非常时期,学学日本企业的“年轮经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企业和人,都像一棵大树。长得太快,像桉树,成不了材,还破坏水土环境。真正的好木材,没有不是慢慢稳健成长的。

文:朱岩梅(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

这些年,追求指数型增长、成为指数型组织和一鸣惊人的“独角兽”似乎成了人们理所当然敬仰和艳羡的目标。昨晚和高中生女儿聊天,她说了这样一段话:

指数型增长并不符合自然和生物规律。自然界中,指数型增长常常不是好事,“指数型增长”意味着“指数型崩塌”。侵略性物种、池塘里疯长的藻类、肿瘤....,才会发生指数型增长。人体若一直指数型增长,就成了巨人症,心脏和肺都无法支撑。也许唯一支持指数型增长的,是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而不是追逐利润的企业,那是“恶性”增长。

日本伊那食品工业株式会社,创立于1958年,生产食品中的从海藻中提取的琼脂(也叫寒天)、食用膜、食品添加剂等。六十六年来,不论大环境如何,无一年衰退,一直稳稳地、几乎匀速地增长。他们是如何办到的?

说来也怪了,创始人塚越宽并没有把主要目标放在增长上。他一直不设经营数字目标,他认为:企业产生利润,就像人体排出排泄物,不必刻意下功夫,只需按着作息和饮食,即可自然形成。

都说日本经历了“失去的十年”,但伊那食品每年给员工固定加薪2%,离职率仅1%。许多人挤破头想去工作,应聘录用率只有0.1%。

可以说,伊那食品是个穿越经济周期、令人向往的好企业。

塚越宽提出“年轮经营”的理念,希望企业像年轮一样自然生长,虽然缓慢,却能永续发展。他用松树比喻企业:树苗种下后,部分枝桠长高、茁壮,此时,年轮宽度大。树木长成后,停止向上生长,下面的树干开始变粗,随后,年轮变密。尽管成长趋缓,整棵树却日渐强壮,枝叶繁盛,既可吸收阳光能量,又可抵挡外来强风。如果为了短期目标,一味追求高速增长,忽略了可持续性,一旦企业跟不上,内部组织就会产生空洞,欲速则不达。

日本伊那食品的宗旨是:让我们一起创建一个好公司,坚强又温柔。

那什么是“好公司”?

在伊那掌门人心中,企业首先须考虑的是员工的幸福。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员工的努力,为客户、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果企业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将为员工和客户谋幸福置于次要位置,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下面是伊那对“好公司”的定义:

每个被公司录用的新员工,都会从创始人塚越宽手里接过一本百年历,上面印着从2001到2100年的年历海报,其中有一天会是员工自己设定死亡的日子。这个日历提醒员工要珍惜时光和生命。

伊那像对待家人那样善待员工,员工也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自动自发地利用假日或休息时间打扫整理办公环境。公司不需要请外人打扫,从厕所到周边道路,连花园也是员工自己修剪。甚至有女性员工,为了能剪除妨碍设备安装的树枝,主动考取了高空作业车的操作执照。

伊那倡导“凡事继续”文化,意思是坚持做那些微小的平凡事。有趣的是,倡导做平凡小事的文化反而带动了士气。每位员工都有高远的志向,有足够的自信按自己的意志去工作,共同维护优质企业、幸福企业的稳健永续经营。

伊那创始人塚越宽因十多岁时患病从高中退学,最后也没上成大学。在教育都很卷的东亚,没上过大学基本意味着被排除在社会主流之外了。但塚越宽却正因为长期的疾病和贫困,在他的意识深处,始终对社会主流保持着一种距离感。因此,也就没有随大流,去照搬常人办企业的做法。

虽然没上大学,他并未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勤奋,订购了很多技术期刊,翻烂了很多专业书籍,每天利用上下班乘电车的时间看,走路时也是边走边思考。如此日拱一卒,长期下来他积累了比公司同龄人,甚至大学毕业生更加专业的知识。

他每天都在思考:“我能为这些并肩奋战的伙伴做些什么?”最终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公司不是为经营者而存在的,而是为了回报员工、客户,通过员工的幸福为社会做贡献。

下面是我从伊那公司网站上截取的内容,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了解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理念。

在追求指数型增长的年代,很多企业和伊那的思路很不一样,极力追求增长,却欲速而不达。即便短期可以快速增长,也根本不可持续,一阵子增长很猛,股价一冲飞天,然后就昙花一现,像放了一场烟花,快速盛极而衰,一蹶不振。

人的成长,不也是一样吗?

公司的股价很能说明领头人的个性,有的忽高忽低,大幅变化;有的慢慢攀升,稳健增长。的确,打开股市行情看看,就能发现印证这一观点,茅台即是个好例子,巴菲特、段永平投资的那些股票也都具有这个特点。

股价显人性,股“性”即人性。

如果你是企业的领头人,你想赋予企业什么“性格”?你赋予它什么“个性”,也决定了它有什么样的“命运”。所谓“使命”,就是“使之有命”。

企业和人,都像一棵大树。长得太快,像桉树,成不了材,还破坏水土环境。真正的好木材,没有不是慢慢稳健成长的。

最好的老师,是大自然多走近它,会让你获得智慧和彻悟。

来源:管理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