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海外,为何必须先落子新加坡?这家行业龙头给出了答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中外管理传媒 辛国奇 任慧媛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传媒出品《迈向工业文明——太平洋精锻30年成长启示录》

面对人口红利逐渐减退、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需求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所引发的“去中国化”现象,中国企业“出海”早已是势在必行。

东南亚地区,在地理与文化上与中国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加之其庞大的人口资源、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及正处于经济增长上升期的特点,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和共建的重点目的地。

东南亚在2024年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企业必争之地。中国企业与东南亚的故事,在南海的波涛、纵横的铁路与滚动的货币间,正在翻开崭新的一页……

那么,“出海”这一步跨出去之后,怎样才能少走弯路、少踩坑?又该如何在新兴市场中取得领先地位?为何新加坡被视为中国企业进军东南亚、布局全球市场的重要跳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将汽车差速器齿轮的市场占有率做到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率先将一只脚迈向海外,成功趟出了一条明智的出海之路。

涉足东南亚

一如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所言,世界工厂不可能在一个国家,世界工厂在世界,全球市场在全球。

自从2018年中美之间发生贸易摩擦后,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为了应对产业“空心化”,展现出了强烈的产业链本土化意愿,并启动了制造业回流计划。

2020年前后,太平洋精锻一年出口美国的订单近3000万美元,也就是2亿元人民币左右,大约占到总营收的15%。为了这15%的订单,太平洋精锻花费了10多年的努力。可美方客户却明确告知太平洋精锻,2025年1月1日之后的供货如果依然在中国生产,他们也没有意见,但所产生的25%的关税他们并不负责。如果这25%的关税由太平洋精锻来支付,那一定是亏本的。

就这么丢掉美国这块市场?还是去海外建厂继续与美国客户合作?

经过一番思虑,夏汉关(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召开了公司董事会,他和团队分析:2025年以后,一旦在美国3个多亿的市场丢掉了,下一步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可能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竞争趋于白热化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中国制造已不再具备原先的成本优势。杯子里的水满了,就会外溢。同时,一头是欧美国家制造业产业的回流,一头是以印度、泰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制造业成本优势逐步显现,中国制造业传统的优势正在被蚕食。可以说,中国制造业受到了发达国家和后发国家的两头挤压,在全球产业结构中处于尴尬的“三明治”中间夹层位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夏汉关看来,日本企业的海外成长路径和全球化布局模式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1990年代,日本经历了地产泡沫破裂的历史性事件,从此步入了长达30年的通缩漩涡,GDP长期处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境地,被形象地称为“失去的三十年”。

因此,日本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出现了下滑,制造业出口及增加值与美国的差距逐渐扩大,同样陷入了低增长的时期。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制造业工人工资以及海外低成本竞争环境的挑战,日本制造企业积极调整策略,加速将低附加值制造业生产移师海外,以低价返销日本或直接向第三国出口,这成为日本经济抵御衰退的有效途径。

日本制造业成功地通过对外投资对冲国内的通缩问题,通过产业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充分利用海外市场的劳动力红利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通过积极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实现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种以出海为战略带动企业“第二增长曲线”的做法,对于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为中国制造业同样面临着与日本1990年代以来相似的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的约束问题。

于是,出海去努力争取在国际产业链重塑过程中的主动权,成为中国企业寻求新机遇与新增长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此情况下,太平洋精锻也决定踏出海外建厂的第一步。

既然决定要走出国门,该选择去哪里呢?

“太平洋团队”综合判断后,与中国距离相近、文化差异较小的东南亚,成为首选之地。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东南亚人口平均年龄不到29岁,60%以上在35岁以下,65岁以上的人口仅占7%,跟老龄化加速的日本、韩国以及很多欧美国家相比,东南亚具有人口结构优势,以年轻人居多。

2022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个亚太成员国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RCEP带来的关税减免与贸易利好,更是让大批出海企业涌向东南亚。

相比国内企业更加热衷的越南,泰国的制造业起步要更早,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尤其在集成电路、半导体产品制造和汽车的组装、生产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研究显示,泰国是中美贸易争端导致贸易转移的12个最大受益国之一,贸易量至少达50亿美元。根据泰国投资委员会的统计,中国对泰国的直接投资激增,中国在2019年首次位居对泰海外投资来源国榜首。同时,汽车工业是泰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部经济走廊(EEC)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电动汽车生产中心。连接中国和泰国两国互利合作的中泰高铁,也是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重要的互联互通项目。于是,在2019年11月26日,太平洋精锻将出海建厂考察目的地的第一站选在了泰国曼谷。

新加坡:撬动海外市场的支点

尽管太平洋精锻将海外工厂的首选地定在泰国,但起初的进展并不十分顺利。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泰国曼谷的中泰园区所提供的建厂位置并不理想,地价也不低,因此双方没能谈拢。随后,新冠疫情暴发,使得太平洋精锻在东南亚设立工厂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但夏汉关并没有停止对于东南亚布局的思考,他想到,日本企业在海外布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何不让老朋友“你期待”公司来助力,协助他们做一个调研?

果然,“你期待”公司泰国团队调研起来有着超乎夏汉关想象的思路。

“‘你期待’公司协助我们进行市场调研时,他们的思路和我们有很大不同,许多信息甚至出乎意料。比如,‘你期待’团队专门在泰国曼谷周边调查了20多个园区,详细了解了每个园区的特点,日本企业、美国企业、德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分别在哪个园区,以及泰国政府对于园区的评价排名,各个园区的相关优惠政策和交通区位优势,他们都了如指掌。”夏汉关说,“这就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很多问题迎刃而解。经过仔细比较,我们发现那些排名靠前的园区地价可能甚至低于中国企业聚集的园区地价,所提供的条件还更为宽松。因此,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还是要学会充分借力。”

这个时候,夏汉关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公司计划向东南亚市场拓展,不妨考虑得长远一些,未来是否可以考虑进一步进军欧洲和北美市场?那么,如何做到一举多得?

于是,夏汉关与律师团队、公司董事会共同就中国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的法律框架设置、海外投资回报以及未来的机会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正是得益于夏汉关的这一创新思维,他们改变了原有的出海布局策略。在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要想在当地市场站稳脚跟,必须依托于开放自由的经贸环境。因此,经过一番热烈讨论,他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在亚洲设立一家离岸公司,通过该公司对太平洋精锻的其他海外业务进行投资布局。

最终,夏汉关和团队将目光锁定在了对外投资享有特殊机会和政策支持的新加坡。

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国家,与中国香港颇有些兄弟城的意思,都是以华人为主,资源少、人口多、多元文化发展。新加坡是连接中西方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都与欧美的跨国企业有深度联结,资本市场与国际更加接轨。而且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创新中心,在4小时内可以到达东南亚的主要城市。以新加坡为支点,就可以撬动整个东南亚市场。

显然,宽松的金融市场准入,蓬勃的离岸金融业务,稳定的政策预期,多元化的市场,多样的商业环境,都是新加坡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统计,截至2022年,有超过7000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营运机构,其中有4200家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世界银行调查了全球189个经济体后,新加坡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生意运营地”,甚至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

因此,太平洋精锻调整了原有策略——先注册设立新加坡投资公司,后再注册设立泰国公司,并由新加坡公司控股泰国公司。同时,太平洋精锻未来在海外的分支机构,也将由新加坡公司控股。

2023年4月,太平洋精锻新加坡全资子公司完成了注册登记。2023年7月,太平洋精锻泰国子公司完成注册登记,计划2024年1月开工建设,目标是2024年四季度进行设备安装调试,2025年一季度投产运营。

随着东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东南亚地区必将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实力派之一。加上人口红利不断释放和全球宏观经济的复苏,东南亚地区的市场潜力也更加具有想象空间。

“我们也是借鉴了很多中国公司,尤其是那些成功走向海外市场的优秀上市公司的经验和做法。同时,我们也听取了专业律师团队的意见和建议,最终才确定采取这一策略。现在看来,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只有提前规划好投资路线和框架,才能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否则,一旦到了执行阶段再去调整就变得相当困难。”夏汉关总结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夏汉关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的管理理念。凡事都要深谋远虑,计划先行。夏汉关再次凭借前瞻思维为太平洋精锻的发展赢得了长足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