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谁会最先被淘汰?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4喜欢:13

身处这个混沌的时代,人类过往的经验好比硬币的正反面,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汲取前人的经验,最重要的,还有好奇心,以及持续应对变化的能力。

作者:墨多先生来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知乎上有个提问:马云的经验和1000万现金,二选一,你选哪个?

有人给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类比。

释迦牟尼的经验,10块钱一本; 圣人孔子的经验,10块钱一本; 兵圣孙武的经验,10块钱一本; 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的经验,统统10块钱一本……

听完这个比喻,我好像悟透了什么。

换句话说,身处这个混沌的时代,人类过往的经验好比硬币的正反面,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汲取前人的经验,最重要的,还有好奇心,以及持续应对变化的能力。

1

经验,有时候也是枷锁

前些天,朋友问我:你知道用什么可以拴住大象吗?

我心想,一个按吨计算体重的动物,应该需要成吨的粗重铁链吧。

结果他说:不,用一根细链子就可以。

他解释道,原因其实很简单。

不是因为链子质量好,更不会是因为大象力气小。而是因为大象小时候的经验告诉它:“我跑不掉的。”

他说,一般驯象人会在大象还很小,没有足够力气的时候,用铁链将它们牢牢地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这时,不管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摆脱铁链的束缚。

于是,慢慢的,小象便不再挣扎了。直到长成大象。这时即使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它们也没有想过挣扎。因为它们被感觉经验束缚住了。

新浪网副总编辑邓庆旭,以前也讲过一个关于经验的故事:

一个家里养着一只藏獒和一只鹦鹉的人要外出远行,他把两只动物交给邻居小王代为照看。 临行前,他嘱咐小王:“藏獒可以逗,鹦鹉不能逗。” 小王在看家的过程中,慢慢跟藏獒熟络了。他心想,藏獒这么凶猛的动物都对我没有伤害,鹦鹉应该也可以逗。于是,凭借着知识经验,他就去挑逗鹦鹉。 结果,鹦鹉说了一句话,“藏獒,咬死他”。这个人最后就被藏獒吞噬了。

其实,大象也好,小王也好,因为过去学习或自身经历,让他们对经验深信不疑。

但是,经验也不都是对的。以往的经验也会变成未来的桎梏。

2

经验是有保质期的

2010年,改编自网络小说《未央·沉浮》的电视剧《美人心计》大火; 2011年,改编自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的电视剧《甄嬛传》大火; 2015年,改编自网络同名小说的电视剧《花千骨》打破了内地周播剧收视纪录; 2016年,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成为全民爆款。

于是,“流量明星+IP编剧”的营销套路开始逐渐确立。到了2017年,“流量明星+大IP”的方法论更是迎来高光时刻。

杨幂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全网播放量破300亿; 鹿晗首秀《择天记》,连续五周登顶全国收视冠军; 赵丽颖主演的《楚乔传》,更是夺得2017年微博电视剧年度剧王。

经验带来的成功,让资本大量涌入。

曾有媒体报道,从2014年至2018年,网络小说IP改编剧超过70%,改编网剧超过60%,其中超过半数的电视剧都有流量明星的参与。

在这个阶段中,“流量明星+IP”的模式让出品方赚得盆满钵满。但到了2018年,这个模式几乎全面失灵。

2018年爆款网文《武动乾坤》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口碑扑街,尽管找来杨洋主演,但豆瓣评分也仅4.4; 鹿晗、关晓彤主演的《甜蜜暴击》更是给观众一记“暴击”,豆瓣评分如今仅2.6分; 杨幂花大力气拍摄的“转型之作”《宝贝儿》,票房甚至不到2500万。

而不难发现的是,不管是大荧幕还是小荧幕上,背离成功模式的影视剧反而获得了观众认可和喜爱。

2017年的爆款电影《战狼2》; 2018年现象级电影《我不是药神》; 2019年爆款电影《流浪地球》、《哪吒》。

既没有大IP,也没有流量明星光环。但实打实的成为了爆款。

2018年,因为过分相信成功经验,万达、光线、华谊三巨头缺乏头部爆款电影的布局,最终导致市值蒸发100亿。

成功的经验让人有“求稳”的心态。不想冒险,也不想做大胆的尝试。

但经验是有保质期的。墨守成规、刻舟求剑,只会让自己输的很惨。

3

经验要分清谣言和理智

前些天看到一条消息:味精正逐渐退出中国餐桌。

咨询公司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在整个中国,味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无情抛弃。

味精的消耗量,从2013年的114.6万吨,下降到2017年的92.2万吨。未来5年,还将继续持续下降态势。预计在2022年降至78.9万吨。

二十多年前,无人不食味精。二十多年后,人人喊打味精。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起源于1968年美籍华裔医生郭浩民,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

他描述了自己去中餐馆吃饭后,突然出现四肢发麻、心悸、浑身无力、头疼等症状。便猜测这可能是由于他吃的中餐里添加了味精所致。

于是提出“味精有害论”。但那时候中国还在求温饱,顾不上研究味精。而现在生活富裕了,大家对健康餐饮越来越重视,便开始抵制味精。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商莲花味精已呈衰败破产之势。这意味着,味精行业的生命周期已接近尾声。

但其实杀死味精的,杀死企业的,是“谣言”,而非“理智”。

美国FDA曾在搜集了超过9000份的文献,和试验数据后得出结论——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在进行了大量实验后,也慎重得出了结论: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是极其安全的。也就是说,权威机构们都对味精的使用没有任何限制。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谣言被当做事实广泛传播。英敏特食品与饮料研究副总监李梦说:

“无论味精有害无害,消费者的认知大多是基于对周边人的观察,以及从自己身体的感受出发,而不是从营养学出发。他们相信的是经验而不是实证。”

劲爆的谣言,总是比枯燥真相更容易深入人心。但当我们凭借他人“经验”做出判断时,需要谨慎分析:这到底是事实还是假想。

4

经验要在实践中更新,人生要在学习中前行

任正非曾发表过这么一段讲话:“华为公司过去的成功,能不能代表未来的成功?不见得。成功不是未来前进的可靠向导。能不能成功,在于我们要掌握、应用我们的文化和经验,并灵活的去实践。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像常有人问:为什么听过这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道理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去应用,过去行得通的,不等于未来也行得通。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中写道:知识的本质就是不断的变化,今天是理所当然的事,到了明天可能会变得荒谬绝伦。

所以经验可以用,但不要一成不变的用,要学会在实践中不断更新。

就像马云,曾公开表明自己不喜欢上海人,不喜欢职业经理人,最怕CFO当CEO。

可最后,他还是选了职业经理气息浓厚、有着CFO背景的张勇,接替他坐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位置。

所以,经验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当然,要保持对过往所有经验都质疑的态度也不现实。

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吸取新知识,来保持经验的动态平衡。要不然,即使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也会输。

就像康师傅,以为打败了统一和今麦郎,就能提高销量,结果败给了美团、饿了么这样的外卖订餐平台; 尼康关闭中国工厂,不是因为佳能和索尼,而是智能手机的崛起,手机摄影成为大众首选; 口香糖销量锐减,也不是因为木糖醇,而是消费者在收银台排队时,把时间给了朋友圈和王者荣耀。

经验有时会让我们画地为牢,跳脱不出时代局限。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时代抛弃。

凯文凯利在《失控》里说:要成长为新物种,你就要经历所有你不会去扮演的角色。

落实到职场中,就是告诫我们:

对自己专业领域的技能掌握,或许已经远远不够,跨领域跨技能的了解和学习,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未来颠覆你所在行业认知的会是谁。

所以在这之前,尽可能让自己掌握多个领域的技能,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就如乔布斯所说: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保持学习的欲望,求知若渴,求贤若愚。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9-09-25 09:19

味精都可以洗地说无害的文章!我觉得写的真好!

2019-09-25 08:10

藏獒:我tm听不懂八哥的话,而这小鸟早就被我撕碎咽肚子里了。

2019-09-24 20:13

经验是有保质期的,固步自封,画地为牢,都会自取灭亡,不断学习,突破知识边界,才有一线生机。

2019-09-24 18:28

从来都是自己放弃自己,自己淘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