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长恨水长东:证大文化那些事【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专题(二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今天的上海天气格外的好,好的令人感到不真实,艳阳高照、白云团团,而云雾中的一切仍看不清……

空荡荡的审讯室中央坐着一位背影意气风发却面色惨黄的中年男人,对面警官也不急着提问,只是目光犀利的看着他,静静地等待他的陈述,此时的戴志康正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正是鲜衣怒马少年时

他曾经是股市大佬,文玩界大拿,楼市大鳄,互金大神,每个领域他都能谋得先机,提早布局。

这或许得益于他的“金融黄埔军校”背景,年少的时的戴志康也是一位不出世的“学霸”。1978年,他考入江苏省重点中学-海门中学。1981年,他考入中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主修国际金融。1985年,他又考入金融专业学生梦寐以求的“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深造。这一背景,在那个年代,注定了戴志康的少年得志。

可以说,单凭这份学历,戴志康若想过好平凡而又幸福的一生并非难事。然而,戴志康看上去是一位稳健朴实的人,骨子里却透着“不安分”的基因。原本可以入仕,却选择了进入中信银行行长办公室任秘书。要知道,如今不少金融口的官员都是从秘书这个岗位开始做起的。可能是觉得机关工作过于沉闷,枯燥的银行工作无法满足内心的欲望,抑或当年激情澎湃的创业浪潮吸引了他,在中信银行没干多久:

“小戴,来海南吧,我打算创立富岛基金,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总经理你来坐。”

“好,一起干!”

于是他受到“五道口”校友、时任人民银行海南分行行长张志平的邀请,南下创业。此时,戴志康的春天才真正开始,而让其声名鹊起的富岛基金就在他的手里诞生了。1992年,28 岁的戴志康受命组建富岛基金公司-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他出任总经理,风光无限。

年轻人仍不满足于公募基金的小小收益,想要继续做大,1994年,戴志康的证大系横空出世,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在A股市场上所向披靡,获利数亿。

还记得当年“327国债事件”,管金生做多头,他则是众多空头中的一员。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当日,中经开率领多方借利好大肆买入,将价格推到了151.98元。随后辽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势对空头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这对于“空头”万国证券意味着一个沉重打击——60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

“那时候管金生做空头,我们做多头,管金生一家输了几十个亿,培养了估计几百个几千个百万富翁。”戴志康跟朋友津津乐道,这该算是戴志康的第一桶金了。

虽然这一年股市低迷,但他大举抄底,以两千万自有资金融入三千万,然后与深圳一家企业全作,成立一只五千万的“盘子”,并用这一个亿的资金再放大一倍杠杆。戴志康以两个亿的资金逐步建仓苏常柴,并辅以当时流行的手法:利用媒体鼓吹苏常柴。最高峰的时候,证大集团成了该股的第二大股东。1996年,戴志康兑现股票,据说,当时总共赚了两个多亿,证大分得一个亿。之后用同样的方法前瞻性的战略投资四川长虹等股票,通过低吸高抛,赚得盆满钵满。

1999年,在互联网概念火爆时,他集中投资电广传媒中信国安、东方明珠为代表的网络股,并在一年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前成功清仓,正是应了那句“会卖的才是傅”。

同一年看准了房地产的发展前景,戴志康的证大系毫不犹豫的进军上海房地产业,在浦东开发了证大大拇指广场、证大五道口广场、证大喜马拉雅中心和九间堂等多个知名地产项目。要知道,那个时候,中国的房地产还处于起步阶段。

“成交!恭喜戴志康先生!”

戴志康与秘书相视一笑,拍下外滩8-1地块。

此时他的证大地产达到了巅峰期:数十亿元打造的心血之作喜马拉雅中心在上海浦东刚刚建成,反响剧烈,他的内心自是喜不自胜。这个项目融入了酒店、美术馆、舞台和商场,由日本知名建筑师操刀,设计理念非常超前,即使今天看也十分震撼。

2000年开始,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回暖,继而不断上扬。上海的土地供应方式也很快就改变了,开始公开挂牌,招标拍卖。手里握有大量土地的戴志康,财富得到了又一次迅速积累。到了2000年,证大才开始了在上海的真正的大规模开发。陆续开发了证大家园、水清木华等项目。2005年,上海浦东区的九间堂别墅开盘,曾经轰动地产圈,时至今日,九间堂仍然是顶级中式豪宅的代表。

当他在中国商界掀起万丈波涛时,他的同龄人马云尚在杭州湖畔花园向他的学生激昂演说,启动第三次创业,而湖畔花园正是证大地产的产业,因为风水太好,马云以后成立的所有公司都注册在湖畔花园,湖畔花园成了马云的创业纪念馆。

有人曾经给戴志康算命,说他的运数与水有关。这似乎是对他前半生的总结:出生在海门,求学于海淀,创业在海南,腾达于上海。如此看来,戴志康无疑是意气风发少郎。

2003年,曾是证大集团旗下的房地产板块公司上海证大(00755.HK)在港交所上市,戴志康本人身价也水涨船高,一度跻身胡润房地产富豪榜28强。到了2007年,戴志康的身价首次突破百亿,当时与陈天桥家族和李宁在百富榜并列第65位。

戴志康(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然而若将人生比作万米长跑,有的人,注定只能跑赢一千米。

足成地产,转战新三板

如果说2007年前的戴志康,春分春风得意马蹄疾。那2007年后,他的人生出现了巨大的转折。2011年底颓唐地看着黄埔江畔在建的外滩项目,不得不和它痛别,将外滩项目50%股权转手给郭广昌的复星,后又联手绿城将剩下50%股权卖给了潘石屹的SOHO中国

败退外滩项目后的戴志康,又将延续文化地产理想的希望放在了南京。此后几年,戴志康将地产业务重心转移至南京,开发了南京大拇指广场、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等项目。但深陷文化地产困局的证大集团现金流日益吃紧,到了2014年,地产业务更是业绩大幅下滑出现亏损。

2015年,证大集团旗下地产上市公司上海证大(0755.HK)被迫易主,戴志康和女儿戴陌草将所持42%股权折价出售给了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戴志康,这个曾经的“上海地王”,彻底退出了上海证大,也基本退出了地产业务。

正所谓成也地产,败也地产。

戴志康事后不服输地回应道:“我们不留恋现今房地产上的这点涨幅,投资在其他领域涨幅肯定高于房地产,这一点没有什么遗憾。证大本来就不是房地产公司,将来也不是。对我而言,房地产只是我的‘客串’,是精神家园的建设过程,而这个过程我们已经完成了。”

“客串”地产后的戴志康,想继续建设他的“精神家园”。他创立了证大文化,发展方向是:互联网金融、文化和投资。2016年,证大文化在新三板挂牌,证大文化主要从事艺术品直销、艺术品寄售、艺术顾问服务、艺术品展览活动等。他还主投资了我们熟知的喜马拉雅FM。戴志康的文化产业为新三板市场文化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他渴望在新三板发展的春风,一同如之前投资地产那般把握资本风向。2017年,公司股价曾出现了236.32%的涨幅,但是长期以来,资本市场对证大文化不太看好。

证大文化logo(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50岁的戴志康不再是那个“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资本大亨。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他和证大文化的日子似乎江河日下。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景气。证大文化2018年的年度报告显示,证大文化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2,988,220.07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0.95%;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3,824,477.91元跌为-4,419,841.62元,同期相比减少215.57%。当时证大文化称,净利润下滑主要系公司咨询服务业务成交减少、艺术展览业务开展不及预期等原因,使营业收入未能同步于营业成本的增长,导致本期净利润减少。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戴志康依旧不服输,面对如此境况,他不得不重拾自己的老本行:金融。

情怀错付,终归黄粱一梦

在退出房地产行业时,戴志康曾说:“我不是个物质的人,我是个很精神的人。我把钢筋水泥都卖掉了,留下了所有的文艺和收藏”。这或许真的不是一句沽名钓誉之言,从戴志康对证大喜玛拉雅中心的投资可见一斑。戴志康更像是一个在现实和理想间挣扎的商人,一直执着于情怀和资本的结合。在地产行业的失败并没有改变他的梦想,他曾说,“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实现让情怀滋养资本,实现情怀与资本的完美结合。”而他自己的答案,则是回到老本行金融。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选择,使他苦心经营半生的心血化为乌有。

证大金服最早推出的是“证大e贷网”(2017年已停运),到了2014年又推出P2P平台捞财宝。官方资料称,到2018年7月,证大金服累计服务了近49万名借款客户,累计借款总额达320亿元。数据显示,捞财宝2018年营收2.6亿,当年净利1163万,已连续三年盈利。然而,2019年, 9月1日,这位昔日的金融地产大亨向上海警方自首,随后被采取强制措施。上海证大公司包括“捞财宝”和“证大财富”平台,涉嫌非法集资。

没想到这位传奇人物,最终却是栽在了P2P上,而捞财宝出的问题,和其他暴雷的P2P一样,无法回收借款,最终无法偿还债务。在投案自首前,戴志康发表的公开信,解释道:过去投资者出借的资金到了封闭期能很快全额回款,是因为有债权转让的二级市场,现在债转功能停止,钱需要从借款人那里按信贷合同分期还回来。在戴志康自首时,捞财宝还有涉及9.3万借款人近50亿元的钱未偿还。

证大文化也随之遭到严重影响,11月14日,证大文化宣布,为实现公司的长期战略发展计划及配合公司自身业务的发展要求,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提高经营决策效率,集中精力实现计划目标,公司拟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原本2018年就经营不善的证大文化,或将在2019年遇到更加严重的问题。戴志康的文化商业王国尚未建立,就憾折半途。回看2016年证大文化刚挂牌时,其2013年、2014年、2015年的年报数据就并不十分好看,公司的营业收入很高,但净利润波动很大,证大文化的主营业务并不十分赚钱。当时戴志康曾表示证大文化挂牌新三板后,一方面要做重资产艺术品、挖掘青年艺术家等投资,另一方面可能会开辟艺术担保业务等新的服务。而实际上,戴志康却是押宝在了P2P上。

回顾戴志康的前半生,戴志康确实眼光独到地把握着时代节点,他参与了从房地产热潮到移动互联网的每一个风口,然而,却因为错投了P2P,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位起家于金融,发迹于房产的大佬,在决定回到金融行业后,为何会选择P2P呢?一方面,或许是缘于他金融科班的出身,在房地产业受挫后,他自认对老本行有着把握和自信;另一方面,是他本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看好,他认为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就是金融脱媒,去中介化,目前虽然只集中在小额贷款领域,但未来整个金融行业都会有这样的变革,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他本人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更为情怀的解答:“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做普惠金融,为人民服务,为那些从银行借钱有困难甚至完全借不到钱、但的确有需求的普通民众服务!”这段话出自2018年12月12日证大金服在官网发布的名为《证大戴志康:我当初为什么选择做P2P?》的文章。然而从现在来看,不到一年的时间,证大旗下经营的金融业务就以惨败收尾。回归金融,或许对于戴志康来说是初心,是可以重温发家梦的一隅,然而最终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若戴志康的情怀是真实的,那么或许戴志康的失败,正是源自他对于情怀的执着,佳话未成,无奈锒铛入狱。他的情怀,在做房产时,显示于对文化和房产结合的执着,他建设的喜马拉雅中心,更重视文化价值而非商业价值,并且坚持喜马拉雅中心只租不售,使得投入30亿资金的项目,需要超过10年时间才能回本,同时承担着巨大的运营成本,就连他本人,也承认了喜马拉雅中心作为地产项目没有带来直接的经济回报;在金融行业,他选择了风险极高的P2P行业,或许是真的抱有个人的理想,又或许是想一举弥补之前的投资失败,然而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在戴志康的身上,始终有着文化商人的标签,戴志康曾在2011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文化就是我的生意。对我而言,商业和文化融在一起的,不是分割的。”他也常常坦诚自己性格中理想主义的那一部分,他曾说:“我的血液里还是有张謇那种文人士大夫的理想——既然不能参与国家管理,就退而求其次造福一方。他让我很清楚,资本不是我的目的,我做企业不是为了自己。”也许这句话,可以高度概括他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一位“士大夫”式的商人,情怀始终流淌在他的血液中。然而,情怀和文化,不足以支撑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曾经的商业神话,也迎来了终结。

在戴志康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两种矛盾的属性,一方面,他是一个商人,商人的本质就意味着不断逐利,追求高收益,另一方面,他又极力做一个“文人”,在艺术品收藏方面,他有很高的造诣和独到的眼光,他一直致力于结合文化和资本。我们也可以看到两种矛盾的追求,一面是利益,另一面是情怀。有人感慨他的浮沉,说他是败于情怀,而有人也困惑于他的矛盾,讽刺道:当一个企业家大谈情怀的时候,离破产也就不远了。究竟真相是何,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位商业巨鳄的陨落,着实令人感慨万千,半生努力,一步之差,都化为黄粱一梦了。

证大文化12月9日停牌(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后记

回忆是那么灿烂而又心酸,此时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戴志康的身上,使他心底的黑暗无所遁形:他向警方承认了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设立资金池、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且已无法兑付。据此,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证大公司”立案侦查,对戴某康、戴某新等41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查封相关涉案资产。

曾经高起点的金融学霸戴志康,成于房地产,也败于房地产;成于金融,也最终败于金融,他从康庄大道,走向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命运的转折令人唏嘘。

而曾经的商业帝国大戏也已落下帷幕,2019年12月9日,证大文化发布公告,公司停牌。挂牌新三板虽说容易,但“是骡子是马”终究会被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