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方生物系列分析(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3喜欢:10

$益方生物-U(SH688382)$

说在前面:本人不善写文章,错别字满天飞,标题虽然写了系列分析,但大概率是想到哪写到哪,万一哪天股价飞了,为了防止说我买了之后吹票,我很大可能就不写了。

通过几个数据的整理,可以直观看出益方的研发投入和效率;

益方目前是纯研发公司,支出方面,很清晰,就是研发支出;

收入方面,有2个管线分别授权给了贝达药业$贝达药业(SZ300558)$中国生物制药$中国生物制药(01177)$的正大天晴,收取研发里程碑付款、销售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层分成。在2023年和2024年都相继临床成功,获批上市,从2023年开始都会带来持续的大额净收入。

统计一下现金流量表:

从2018至23年三季报,研发费用财务上合计23.63亿,剔除掉20年股份行权导致的会计做账支付费用8.17亿,实际的研发支出是11.97亿,和公司经营现金净额合计12.24亿,完全一致;

公司的这些研发支出,达到了什么研发成果呢:

1个三代EGFR抑制剂贝福,肺癌二线一线已获批上市,每年净分钱;

国内首个KRAS G12C抑制剂D-1553,已经提交上市NDA,2024年上市,肺癌适应症,和正大天晴合作,每年净分钱;

D-1553的其他适应症和国际多中心临床Ph2还在进行中;

D-0502乳腺癌国内关键三期临床进行中;

D-0120痛风和高尿酸国内 IIb 期临床试验进行中,美国启动Ph2;

D-2570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俗称牛皮癣)I 期临床完成入组并完成所有访视;

根据招股说明书和2022年报、2023年中报,还可以统计出各临床项目的研发总费用,如下:

合计9.58亿,比公司总的研发费用12亿少了2.5亿,一是贝福在2018年底授权给了贝达,后面的临床支出贝达负责了,二是益方每年都在临床前投入大笔费用进行研发,根据报表,21年和22年其他还没进入临床阶段的研发费用都在1.2亿左右。

进行分析上面的研发费用,不得不惊叹益方的稳、狠、准!

D-1553是国内第一个临床KRAS G12C,做到上市只花费了4.6亿(23年底NDA,总计可能突破5亿),对比下国内目前进度第三的加科思(第二的劲方还没上市),KRAS G12C是他们最核心的管线,22年和23年的研发支出分别为4.46亿和3.72亿,虽然不清楚G12C的研发费用占比,但妥妥高不少。而且D1553已经和正大天晴商业合作,通过研发里程碑付款2.6亿,销售里程碑2.9亿,未来1-2年就可以把研发费用全拿回来了,后面的销售分成都是净利润的,且无需担心自建商业化团队赔本挣吆喝,不仅挣不来现金流,还不断流失现金导致只能在研发费用上大肆减少投入的短视行为。此外,D-1553的国际权益还在益方手上,如果国际多中心临床成功,不管是BD出去,还是自己在国际上销售,在非内卷严重的国际市场,都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D-0502,乳腺癌做到关键性三期了,研发费用到目前为止只花费了3.4亿,OMG,对比下其他创新药公司,益方真的很高效。

其他管线就不一一细述了!

展望一下2024年:

研发支出方面,因为D-1553已经和正大天晴合作,而且最关键的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已经NDA,即使临床研发还是益方负责,研发支出也会小不少;其他的几条管线,预计会维持差不多的支出;

在收入方面,1)贝达支付的贝福销售里程碑付款,乐观可达2.5亿;2)D-1553上市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2.6亿;3)其他的收入,暂不考虑!

乐观来看,益方2024年在报表上扭亏,是有很大概率了,而往后的每年,单靠贝达和正大天晴,二大国内商业化能力顶一流的大药企,都会为益方带来源源不断的净现金流。

最后,我们在回到现金流量表,大部分创新药公司,看着公司每年只出不进,药物临床成何时成功谁也说不准,即使商业化了何时扭亏为盈也是遥遥无期,只能根据在手现金,计算还能存活多久,如果市场对益方也是这样估值的,哪是谁错了?

全部讨论

03-31 19:32

网页链接这些疑问能分析下吗

统计得非常详实,说得非常到位,搂主辛苦了,赞一个。这阵子益方生物连续调整,请问搂主大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04-05 07:39

预计太乐观了,贝福只能分成15%,管理层预计今年卖5亿,就假设卖7亿,分成也只有1亿,你的2.5亿差很远。益方60亿市值是偏低估的,但靠分成盈亏平衡得到26年,市值要破100亿还是得看乳腺癌的临床数据。

03-31 14:40

咨询一下,贝福的国际权益归谁呢?

贝福国内艾力斯挖了贝达一代墙角,贝达必须对贝福下大力不能城池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