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关于合成生物学的笔记
合成生物学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最早诞生在2000年初,被认为是继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命科学技术革命”。
简单来说,合成生物学方式是改造细菌等微生物的基因,使它们在代谢中生产人类需要的原材料,比如塑料、食品或药品的原料等,能应用在医疗、环境、健康、能源、食品、农业等多个行业。这种生产方式常常比传统的化学方法更环保,或是能生产出化学法无法实现的新产品。
当一家企业在明确了使用的合成生物学方法后,还要解决的是量产问题。这在行业中被称为“跨越从lab(实验室)到fab(工厂)的死亡谷”,经过小试、中试阶段,放大到工业级别,才有规模价值。在研发阶段,菌株的筛选是关键,要对底盘细胞的特性做多年的研究。而工业放大,则要更精密地控制发酵温度、时间、溶氧和杂菌污染等要素,难度系数指数级增加。出现问题后又要回到最基础的菌株优化,重新构建代谢通路,多次重复才能在菌株耐受性和产量上实现突破。
另一个困难,中国目前对新“原材料”应用的审批政策,在食品、药品、农业等领域相对更加严格,比如生物农药的审批周期,最长可达到8—10年。
我不是专家,学历很低,但有一个愿景,能否开发适应红薯、土豆改性的合成生物方法,最终把红薯、土豆改性后作为中国人的主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