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择时?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8喜欢:2

周末在家给自己充电,看了很多大佬的访谈,有段永平,高瓴,也有很多国内著名公私募基金经理的,如最近火爆出圈的张坤。

看了各家大佬的观点,总结了一下这些大佬的共同点:价值投资已经深入人心,都认同老巴,深入思考,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选择宽深护城河的优秀企业并长期持有。

这个模式是老巴经过长时间验证过的,我也认同,不过在访谈中,也经常会提到一个问题——要不要择时?我发现有些大佬旗帜鲜明的提出不择时,优秀企业随时买,还有一些大佬虽然没有没有明确说可以不择时,但是也认为择时不是那么重要。

不择时的逻辑很简单,一个优秀企业长期看股价总是上升的,那么任何时候买入最终都是会盈利的,这个逻辑很有代表性,雪球上很多大V也是这么说。但我要说的是,这是一种后视镜逻辑,你怎么知道你持有的就是优秀企业,股价一定长期上涨?强如老巴,都看错过很多次,作为普通散户,你又对企业的理解能有多么深刻?如何保证自己的眼力?另外还没计算持股成本,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持股十年以上的,就拿$比亚迪(SZ002594)$,15年的89一路震荡向下,到19年底的40多,不择时的话你能考虑到80多买入者是什么感觉?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强如$微软(MSFT)$高通这样的大牛也是很多后才解套的

或许你不认同我的分析,觉得大佬和大V更牛逼,那我拿大佬和大V共同的偶像老巴来说吧,你觉得巴菲特择时吗?

在我看来,巴菲特非常择时,没有好的价格宁可大量持有现金也不出手,拿老巴第一大持仓$苹果(AAPL)$ 来说,按照国内一些价投的理念,可以无脑买入,以苹果的体量,即使老巴把手上所有现金都去买苹果也不会买光流通股,那么老巴并没有这么做,依然手上持有大量现金并感叹没啥好买的。结合老巴历史来看,他真的非常择时,选择好标的只是第一步,出手的时机同样很重要,非常擅长低吸,但不随便高抛,在长期持有这方面他的确超乎常人。

写这个,算是对自己周末学习过程中的一点思考总结,也希望能抛砖引玉,有更多同道来一起理性的探讨。


全部讨论

2021-03-01 10:33

你找到了华点,却没得到正确的结论。真正的难点是找到(未来)优秀的企业,是企业最终变得优秀使得你的之前(任何时候)的买入价显得低。如果没有选到优秀企业的能力自然就不会有择时的能力,基金经理们说不择时是承认自己能力有限,不可能买到(短期)最低点,而他们的优势或者说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公司,也就是找到(未来会)优秀的公司,自然会消解掉择时的重要性,也就是你说的第一个逻辑。
另外,你也不知道十年后苹果什么价,也就是未来苹果有多优秀你也不知道,也许现在他全部买苹果十年后回看是最正确的呢。所以巴菲特不继续买苹果不是择时的问题,而是他也分散持仓,买别的优秀公司一样符合不择时的原理。否则按你的逻辑,因为不择时所以必须全仓买入一只股票(你所认为的优秀公司),这个么,也不是不可以,其实巴菲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他自己没按照自己说的最而已。你发现这个问题说明你非常信仰巴菲特,但没发现他自己的不一致性。

2021-03-03 00:09

等待好球落到最佳的击球格子

2021-03-01 17:03

认同

2021-03-01 08:41

不少人说不择时是因没能力做好择时

2021-03-01 07:59

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价格买港股此亚迪,之后涨到80元每股没卖,又跌到9元每股同样没卖。巴老不择时吗?择时哦。巴老的耐心和心态的确不是一般所具有的。

2021-03-01 05:04

他一直在等待,等待价格合适了才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