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策划:扒一扒有嫌疑的IPO案例-彩虹集团(003023.SZ)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2

接续“扒一扒有嫌疑的IPO案例”系列策划,欢迎小伙伴们提供更多案例线索。前几天有小伙伴在力场君公众号后台留言,说想看看彩虹集团(003023.SZ),行,今天力场君就来聊聊这家四川成都的上市公司。

彩虹集团的主要产品是电热毯、电热暖手器等,据说还被评为过“中国名牌产品”,2020年12月上市,保荐机构为华西证券,保荐代表人是唐忠富、周晗。

上市之后股价表现一般,在2022年9、10月份被爆炒了一把,9月份单月涨幅高达94.73%,但这也成了公司股价的“绝唱”、构筑了一个天顶。当年10月见顶于44.23元之后,就再没好过了,目前则已徘徊于IPO发行价下面。业绩方面,既未爆雷、也无增长,平淡如白开水,没什么可说的。

说回到本文的正题,彩虹集团在IPO阶段的经营财务信息,有没有问题?力场君觉得是有疑点的,主要体现在募投项目,以及相对应的产能利用率数据方面。

彩虹集团上市时候的主要募投项目是“柔性电热产品产业化项目”,总投资额高达3.21亿,其中包含的设备购置预算就高达1.02个亿,预计形成年产电热毯200万床、电热暖手器400万只的生产能力。

针对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彩虹集团在招股书里是这样描述的:彩虹电器及其子公司仅拥有6条电热毯生产线,总设计产能为520万床/年, 为满足市场需求,2019年发行人实际生产的电热毯已达到703.27万床,总体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35.24%;发行人仅拥有3条电热暖手器生产线,总设计产能为217万只/年,2019年实际生产的电热暖手器已达到242.55万只,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11.77%。

正是建立在已经严重超负荷的产能利用率背景下,彩虹集团在招股书中给出的结论是:“由于产能限制,制约了公司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并对实施高端产品战略形成障碍”,并成为公司IPO上市募集资金的最主要理由。

但其实,严重超负荷的产能利用率这个数据,本身就特有意思。就说电热毯,2019年产量达到703.27万床、产能利用率达到135.24%,看起来确实到了不得不扩产的地步了。但其实呢,实际情况未必是那么回事儿。

从具体数据来看,2019年产量大增的电热毯产品,实际销量却并未有增长,相反还从2018年的619.62万床减少到2019年的602.83万床,这既表明了公司在销售端并不存在增长压力,同时也意味着2019年703.27万床的实际产量,是超出了终端销售需求的。这一数据现象,也存在于彩虹集团所称的、另外一项产能利用率超高的电热暖手器上。

这是不是很有意思?以显著超过了终端销售需求的数量,来加大上市前一年的产量,并做出来产能利用率严重超负荷的数据指标,彩虹集团的目的又是什么?

结果则是,产成品积压的压力给到了下一年,也即上市的首年2020年。当年上半年电热毯的产能利用率直降到13.16%,电热暖手器更是低至2.29%、几乎就是停产了。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招股书所称的“由于产能限制,制约了公司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是不是很滑稽、很搞笑?

对于这个数据表现,力场君强烈怀疑,彩虹集团连同保荐机构华西证券,认为操纵生产任务、粉饰产能利用水平,进而粉饰募投项目的可行性、紧迫性。不知道小伙伴是不是能够认同这样的判断?

其实从上市之后彩虹集团自己的表现也能看出来,就说“柔性电热产品产业化项目”,招股书里信誓旦旦称“本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其中前12个月投入15061万元”。可实际呢?在上市两年之后,截止到2022年末这个募投项目累计投入还只有4700多万、投资进度只有12.81%。

您看看,彩虹集团自己也并不着急不是?哪看出来被产能闲置“卡脖子”的表现?

此外,回顾彩虹集团上市前的销售客户信息,也是挺有意思的。比如主要经销商之一的“龙泉驿区十陵街办欣茂日用品经营部”,这是彩虹集团2018年第二大经销商、2019年第一大经销商,对应销售金额分别高达966.05万元和1204.69万元。

而公开资料显示,这家个体工商户成立于2017年12月,这也是彩虹集团招股书中涉及到详细数据披露的第一年;成立次年就成了彩虹集团第二大经销商,第三年就跻身于第一大经销商,关键是,这家交易额上千万的经销商,注册资本只有0.001万元。

没错,只有10块钱哦,也就是一屉杭州小笼包,却撑起来上千万的采购额。啧啧啧,是不是更有意思了?

全部讨论

现在回头看,一身冷汗

03-07 07:46

看来 上市就是为了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