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7回复:9喜欢:5
如果你有一家餐馆要出手,有一天来了一群人,他们从未干过餐饮,只是看了下你近年的账上利润(这个利润可以随你摆布),再看看你有多少的净资产(这个也可以任你充水),然后这些人又看了下其他家的老板亮出的数据。之后,他们就开始“一眼胖瘦”,说这个明显便宜、那个贵(你这个老板听了会不会觉得好笑?)他们确实看到餐厅每天都在开饭,但他们从未干过餐饮,不晓得每家“餐馆”从采购、到加工、到销售,这里边会有多少猫腻,会有多少效益和效率上的不同?再到未来哪家的“股东自由现金流”会更优异?具体到一家上市公司,业务比餐馆复杂多了,里边的摆弄空间也大多了,这趟浑水不是一般的浑浊。最后,那群接手的人如果每次买生意都是这么轻率、都这么浅尝辄止,又不分散投至少30-50家以上,那他们的结果可能……

全部讨论

2018-09-28 00:50

其实,集中投资者才算是真正把股票当成自家的公司。自家这么大的集团、成千上万人一年的工作成果报告(即年报),你即使细看,花二十个小时也就看完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了解行业几个对手的情况也可以的,你不仅知道自家生意怎么样、还知道邻居家的生意大概怎样。而格雷厄姆式的分散投资,买入其实是为了卖出、或者获取破产清算价值,做的其实还是“股票交易”,还谈不上把股票真的当成自己公司。集中投资者、与分散投资者虽然都是为了公司价值而去,但二者的实现方式不太一样,前者更像普通的企业家股东,后者更像一位猎取股权差价的猎户,不跟企业谈恋爱。
再者,格雷厄姆式的投资必须分散,不少低PE、低PB的公司最终真的走向没落,一去不复返,历史可以告诉我们这些例子比比皆是。因而格式一买就是一箩筐,总有一些会估值修复的,修复个50%都得卖出,到了次年还不修复的也得卖。

2018-09-28 07:48

不能说每家企业会造假,但操纵报表平滑利润的事几乎每家企业都干得很起劲。要想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除了行业内的比较,还要求看的人既精通财务变通手段还要熟悉商业运作模式,即便财务专家、行业专家,通过“一眼胖瘦”判断失误的概率仍然很大,所以适当的分散,做个一篮子的好企业组合,是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后的补偿。

2018-10-08 20:53

深研是需要的,但是很多东西看不清

2018-09-28 00:42

你的核心思想是分散?

2018-09-28 00:39

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