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账户终于又新高了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1年上半年,赶上可转债的大牛市,当年8月账户盈利达到历史最高。当时转债市场已经不便宜,而中概股从高点经历一波大幅下跌,我开始慢慢把仓位从双低转债挪到腾讯上。憧憬着再抄个大底,结果不光错过了转债牛市的后半段,还吃到了中概股最肥美的一段下跌…

这三年的大幅回撤,最致命的错误就是算错了腾讯的估值。

2021年8月,看到软件上显示腾讯的市盈率只有20倍,已经处于历史最低,于是开始建仓。却不知道港股的上市公司采用的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A股的会计准则有很大区别,其净利润并不能准确反应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给港股上市的公司估值,应该采用经调整后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我以为我是在20倍PE买入的腾讯,其实当时的实际PE高达30倍。就因为自己的无知,犯下了这种难以置信的常识性错误。

意识到自己犯错,才开始亡羊补牢,找来腾讯的年报和季报仔细阅读,慢慢对腾讯的业务有了更深的理解,相信20倍以下的腾讯已经极具投资价值,坚持调仓买入,最后一笔买入是2022年10月28日的204.6港元。

幸运的是自己的判断最后被证明没有错,腾讯的基本面和股价都出现了大幅反转,今年一季度的非国际准则净利润同比增长54%。随着今天股价的大涨,自己的账户在三年后也终于创了新高。

回头看,自己这三年走的弯路,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需要在买入之前,多了解一下自己没有参与过的市场,多花点时间研究一下标的。这个真金白银加三年时光买来的教训,太惨痛了。

这三年里的收获也很大,亏损倒逼自己学习。刚开始的时候,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都分不清,想找教学港股财务分析的书没有找到,完全是拿着腾讯的年报和季报硬着头皮一份份读下来。

以前自己只能根据估值,简单地低买高卖指数基金,现在已经可以无障碍的阅读A股港股的财报,开始转向个股投资。

当下腾讯市值34569亿市值,持有的上市与非上市公司股权公允价值8512亿,非国际准则净利润1753亿,市盈率约为(34569-8512)÷1753=14.87,依然极度低估。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持有的是低估的优质公司的股权,价值回归是早晚的事。市场会奖励那些不断学习、耐心忍受波动的投资者。

$腾讯控股(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