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49喜欢:12

发现翻译巴菲特报告的人业绩都不太理想,再次证明巴菲特的东西只适合极少数脑结构的物质组成和他相类似的人,我们普罗大众脑水都不行,强行学巴菲特适得其反。这几年我都不敢再看巴菲特致股东信了,没那能力学。

精彩讨论

抱一守拙04-03 10:47

我也是发现了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并不适合普通人,施洛斯的策略更适合普通人。但是,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聪明人,而不觉得自己是普通人。

盛夏雨晨04-03 10:17

普通人还是学施洛斯好一些

徒步投资笔记04-03 10:36

【巴菲特起步就是很多人的终点,有啥好比的?】说说巴菲特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年少师从世界级价值投资宗师,全球顶尖名校毕业,30岁依靠代客理财实现财务自由,然后自己做独立投资人。
爷爷开着镇里的大超市,芒格都在这里打工,父亲是参议院议员,家里往来的都是市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自己几岁就开始商业启蒙锤炼。
外加赶上美国婴儿潮一代的好时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美国成为蓝星唯一超级帝国的过程。怎么比?不能光看个人努力吧
——信息全部来自书籍《滚雪球》
雪球里有多少人能赶得上?$伯克希尔-哈撒韦B(BRK.B)$ $伯克希尔-哈撒韦A(BRK.A)$

人弃我取淘金者04-03 11:03

和我的观点一样,顶一下。另外补充几点,除了这些外:
1、伯克希尔公司是一个团队,巴菲特只是团队长,团队里还有芒格等一大堆聪明人全职研究上市公司,普通投资者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吗,单打独斗研究能力比的了由聪明人组成的精英团队吗?就算是辞职在家专职做投资的,有几个和巴菲特一样有一个顶尖聪明人组成的团队的。
2、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认知自身的人性弱点和缺点比研究上市公司更重要,通常而言比较专业一些的投资团队,研究员和交易员两个岗位都是分开的,除了时间精力因素外,交易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克服禀赋效应、处置效应等人性的弱点,而研究员因为自身花费的时间精力和买入成本等因素,想做到这一点其实更难。
总之,张口闭口学巴菲特的投资者,估计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努力学习乔丹、科比、姚明的打篮球技术就能入选市队或省队篮球队(师傅是NBA球星,我学他进省队没问题吧?),或是努力学习C罗梅西的踢足球技术就能入选市队或省队足球队(师傅是世界球星,我学他进省队没问题吧?),因为他们比较清楚的认知到自身身体素质的局限性。但他们却认为学习巴菲特可以让自己变成小富翁(巴菲特是世界级大富豪,那我财富自由或身价几亿总可以吧?),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是没有认知到自身和外界各方面条件局限性导致的。

巴芒剑客04-03 11:33

巴菲特研究一家公司,至少看八个同行的财报。他自己说的。
人家在个股研究上花的功夫恐怕远超那些“专家”。

全部讨论

我也是发现了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并不适合普通人,施洛斯的策略更适合普通人。但是,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聪明人,而不觉得自己是普通人。

【巴菲特起步就是很多人的终点,有啥好比的?】说说巴菲特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年少师从世界级价值投资宗师,全球顶尖名校毕业,30岁依靠代客理财实现财务自由,然后自己做独立投资人。
爷爷开着镇里的大超市,芒格都在这里打工,父亲是参议院议员,家里往来的都是市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自己几岁就开始商业启蒙锤炼。
外加赶上美国婴儿潮一代的好时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美国成为蓝星唯一超级帝国的过程。怎么比?不能光看个人努力吧
——信息全部来自书籍《滚雪球》
雪球里有多少人能赶得上?$伯克希尔-哈撒韦B(BRK.B)$ $伯克希尔-哈撒韦A(BRK.A)$

04-03 10:29

巴菲特天天宅着看各行各业年报,基本功扎实。
你说的那几位忙着写文章,把能力圈当借口,把一尺栏杆当借口,就没几个不断学习新东西的,连起码的行业内竞争对手都不一定去研究。

04-03 10:17

普通人还是学施洛斯好一些

04-03 10:09

不是天才,学了就变蠢材

04-03 10:21

巴菲特的后期买的公司很多能直接干预管理层了,如果我能这样收购,我觉得也可以这样谈。前期就是标准的格雷厄姆。

04-03 10:15

高中就能做几种生意并能存下1万多美元 ,多少人能做到?对于有的企业能分析出二十年后大概会是什么样子,高智商的人也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果很容易学,他的儿子怎么没有一个学会的。我们普通人可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也不去模仿。

学巴菲特一般会过于自信,觉得长期持有好股票,回报肯定不差,喜欢单票满仓干。
结果就是你认为的好股票不一定是好股票,过去的好股票未来不一定也是,反而是格雷厄姆比较适合普通人。
首先承认自己水平一般,需要多重保护,第一是便宜是硬道理,第二是分散,增加容错空间,第三是仓位控制,再看好行情也不能满仓或者单票仓位限制在10%等等。

04-03 10:27

只有吃过苦头的才懂学巴菲特有多难

04-03 10:15

翻译都带着“误解”甚至是“曲解”,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前提是“搞懂公司”。
在搞懂这个问题上答案是参差不齐,大相径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