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李竞:投资守正出奇 决胜于时间和耐力的角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行业波动变幻莫测,创新浪潮风起云涌,复杂的市场使得一部分投资才能出众的基金经理脱颖而出。于波动起伏的股票市场中探索了14年,默默地沉淀功力并把握投资机会,东方红资产管理的基金经理李竞就是这么一位沉着稳健又积极创新进取的行动派。

李竞自复旦大学硕士毕业后即进入东方红资产管理,是东方红资产管理自主培养起来的、颇具个性特点的基金经理。14年的证券从业经历、8年的投资管理经验为李竞积淀了深厚的实力,构成了他稳健的底色;对新兴产业、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又是李竞创新进取的另一面,他有着年轻化的思维方式,保持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研究能力,从互联网、新媒体、到新能源,乃至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新业态的涌现,他都能如数家珍。

李竞自复旦大学硕士毕业后即进入东方红资产管理,拥有14年的证券从业经历、8年的投资管理经验。

守正出奇  以长期视角考察投资标的

计算机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复合背景,为李竞提供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加之多年调研和分析,他的投资研究涉猎范围广泛,对制造、周期、消费、新能源汽车、光伏、互联网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堪称投资界的“六边形战士”。

从行业研究员,到集合资管产品的投资经理,再到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李竞一直都称自己为:价值投资的“手艺人”。他的投资框架非常朴素纯粹:做大概率能够成功的投资,以5-10年为维度,精选优质的个股,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他的职业目标也非常明确:用长期绝对收益的思维,帮助中国老百姓理财。

《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是李竞非常推崇的一句话,他认为“守正出奇”的意思是在恪守正道的前提下,再出奇制胜,但重点是守正,而不是出奇。

在投资管理中,李竞会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出奇”的操作,在有把握的范围内尽量做大概率的事情。“我们看过很多公司的兴衰起伏,所以注重观察上市公司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产品能力,在这些能力的基础上,再去考察公司新提出的一些生态化、创新型的举措。”李竞表示。

李竞建立的投资框架是基于五至十年的视角,短期市场的变化不会对他的决策带来明显的改变,只会激励他更勤奋地挖掘更好的行业和公司。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投资选股就是一个坚持不懈地分析和筛选的过程。在做出决策之前,李竞对投资标的的储备和布局非常耐心且谨慎,一般是研究和跟踪了很多年,对公司、管理层和产业链充分了解之后,才会去重仓买入。他很少会追求一家公司“从0到1”的过程,而是希望在一家公司“从1到2”甚至是“从2到3”的过程中重拳出击,力争获取更有把握的回报。   

对于具体个股,李竞倾向于挑选那些“幸运的行业+优秀的公司+合理的估值”兼具的企业:一是选择发展空间较大、竞争格局成熟稳定的行业。二是精选前景广阔、远超同行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公司要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谐的企业文化和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能够明确地制定发展战略,并且高效执行。三是全方位评价公司的内在价值,以较为合适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他更看重长期增速而不是短期增速,最重要的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增速。

多维视角  提升专业定价能力

“定价能力,是专业选手的核心能力。”李竞一直强调,能否精准评价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是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最大的差异之一。估值能力的差异,也同样存在于不同的机构之间,理念各异,逻辑不同,便演绎出各种成败与差异。

李竞觉得,估值本质上是一门“艺术”。即便是市场公认的好行业、好公司和好的管理层,最终都要落到估值层面。所以,优秀的企业,不等于优秀的股票。

“在市场的不同阶段,我们往往会看到优质企业不同的定价,这是因为,再优秀的公司也存在被市场错误定价的可能。所以,基金经理要善于在市场上寻找非共识的正确,发掘预期差,能够更大概率的把握到好的投资机遇。”李竞表示。

这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市场的偏见,有时候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于是,李竞将组合的构建思路概括为:“我希望自己的投资组合是还没有被市场充分理解或认知,市场预期并不高,同时公司的资质较好,符合我对未来三至五年成长空间的要求。这样,组合才可能体现出较为稳健、长期回报可期的状态。”

“我们要从多维度视角去对企业进行定价,任何单一指标都不能准确衡量一家企业的真实价值。”对于企业定价,李竞进行了详细阐述:有些低PB(市净率)高ROE(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可能会是价值陷阱,因为企业处在生命周期下行的阶段;也有一些PEG估值体系中,看似增速足够覆盖静态估值的公司,但成长性如果不可持续,也可能会出现双杀。他认为,PEG估值体系对于静态的EPS(每股收益)和PE(市盈率)同时做了加权,往往会把短期的高增长重复计算。

均衡配置  追求长期可持续回报

风险和收益,是投资中硬币的两面,也是相伴相生的。投资者如果期望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可能就要承担比较大的风险。

对于李竞而言,相比于短期收益,他更看重组合的抗风险能力,不会去重仓押注某一个行业。

“这种均衡是我对自己组合的要求,也是对投资者负责,因为无论研究多深,对政策把握多大,总有你预测不到的黑天鹅和灰犀牛,这是对市场和自己能力的尊重。”李竞进一步解释。因此,他在组合管理中注重行业均衡,均衡配置传统与新兴行业,在坚定持有优秀公司的同时,从控制组合整体估值的角度进行防守。

在投资组合上,李竞既有长期研究筛选出的好行业和好公司,也有与时代高速发展十分贴合的新兴行业,行业较为分散,持股较为集中。这样构建起来的组合波动可能较小,客户持有体验会比较好。从前十大重仓股来看,持股集中度较高,但单一行业持股一般不超过两家公司。即便有两只重仓股属于同一行业,那么这些个股的差异度与离散度往往也较高,从而较好地熨平组合的波动。

从全市场比较而言,李竞的换手率较低,不追逐热点,不通过高频交易躲避市场波动,基于对好公司的挖掘和长期持有获取回报。李竞认为,这样的投资方式成功概率比较高,对于三至五年的长期回报更有信心。

坚定信心  于低谷中把握时代机遇

“市场像被牵住的狗,有的时候会往前跑,有的时候会往后跑,但是一定会顺应主人的方向,会不断围绕中枢收敛”。李竞将市场和投资比喻成“人和狗”的故事。

对于市场的波动,李竞表示,危中有机,就A股估值而言,一度达到市场阶段性底部区域,与2013年前后、2018年底、2020年3月类似。从基本面角度来看,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产业和公司具备全球竞争力,工程师红利和勤劳致富的精神一直都在,劳动参与率全球领先,一项项新的技术突破也让我们看到更多希望,这些都是市场企稳的契机。

李竞表示,“中长期维度,我们对中国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活力有信心,对企业家克服和适应外部因素的能力有信心,同时对管理好产品亦有信心”。

在他看来,会重点关注新能源大消费领域国产品牌崛起等投资方向。

新能源板块而言,李竞表示,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已经进入产品力提升阶段,新能源是少有的欧美中日共同认可发展的行业。光伏是对环境较友好的能源,并且光伏在全球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相对均衡、相对公平,连化石能源非常丰富的中东国家近年都大幅上调了光伏的装机规划;新能源车是工业制造的皇冠,电动车行业不仅会减少我国和欧盟对于原油的依赖,提高政治地位,还重构了汽车行业,带给中国制造业绝好的弯道超车机会;风电是十年级别的行业贝塔,风电在双碳目标为指引的背景下有向主流能源地位转变的趋势。

对于消费领域,李竞指出,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都出现过国货崛起的趋势,国产化妆品、鞋服甚至汽车往往迎来机遇。我们的国产品牌的崛起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特征。从消费品属性和产品属性来看,我国本土品牌行业增长快,渗透率高,且具有文化认同感。

“慢慢来、比较快”,李竞比较欣赏的这种长期发展眼光和生活态度。他一直认为,投研是一场时间和耐力的角逐,每当市场行至关键时刻,他都会对自己说:“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

(转自:凤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