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奏乐接着捂?估值体系的演化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今天主要写点自己对估值的思考变化,文章略长,4700字。

来源于马喆老师在喜马拉雅的音频节目——马喆的朋友圈-我看天士力,这一期节目带来的影响。

因为是牵扯到底层逻辑的演化,所以尽管结论说出来很简单,但为了保障新结论融入我原有的认知体系,会有大量的多角度的描述,有刻意的冗余,甚至显得啰嗦。

这是有必要的,因为高频的、重要的事情值得投入更多的精力——参考《开窍》-所长林超。

1、财务策略的不道德

马喆的朋友圈-我看天士力。这个天士力也正好是我这几天在吃的消炎药,穿心莲内酯滴丸,治疗我现在的急性支气管炎的。

也去看了一下天使力的k线,而且它这个也是中药,就是说跟健民集团都是一个行当的

其中说到这个公司有一个就是比较大比例的费用资本化。

马老师有个明确的态度,非常讨厌这样进行大比例的费用资本化的。因为这样其实是很明确的进行了一个虚增利润。

这有一个非常坏的典型,就是当时的乐视。大量的费用已经投入研发了,已经发出去了收不回来了,结果当作资本化,搞得就好像是房子、厂房、设备一样,要很多年才能把它摊销完。于是大量的“利润”就出现了。

尽管这样是符合会计制度的。这不能不算是一种美化,甚至就是虚增。一种现在把未来的利润,借到现在的感觉。

未来有利润还好说,未来没有利润,那就是雷。

2018年大量上市公司财务暴雷,财报大洗澡,其中就很有一些是以前的这种安排,乘机一次性释放掉了。

问题是,前面美化的时候,上市公司释放虚增的利润,既推高了利润,又造成了持续高增长的假象,就又推高了市场估值。利润增加1倍,估值再推高1倍,市值就变成了原来的4倍,恐怖的乘数效应。

等到几年后,发现业绩弄不下去了,高管的股票也已经赚了好几倍、几十倍,也完成清仓式减持了,再来个业绩暴雷。到发财报的时候,反正业绩业绩暴雷了,再把前面的那些商誉、资本化同时做大减值处理,股价就遭到业绩、估值的双杀,就是戴维斯双杀。高管抄底的机会不就来了么?

玩得多溜啊,没毛病,但多少散户投资人就是在这个上面亏得血本无归的,又找得了谁呢?

对于这样的公司,这样的历史,我们给它贴一个标签:非常讨厌(财务不道德),还真没毛病。

但这就与我的某些看法,相冲突。

我的看法是:不要简单的给人或事,贴上标签,因为人和事总是多维的,那会影响我对他们其他更多维度的判断。

说回马老师的这种非常讨厌的态度。按一般来讲,我们做人事不应该有这种非常主观的讨厌或者喜好的。

但我觉得作为投资体系而言,其实在公司分析清楚了之后,不妨加入这种强烈的喜好厌恶的。尤其是这种喜好和厌恶是用来帮助我,做一些非常有底线的投资安排设计,能够帮助我克服一些人性情绪上的冲动。

用自己很早之前用理性刻意安排好的,情绪化反应(对不道德的财务策略产生本能上的厌恶)来对抗临时的冲动(觉得自己有投机的机会),我觉得也是很不错的安排,是针对自己人性在投资体系上的设计。

就像把喜欢喝酒这一点作为渣男的标志虽然有失偏颇。但这个女孩子识别能力不足的前提下,倒也不错。

也像查理芒格说的: 正如巴菲特和我经常说的,我们跨不过七英尺高的栏。我们寻找的是那些一英尺高的、对面有丰厚回报的栏。

那些财务策略上不道德的公司,就是这种七英尺高的栏,就算是把握住了它的投资机会,可我们买入之后就相当于成为了公司高管的老板,面对这样的管理层下属,又怎么能相信他们给出的报表呢?当股价剧烈波动的时候,怎么能相信公司品质是没有问题的,怎么能晚上睡得好觉呢?

2022年4月、10月、2023年一整年、2024年春节的下跌带给我的压力,让我明白了,只有真正让你有底气的公司,才是暴跌之后依然能让你睡好觉的。

曾经的大V招财大牛猫也说过很好的一句话:没必要在屎坑里找金豆子。

就算找到了,大概率还是铜豆子、铁豆子,甚至更多是屎豆子。

当然,这样的前提是,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随便剔除个90%,那也有500家,选不过来的。极少数高强度的全职投资人才有资格说看这么多家的

所以,这样的公司,就算是错过了,那就错过了。错过不是错。

2、“十年百分位”,本质还是别人的看法

在我的估值体系当中,有两个参考的。一个是10年百分位,这个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我现在及以前的想法),还有一个就是,估值绝对值,比如说具体的多少倍市盈率、市净率等。

按照马喆老师的估值公式,通过来测算企业未来10年的利润之后是现在净利润的多少倍来进行测算当下的市盈率估值。

天士力在2018年的时候(节目是在2018年播的)市盈率来到了10年的最低位,是20倍的市盈率,之前都是30倍、40倍的市盈率。

但是在马先生的态度里,这个东西不重要。这个是多少年来别人对天士力价值看法。所以在很多人(包括我)看来非常重要的十年百分位,仅仅意味着别人对它的出价。

马先生这段话很有意思。表明了一个很重要的底层逻辑:别人对它的看法那是别人的看法,跟他马先生没什么关系。

他马喆只坚持他自己的看法。

他自己的看法,就是要去测算企业的价值,就是要测算企业未来十年内净利润之和,然后以此作为唯一的、最主要的估值依据。

不考虑十年百分位这个东西,那是别人的看法,没有多大参考意义。

3、“十年百分位”,本质还是过去的看法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一下子感觉脑子里面炸了的感觉,就是原来自己一直很重视的“十年百分位”,核心本质还是别人的看法,别人的十年来的估值出价。

而我呢,居然是把它和市盈率放在同一层面的,给予了不同的权重。

很多时候我都是两者都看的,而且10年百分位的权重也是很大的,大概占30%到50%。

现在想来,也就是因为把10年百分位的权重看的过大了一点,所以才会去在20多倍30多倍市盈率去买一些不知道未来成长性的股票,比如让我一直到现在都很恼火的东方财富,拿了2年了。

看重这个十年百分位,也是因为在好些讲价值投资的书中,讲估值时,也会专门提到要参考估值的10年百分位,因为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估值中枢(这是好些书上的解释)。

很多书中的这个解释,我也很能接受,因为确实你看,不同行业它的估值范围就是有差距呀。就像现在银行的估值能跟医药行业的估值一样吗?

我一直都觉得很有道理,但现在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很大,多少有些刻舟求剑,就是认定以后的股票会按照以前的估值历史来重演。

在2021年的时候,看上去没错。在2022年我看了好些讲估值的书的时候,也没错。

只是,现在的我听了谦和屋、ETF拯救世界、马喆的朋友圈无数次强调了:投资就是生意、安全边际、先学着不亏,苦口婆心劝人先保证不亏钱,错过不是错,追求戴维斯双击,而不是妄想自己就能买到股票反转的节点。

再加上马喆先生的这句:“估值十年百分位”,本质还是别人的看法。一下子就明白了“估值百分位”问题。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估值中枢,作为结论,是没问题。但不是用来告诉自己,以后某个股票就会按照这个估值区间去波动。而是说,去理解行业,去理解企业,然后用来作为自己有把握的,对企业未来十年的净利润变化的判断,最终完成对企业的估值。

再翻来覆去的讲,就我原来是既看估值,又看十年百分位,用过去十年大家对企业的出价,作为现在企业的价值判断。

而马喆先生,则是参考企业过去的增长,分析行业,分析管理层、分析公司、分析可能利润变化,估算出一个未来十年的净利润之和,作为对当下企业的估值。

一个是过去十年的别人的出价,一个是未来十年的自己对利润的判断,这就是重大区别。

对于一个客观的问题: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估值中枢,我的解决办法是看十年百分位。而马先生的估值公式,却已经在计算估值的过程中,将这个问题给内化的解决了,用的还是更对的视角,尽管看上去更难。

4、十年百分位,还是抄作业

再重复那句话: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建议,最终自己做决定。

所谓的十年百分位,就相当于是这句话的前1/3,而不属于中间的1/3,也不属于最后的1/3。

马先生说大家给天士力以前60倍80倍的估值跟他没关系。其实到我这里也应该是一样的,别人之前给东方财富以前60倍80倍的估值,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40多倍的估值都算是10年百分位的低位了,然后当时我买入的时候是33倍估值,现在只有24倍了,继续十年百分位最低。

冷笑,呵呵。

如果东方财富继续业绩委顿,12倍市盈率都是概率不小的。

也有其他股票浮亏的。但那个是业绩持续增长的,分红也高,只是不停从低位继续杀估值,从6倍市盈率跌倒4倍市盈率,我也是没辙了。但估值杀了50%,业绩是上涨的,分红持续增加,股价也就是跌了20%。

东方财富呢,最新分红是每股4分钱,真怀疑我是眼睛看错了。

错了就改,怎么改?改估值体系。

还是应该自己根据能力测算出一个未来10年的收益的估值。

能测就测,我要是测算不了,那就测算不了。说明这个公司我就是不理解,不理解的不做。而不是去参考什么十年百分位。不要去听别人的,那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是没有股票浮亏,但这个东方财富让我模模糊糊的感觉到,体系当中还是有逻辑不严谨的地方。但就是不知道问题都出在哪里。

现在算是明白了,我没有给出自己的估值,而是参照了别人的估值。

搞错了,就是搞错了。

一定是自己现有能力做估值了,自己先把作业做出来了,反复检查,反复测算。旁人的作业,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又想起那次初中物理作业,就自己一人在班里做对了。

交作业之前,我跟周边的小伙伴对了一圈,有一道杠杆的题目,他们跟我都不一样。可是,我想了几遍杠杆的原理,还是认定自己是对的,交了。

后来,我就知道了,最开始绝对不会是只有我一个人做对了。因为其他人都认为我们这一圈是物理最好的,都对过了作业,都跟着他们改了过去。于是,剩余的其他人也都错了。

独立做作业,独立做投资。

然后在投资的里面,跟做作业又有区别。投资的是对是错,可能真的要很多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在过程中,对与错的界限都是模糊的,对与错的结果也经常是翻转的。

所以最后让我想到了,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当中,关于对和错的重新思考:暂时的对与错,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成长,不是吗?

回到股票,一个票不论你是做投资还是做投机。只要你刚开始做的时候不是用很大的金额去尝试的,暂时的浮亏、浮盈其实都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你去建立的那种能够长期盈利的能力,能力是否越来越强,赢的概率性是否越来越大,这个才是重要的。

所以作业,一定是要自己耐心去做。

跟我们要求小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不是一样的吗?

5、接着奏乐接着舞

现在想来也是当时自己刚刚入股票市场,不知道股票标的的选择,没有耐心去学习、去建立自己的初步的投资体系,没有建立估值的标尺,所以开始广泛的去听从一些大v的建议。印象深刻的就是当时。听了招财大牛猫讲的关于茅系列、茅组合(参考茅台,选择各行业龙头,在2020年、2021年收益很好,然后一路下跌,一路哀嚎,后来发现是机构在报团)。算是在高位买入了美的东方财富。一个是家电茅,一个券商茅。

当年招财大牛猫后续不停的讲茅组合,讲持续奏乐继续捂(捂股不卖)。很多人听了他的建议之后冲进去,结果遇到了大白马牛市的崩盘,很多人投诉他,最终导致他被封号。

那个时候自己心里多少有些怪他的意思,啥接着奏乐接着舞,当自己是刘皇叔啊!

后来明白了,还是自己犯了最基本的错误:抄别人的作业,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也是腾腾爸在文章当中反复批评的那群人。也是现在的自己,不愿意再做的那群人。

我现在又重新关注了招财大牛猫的新的公众号,也放下了心中对他的责怪,也重新修正了对他的文章的定义:一个图乐呵的财经自媒体,给我提供多一种的视角,一些我平常根本就没有关注的内容。比如像饼子,全球资产配置,最新的金融圈事件,再就是当做一批很有代表性的情绪、态度。

最后,想到的一个作业:按照我现在的体系,我还应该继续拿着东方财富吗?

这个作业又不知道啥时候能做完?还在做健民集团的作业呢。

全部讨论

不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