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万科

发布于: 雪球转发:23回复:155喜欢:7

跟踪万科多年,估值下来以后,逐步买入,万科在我持仓排名一直都是前十。

今天割肉离场(大约占总资产4%,这对我来说是超配,我的个股仓位上限一般是3%)。

我的感受就是,万科从成长股,变成了价值股,现在又临时变成了一只题材概念股。

对于地产股,以后继续长期关注万科保利

以后买入地产股,唯一的目标就是吃息(价值股思路),不再抱有别的心思。

所以,就算以后再买入,仓位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高了。

中午卖的时候很心痛,晚上再琢磨,心里反而轻松了。

这不是对错的问题,心理问题反而是占主导的。

全部讨论

今天复盘,忽然发现了居然正好是清仓万科1周年。当时万科还有2000多亿的市值,今天一看,只剩下1360亿了。
当时的决策,并没有料到万科会跌那么多,只是觉得自己看不清万科的前景了。
真的没想到。不胜唏嘘啊

回头看看这个帖子,不胜唏嘘。高负债率的公司,哪怕管理层很勤勉,稍有差池,不堪设想。
卖的时候,还有2000多亿市值,现在居然不到1000亿了。真的没想到。当时只是觉得这公司很难上涨,不如换别的。
当时下手清仓挣扎了一番,回头看,避免了超过一年的心理上的折磨

我这辈子还没关注过四十只股票,股龄30年

04-03 17:08

我在23年年初割的万科,也写了相似的文章。亏了30%多,而且我是三分之一的重仓位。一样的心路历程。没有护城河的东西,放手上真不安心。当初大V吹的管理红利,管理护城河,这都啥玩意。

2022-12-02 21:57

能对一个仓位3%的股心痛,该是有多么的深爱呀

04-03 17:54

看到这句话:以后买入地产股,唯一的目标就是吃息(价值股思路),不再抱有别的心思。
认为反思不够

2022-12-03 09:59

这么分散,你只能赌全年牛市了,否则你也赚不了什么的,你百万左右,分配七八只就够了。风险不在于超级分散,而在于大结构位置的把握和纪律。

04-05 15:36

段永平语录:如果你认为现在做的事情是错的,就应该立即停止,无论多大代价往往都会是最小的代价 。

04-05 15:25

地产从业十余年,一是城镇化率已经超65%,过了刚性需求暴增的时期;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不再是靠地产基建驱动增长;三是地产高杠杆高负债模式给整个国家金融系统带来很大的风险,必须挤出,没有杠杆的地产,更加不是好生意;四是当下宏观经济下行,改善性需求也收到抑制;救无可救,个人觉得只有超跌到底,跌无可跌后才有反弹机会;应该不远了。

2022-12-02 22:34

与你一样的过程,10的仓位割到4,昨天也清仓了,之前受众多大v们影响较重,集中到分散,地产交了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