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到店的定性分析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时间美团成了最热门的股票,美团到店成了人人都拿来点评一下的业务。大多数的点评都在用商业逻辑往里套,得出抖音是视频对平面的降维打击、到店业务没有护城河、美团的利润会大幅下降等等结论。就如同乔布斯说的,如果只从一个层面看商业,会过于简化不够立体,我想从商业逻辑、到店业务特征、宏观因素、美团的应对四方面说下我的看法,只是定性的分析不涉及定量。定量的内容@希尓瑞斯 @走马财经 两位大佬有非常好的文章可以参考。

首先,从商业逻辑来说,到店业务是个双边网络,链接了商家和消费者两端。而且本地商家小且散,这使得到店业务的商家端网络建设门槛更高一些。任何一个双边网络的建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仅此一点,就不能说到店业务没有护城河。

然后,从到店业务特征来看,本地商家是有自己商圈内的自然客流的,因此本地商家对平台流量的渴求度远远低于远场电商的商家。而且由于本地商家的服务供给能力限制,使得低价换量的策略在绝大多数本地商家是行不通的。这也是美团从特价团购起家,但慢慢沉淀的模式反倒是搜索找店,其实相当于给店家在附近三公里发小广告。这一点我认为王兴的认知是非常深刻的,可以看看王兴之前的演讲即可知。

然而,宏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到店业务在2022年出现了强烈的导流需求。口罩期间,最受伤的一群商家就是到店,房租人工开销少不了,顾客却没有。这个时候,商家愿意大幅让利的,这是抖音侵入到店领域的外部条件。到了2023年,商家侧自然流量有所恢复,但消费者侧的荷包瘪了,因此找低价本地供给的需求大幅增加,美团原本的货架模式在满足这类需求的时候是不适应的。

张川的信中明确提出“货架+低价”,货架适应于商家的日常经营,低价适应于满足找低价的消费者的需求,且这两者要形成两个常驻入口,这样才能有效分流消费者去匹配不同的商家诉求。在这一点上,美团的应对是得当的。反观抖音,在形成常驻入口层面,抖音是有天然劣势的。有人问抖音也可以形成常驻入口,这个我认为基本不太可能,因为抖音的根目录产品结构必须提供沉浸体验,丢了这个整个抖音根基不稳。而抖音的优势在于流量和视频化刺激的情绪化消费,这使得抖音在营销层面的优势更大。那么从竞争策略来说,美团在低价层面要挡住抖音进攻,对应美团的特价团购和直播;在货架业务层面要守住用户的找店心智,保证这块相对更高的利润,为低价业务供给粮草。

那么问题来了,美团和抖音的商战仍在继续,什么样的观察指标是我们要去关注的呢? 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宏观经济,如果宏观经济转好,寻找低价的消费者会变少,美团抖音竞争烈度下降。二是OP/GTV的指标,刚刚有说货架和低价是在满足两类市场需求,跟抖音激烈竞争的是低价,那么拉通来看OP/GTV实质上是美团竞争策略是否有效的监测指标。若有效,美团的OP/GTV持续优于抖音,两者的竞争最终会划出一条边界,各自利润会趋于稳定。若无效,美团OP/GTV恶化的比抖音更快,那么会激励抖音投入更多资源抢市场,甚至其他玩家也会摸着抖音走过的路干一遍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