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33回复:44喜欢:64
昨天的带量采购,大大出乎市场的预料,降价幅度很大,也带来了医药股的大幅杀跌。但是,如果你了解了带量采购的前世今生,知道了降价的内涵。我相信。恐慌的情绪会大大减弱。今天的市场就应该有所体现。
首先我们要了解带量采购的起因。中国之所以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要开展带量采购的工作,根本的原因,是要改变医药购销领域的很多弊端。大家知道。中国的首任药监局长郑晓萸,当年是被判决了死刑。他在任时批了1万多家新药。同时由于以药补医的政策,医院多卖药就会多获得费用。中国的医药市场完全不同于其他的市场。营销费用占据了医药费用的大部分,医药企业的分散度很高。优质企业无法依靠质量优势获得市场。获得市场的有效途径是做临床,医药毕业生一半左右都转行做了医药代表,从出厂价到终端价甚至会翻几十倍。国外的市场一旦原研药品的专利到期。药品的价格会有断崖式的下降。而中国市场。原研药的价格一直保持在高位。以往开展带量采购工作,像最早的福建三明市、安徽省等,医生都会反应药品的品质,国产药比不上原研药品,低价只能换来低质。后来上海市等地进行了新的探索。国家也在此基础上,一是进行了药品的一致性评价。一致性评价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理论上说。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具有和原研药品相同的疗效。虽然国内对目前中国所进行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尚有很多诟病。但不能否认的是经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在质量上是可以保证的。二是国家医保局成立后,设计了四加七城市的带量采购试点,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和和原研药品。一起进行带量采购。发挥医保基金的支付功能。确保量价挂钩。真正实现以量换价。由此可知。降价将的。主要是中间环节的费用。对生产企业的影响相对有限。
其次我们要了解药品价格的构成。带量采购中企业的报价报的是终端的销售价。以前终端的销售价是在企业出厂价的基础上加上流通环节的费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流通环节的费用是十分惊人的。当年福建省三明市在进行采购时,举过一个例子。他们本地一个药厂五块多钱出厂价的药品。他们没有办法低价购入。一定要在市场上花80多块钱购进。因为企业不愿意因为一个小地方的销售影响全国的销售体系。所以必须通过过票来抬高最终的销售价,给流通环节留下足够的费用。这些费用一部分支付给了中间商。但大部分流进了医院和医生的口袋。由此也带来了医院的腐败,给合理用药也带来了影响。而本次是四加七的带量采购。于是保证了足够的采购量。四个直辖市加七个大城市。即使是30%到50%的采购量,也是十分可观的。企业可以直接按照出厂价或成本价加上适当的利润率进行报价。完全可以摒弃做市场的模式。因此可以报一个十分低的价格。所以给人们的感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最终给中标企业的利润影响没有像降价幅度影响的那么大。对于中标企业来说。由于有采购量的保证,利润是有保证的。还有一个因素是。试点的成功,必将带来扩展效应。以往无法体现在终端价的价格因素。这次在在试点工作中有了很好的体现。中标企业可以借中标的东风,在其他地方依靠价格去获取市场份额。所以华海药业盘中冲击涨停,是有相应的逻辑因素的。当然对失去中标资格的企业,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不明真相的群众 @黄建平 $华海药业(SH600521)$ $信立泰(SZ002294)$ $乐普医疗(SZ300003)$

全部讨论

2018-12-07 10:01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66.00,也推荐给你。食药监这个部门,这两年改革力度还真是大呀。不过改革都是有阵痛的,这不药厂就痛上了。

2018-12-07 10:07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方向正确。
雪球上部分大V只记得自己是医药行业投资人,忘记了自己是潜在的或现实的病人,屁股坐歪了,brain就不带了

2018-12-07 12:02

一致性评价把药企筛选了一轮,集采再来一轮淘汰赛,基本可以判定一个药品头部3家还有份额,其它的厂家只能是逐步退出市场。
头三的企业会抢两部份的市场,第一是国外药品和小企业的市场,所以份额会有提升,如果延续这种采购模式几年,药企仿制药部分的利润率靠近精细化工企业是确定的。但对于有创新力的药企,会依靠首仿或者新药来补一部分的利润损失,活的会相对好很多。
应该来讲,药品行业现在才是回归正常了,真正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才有机会获得超额利润,会活的越来越好。

2018-12-07 13:39

原来是这样啊!唉,医生真黑啊

2018-12-07 11:46

以前怕看病贵吃不起药,现在又担心药便宜了没药吃

2018-12-07 10:36

跳出股市,去年至今的各种医药政策,是在从各个环节改善国内医疗环境。如果没有这些改革,只要研究过发达国家的药企历史和股价,就知道国内大部分医药股是在裸泳。潮水退去,药企本质是研发,国内外的医药生物应届博士生都去哪了?别在券商研报或雪球中选股了,看看医药毕业生论坛吧。

2018-12-07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