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大成刘旭(2015.7.29起大成高新技术产业):“我在2019年形成初步框架,但在2021年又进行了非常多的修正和完善”。刘旭说的另外一句话也很有意思,国外很多研究员头发花白才当上基金经理,嘿嘿。

2、景顺鲍无可(2014.6.27起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到2021年,我感觉真正想清楚了。第一,我自己的投资框架不够清晰,过于看重估值,低估了商业壁垒;第二,有了很细清晰的框架后,要尽可能覆盖多的公司,这些年新上市的公司很多,必须提升自己研究的广度。”
3、富国毕天宇(2007.4.27起富国天博创新):“每一次危机的爆发,都对投资框架有所提升。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我明白投资不要择时,2015年的股灾,让我懂得要时刻保持组合的流动性。投资框架的定型和稳定,是在2016年底。之后的几年只是做一些小幅的修正。”这个让我挺惊讶的,老将并不一定老啊。或者说投资框架的形成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五年十年?

4、博时陈鹏扬(2015.8.24博时裕隆):他的框架在2017年经历了一次修正,2017年之前,他更加关注整体行业趋势和市值弹性;2017年之后,公司质地的权重得到大幅提升,因为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力和经营效率决定了它能否抓住产业向上的成长机会。

5、广发刘格菘(2014融通-2017广发)2017年之后,我的风格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会更加重视行业配置,纯自下而上选出来的个股占比逐渐淡化。 其实最好的组合不是赚公司成长的钱,而是产业趋势的钱,只有在产业趋势快速兑现的时候,龙头公司的业绩和估值都会双升,带来戴维斯双击。

同样是偏成长风格,陈鹏扬和刘格菘往相反的方向进化了,一个选了公司质地,一个选了行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