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下一个真正的战场短期是法务,长期是生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1

最近几天有个不太引人注意的新闻,吉利终于告赢了威马,事实很清楚,威马挖了吉列的团队, 然后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这个新闻大家的焦点在于吉利赢了官司,但也是赢了一口气而已,根本拿不到钱。

但我却看到了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的困境,而比亚迪,电动车的龙头,一定是被交叉火力覆盖的下一个,如果有一天,突然有新闻说比亚迪dmi团队离职去隔壁坂田上班了,应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这是2016年的事情,到现在差不多快10年了,才讨到一个迟来的公道,吉利的法务团队也是很有毅力了,但在实际结果来看,我觉得根本不能阻止下一拨想效法威马的人。

比亚迪骄傲的是技术,但是技术下面是人,而人是流动的,期权,职业发展等等这些,在绝对的利益面前,都是减缓流动,并不能完全阻止,而中国的法律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地带,还很不完善。所以技术护城河在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下面,非常非常弱,跟茅台的赤水河这种实体护城河根本没法比,茅台再波动,都是小浪花,跟可口可乐一样,稳得很。

靠技术的企业, 风险非常大。千辛万苦的打赢了技术正面战场,还要面对对手的后背挖角偷袭。短期来看,除了常规的防御手段,加大对法务团队的投入是比较务实一点的,防御性的专利,竞业等等,需要尽可能提前去做,对手动手的时候一定是来不及的。

而长期来看,可以参考苹果英伟达,苹果的生态无需多说,英伟达的rtx和cuda生态其实也很厉害,可以说目前在ai无法替代,而amdintel这些竞争对手也不可谓不强,但在英伟达定义的ai游戏规则下,竞争对手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比如intel ultra9 就是比 4090跑ai慢了27倍。

所谓生态的逻辑,就是提供软硬一体的平台,吸引尽可能多的开发者,靠第三方应用吸引用户,靠平台捆绑开发者,就算竞争对手要么进入你的游戏, 应该很难取胜;要么拷贝平台,因为有庞大的迁移成本,所以很难说服开发者转移,而这样也就捆绑了用户,形成了很难突破的生态护城河。

而对汽车来说,整车厂本来就是集成商,每一个部件都是应用,所有供应商,甚至改装厂,都是开发者。具体怎么做,没有标准答案。

最难就是定义核心价值,什么应该硬,什么应该软。新势力对于“硬”的答案是软件,是自驾,其它采购现成的,有什么用什么;比亚迪目前看起来最“硬”的是三电。

对比亚迪来说,需要有足够大的格局与魄力才能做一个车的平台,这很难,但困难的东西才有巨大的价值,这个价值大到什么程度呢?都是卖手机,苹果一家拿走了85%的利润,三星拿走12%,打到刺刀见红的中国玩家们才拿到可怜的3%。

#比亚迪#

全部讨论

再硬的硬件,最终都会实现软件定义。例如收音机,现在也变成了SDR软件定义收音机。或是电脑\服务器之类的,早期单机时代硬件还关注一下,因为性能有差异,现在集群时代,用户根本不关心我的应用跑在什么操作系统上了,从虚拟机,到容器,再到云函数,越来越轻。搞硬件的最终的出路就是被搞软件的压榨为搞软件的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