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5喜欢:2

今天偶尔翻阅到2021年的商汤招股说明书,文中提到OpenAI的GPT-3语言模型。商汤在当时AI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也确实走在国内行业的前列,因为公司有几位顶尖的AI学术人才。

当时沙利文研究报告已经关注到openAI的GPT-3,Ai前沿的行业公司也有部分公司注意到了GPT-3大语言模型。

时隔大概2年时间之后才真正公众爆发,AI行业公司其实也完全有时间当时追赶这个GPT-3。可惜在当时真正认识到GPT-3价值的公司聊聊无几。

商汤的视野足够开阔,很早就储备了国内最多的算力,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商汤2021年注意到GPT-3但并没有坚定的follow-up。

$商汤-W(00020)$ $科大讯飞(SZ002230)$ $中际旭创(SZ300308)$

精彩讨论

左庶子06-14 21:49

一个新生企业要想出圈确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OpenAI在出圈前基本业界只认Google,那时我们所有的教程及工具与生态都是来自于google。
自2017年Google研发出Transformer模型之后,OpenAI与Google的技术路径就不同了。Google在研发Bert模型时,OpenAI已经着手开始了GPT-1项目。
可以这么说,Google的Transformer模型是个划时代的产品。Google后面的Bert模型等都旨在优化Transformer模型,但OpenAI已经在另辟蹊径。

左庶子06-09 21:05

这种顶流的挑战,大抵都有共性。战略,资源与决心,无论是投资决策,还是企业竞争。AI大时代真正投英伟达并长期坚持的有多少,看对时代,看对个股,坚持持有,仓位规模,但凡一个没到位,就会平庸。LLM看好,资源ALLin,持续投入,同样如此。为啥说伟大是稀少品,平庸是正常品。

左庶子06-09 17:08

一个猜想:商汤在2021年为了IPO成功,将资源倾斜到了智慧城市的AI项目,这样可以快速增大营收,而缺乏对大语言模型的持续而坚定的跟进。
但智慧城市的AI应用其实就是一个又 一个定制化项目,而LLM是真正的产品!

左庶子06-14 16:09

在看什么_06-09 16:35

那个时候在炒新能源特斯拉,还不需要 AI 出来撑场子。

全部讨论

那个时候在炒新能源特斯拉,还不需要 AI 出来撑场子。

06-09 17:57

持续投入,压宝式的投入压力非常大,英伟达的黄老大,9年前开始持续投入一块板子上放两个顶级GPU,持续亏本搞到2022年,几乎年年被董事会骂,糟蹋钱💰$英伟达(NVDA)$ $AMD(AMD)$ AI上风口后,应该也是这帮英伟达董事高管,不骂黄老大了,300刀开始持续抛售英伟达,让利中小散

06-14 21:49

一个新生企业要想出圈确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OpenAI在出圈前基本业界只认Google,那时我们所有的教程及工具与生态都是来自于google。
自2017年Google研发出Transformer模型之后,OpenAI与Google的技术路径就不同了。Google在研发Bert模型时,OpenAI已经着手开始了GPT-1项目。
可以这么说,Google的Transformer模型是个划时代的产品。Google后面的Bert模型等都旨在优化Transformer模型,但OpenAI已经在另辟蹊径。

06-09 17:08

一个猜想:商汤在2021年为了IPO成功,将资源倾斜到了智慧城市的AI项目,这样可以快速增大营收,而缺乏对大语言模型的持续而坚定的跟进。
但智慧城市的AI应用其实就是一个又 一个定制化项目,而LLM是真正的产品!

06-14 15:50

因为穷,OpenAI 有了微软爸爸,才证明了 AI 可以大力出奇迹这个逻辑,全世界有钱的互联网公司才疯狂的加码算力。才有后来的英伟达大赚特赚。商汤可能是看对方向,但是只有自行车,很早就开始往这个方向走了。但是当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方向是对的时候,开五菱宏光、兰博基尼甚至私人飞机的竞争对手都往这个方向走的时候,超越商汤是很确定的事情,商汤如果找不来爸爸搭不上爸爸的私人飞机(OpenAI 就是这样成功的),基本上结果会很悲催。

看商汤年报说有手机端侧大模型,还有商用了,这块好像没看到其他ai厂商做,请教下这个业务有前景吗?

06-14 20:16

21年就有openai了?

认知外的钱是赚不到的

以客户为导向和以技术为导向的区别,最后还是败给了后者.

06-09 18:47

因为没钱也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