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14回复:149喜欢:251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13-07-18 23:02

回复@Mr-韦的金融人生: 07年过napa valley住过la quinta.性价比高过hilton系列。又比住best western有范 好酒店

哈哈,我一直在和85度c谈加盟店,一次性投入在200万以内,保守2年内收回成本。也与股市投资做了详细的比较,结论是两条腿走路,实业为主,投资为辅。

2013-07-18 16:35

港股的一个风险在于汇率。

2013-07-18 14:01

我觉得两边都是不错的生意,可以考虑来个组合投资,这样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你可以拿分红的钱去投资股票,这样一来,每年都会有足够的现金流,方便应付突发状况,同时又无形中不断地把投资扩展到了股票领域,等同于为10年后的生意做准备。

2013-07-18 11:58

有人擅长实业,有人擅长投资,我觉得做擅长的事情最好,快乐又赚钱

2013-07-18 10:48

文章很实在,让我对经济型酒店加深了理解,先表示感谢!

    另外补充一点,关于投民生相对于开酒店的优势,也可以说是股票相对于实业的优势。那就是股票可以,而且几乎是必然在未来的某些时刻被严重高估,一个价值1千万的经济型酒店,永远不可能卖出3千万的价格,但是在股市可以!
    兄台文中的计算,全部以经营性回报为基准,忽略了股市中客观存在的资本性回报。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懂“估值”的人来说,股市中价格与价值大幅背离的现象并不是双刃剑,而是赤祼祼的白送。因为我们的实业思维,注定了我们绝对不会在低估的时候出售资产。
    也许可以换一种思路来理解这个问题,假设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经济型酒店,同样的估值。我们更愿意在实业中购买,还是更愿意在股市中购买呢(不考虑买入时的冲击成本)?或者说,你们家族的那家酒店,你更愿意保持现状,还是更愿意让它上市(不考虑上市的法律和税务成本,因为民生H的净利润,本身就是支付这些成本后得到的)?

2013-07-18 10:05

投资最重要的事-抵御消极影响
网页链接
--------------------------
最后,我要探讨一种我称之为妥协的现象,一种通常出现在周期后期的投资行为特征。投资者会尽他们的最大努力坚持自己的信念,但是当经济和心理压力变得无法抗拒时,他们会放弃并跟风倒。
  一般来说,踏入投资业的人都聪明过人、学识丰富、见多识广并精于计算。他们精通商业和经济的微妙之处,也了解复杂的理论。多数投资者都能够得到关于价值和前景的合理结论。
  但是还有心理因素和群体影响的介入。在大多数时间里,资产被估价过高并持续增值,或者被估价过低并持续贬值。最终这种倾向会对投资者的心理、信念和决心造成不利影响。你舍弃的股票别人在赚钱,你买进的股票在日益贬值,你认为危险或者愚蠢的概念---热门新股、无收益的高价科技股、高杠杆的抵押贷款衍生品---日复一日地被宣扬与传播着。
  随着定价过高的股票走势更好,或者定价过低的股票持续下跌,正确做法变得更加简单:卖掉前者,买进后者。但是人们不这样做。自我怀疑的倾向与别人成功的传闻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使投资者作出错误决定的强大力量,当这种倾向持续时间加长时,力量的强度也会增大。这是另外一种我们必须对抗的力量。
  得到更多的渴望、担心错过的恐惧、与他人比较的倾向、群体的影响以及对胜利的期望---这些因素几乎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它们对大多数投资者和市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结果就是错误---频繁的、普遍的、不断重复发生的错误。
  这么多并且可能不适用于你的理论是否对你有所触动呢?我真心希望你是对的。我的结论是,理性者有可能屈服于情感的破坏性力量。为了打消你对这句话的疑虑,让我提醒你四个字;科技泡沫。之前我提到过在投资者无视价值与价格之间合理关系的疯狂时期都发生了什么。是什么令投资者放弃了常识?是我们一直在这里谈论的某些情感:贪婪、恐惧、自欺、自负,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看一看心理在其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2013-07-18 09:18

写得很实在,投资银行太复杂了,祝兄好运。

2013-07-18 08:56

酒店能质押不,贷款买民生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