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十八载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7喜欢:11
私募控股这事有必要理清的是,收购鲁阳的是奇耐控股,它自己是陶纤的产业资本,它有能力给鲁阳赋能,2015年至今已经证明过,所以并非你所说的那样。至于清湖是你所说的那类私募投资公司,没有长期眼光存在你所说的风险,但这个风险更聚焦在奇耐那里。
EBITDA是给人不好的印象,但对应的更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如此公司几个新管理层都没有拿够股权激励。至于新收购的那两家公司的确挺烂的,但存在改善的可行性路径,公司未来还会注入电池相关材料技术,实际落地保持跟踪咯。
管理层水土不服和行业的周期性,这是当下核心矛盾,存在一定风险,但市场其实已经做了很大程度的风险定价,因为我知道一些机构都因为这些清仓了。最终投资决策依赖于每个人能否摁住这些风险的能力了$鲁阳节能(SZ002088)$

热门回复

那首先你有没有想过奇耐买鲁阳的成本是多少,清湖下的奇耐会做亏本买卖吗?只要他主观上不愿意做亏本买卖,那他大概率就需要通过分红或出售股权捞回本,考虑它不在A股增发或借债收购,清湖和我们散户是利益一致的。其次,就因为清湖没有限制所以更大的可能是把奇耐玩死,怎么玩死就是把奇耐的技术全部注入到鲁阳里,这能够实现奇耐和鲁阳这个整体的利益最大化,但结果是奇耐被玩死,鲁阳越做越大。
反正主观上我想不到对散户不利的,当然清湖能力太差那是另一回事。再者,市场以及一些两国外部环境又是另一回事。

我记得奇耐没上市,实控人的操作是没有那么多限制的

也许是对的,但这个过程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如果每个不确定因素给个概率,最后的确定性就要打很大的折扣。

无负债,高ROE,高分红,报表干净,大股东同步在引进新技术,传统产能一直在占领着,虽然说陶瓷纤维天花板不够大,但是工业热管理和环保可是市场,另外陶瓷纤维在耐火材料里面的占比很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真的无法替代重质材料吧,企业素质没找出硬逻辑问题,只不过商业模式决定了应收的却占比大,收入和现金流滞后,工程类合同3个月完工形成应收,应收3个月左右收回,重点关注应收和现金流。

鹿家控盘时奇耐管了8年账,起码报表是真实的,让人放心。然后辞职的几个高管到底多重要呢?未必!

/

少买!已经有陈痛。\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