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cai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27喜欢:4
新鸿基不折旧

热门回复

香港开发商基本都是这种模式,新世界背后有周大福,嘉里建设背后有益海集团,长实背后有一批公用事业,恒基兆业背后有香港煤气,九龙仓和新鸿基是靠收租烫平。
做强周期行业,必须很多抓手,去补充这种“负压”,单靠钢筋水泥去对抗周期,是绝对不够的。

我顺着说两句对香港开发商的看法,在宏观变化大的情况下,商住一体化抗风险能力是更强的,虽然新鸿基和嘉里这种,看着负债规模也有较大体量,但是实际他们负债非常低。
因为他们历史积累了一些保险箱资产,就是最硬地段的住宅,在市场下行期,这些资产流动性依旧非常好,只需要打折就行,因为直接TO富豪群体,也就是储蓄群体,在豪宅长期供应紧缩的情况下,这个配对很好完成。
但是,纯大型收租资产组合,风险高的多,因为大宗资产,和宏观金融环境高度相关,都是几十亿几百亿的交易,高度依赖信贷环境的宽松,和低息,而且,在下行期,只有最好的资产才有流动性。
也就是说,假如纯租赁资产,下行期缩表,会极其痛苦, 把最好的资产卖个白菜价,拿去还债了,假如这个周期很长,最后就是好货都没了,剩一堆垃圾。
散售部分,相对灵活很多,能更好的匹配短债,只要把短债打没了,就能相对平稳的度过周期,债权人也有信心给企业续贷,筹资。
但是,这里边的核心,就是散售资产必须是顶尖地段豪宅,对应社会储蓄最旺盛那批富豪,香港开发商对这个理解非常透彻。

流动性和氧气很像,有的时候,人不会意识到这个东西的存在,缺氧了,离死亡就很近了,而且大家只需要一天,就都知道你快死了,债这个东西,只有100%概率兑付,才会有人借给你,一旦有几率不兑付,那就绝对凉凉了,靠债务生存的公司,要绝对保证短债的兑付,用大炮轰短债流动性,不要让任何人质疑兑付能力。

不知道能不能发出来,我再补一条,就是大股东实力,不用看报表,假如没有总量政策,新城和龙湖最后大概率是顶不住的,这是高周转的宿命。
除非大股东实力超强,规模远大于地产板块,可腾挪空间特别大,而且救助意愿特别强,道理和城投比较像,到现在标债无一例违约,就是靠大股东直管,有人统筹资源,然后有人信用背书,做债务期限优化,哪怕用非标和银行去堵标债的“负压”,办法总是有的,但以上条件缺一不可。

纯住宅有个问题,就是投资端完全是周期的,房子卖的好的时候,大家都有钱,土地就会催生泡沫,地方政府会优先供应郊区土地,而且竞租赁,限价,容积率也差,开发商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投出来大量资本黑洞。
就这轮周期来看,暴雷的商住一体,就是中骏和宝龙,就这两家在福建疯子帮里边,也算好的,更多的商住一体公司,大多还没有暴雷,抗风险能力,明显强于纯住宅,尤其龙湖,现在比万科强很多,就是新城,也比纯住宅的强很多,道理很简单,运营资产在现在,保值能力比垃圾住宅强,还是比较好的抵押物。
高周转,是通过大量的跳板项目,去一路击鼓传花扩张,房价下行当中,跳板大量踏空,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恐慌,就会锁住跳板,那母公司,现金流断档,会快速形成“负压”,就是你注入一笔钱,瞬间就会被抢空,任何干净资产,都会被哄抢为抵押物,这时候,救他会非常难,尤其时间久了,负压过大,基本没有救的可能性。
所以,我一般会都吓那些想投资信用有裂口开发商的人,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假如一个开发商的信用债定价大幅偏离市场回报率,那这个开发商的股票,可投资性非常低。

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向市场学习,敬畏市场,只有经历过周期,才能深刻体会,动不动兜底,后患无穷,比如地产商,掩盖一个垃圾项目,可能需要扩表3个项目,前几年,所有人都不知道竞租赁,限价住宅,新城区写字楼公寓,华南的旧改等东西怎么可能赚钱,现在大家清楚了,就是毁灭,这些主体根本也没考虑去赚钱,给赌徒不断融资,他就会不断亏光。

这帮孙子把竞租赁作为抵押物,信托套壳就去拿下一个项目了,然后把回款和开发贷直接挪走,再去扩两个项目,这就是高周转,本来亏一个项目,变成了亏四个项目。

地产商搞足球的特别多,又搞足球,又搞地产的公司,各位查一下,几乎都在硬着陆,恒大,万达,华夏幸福,建业,富力,最鼎盛时期,中超16家俱乐部中有15支球队是和房地产公司有关联。
又搞地产又造车的,恒大,宝能,现在车都出不来一辆,亏了几百亿。
这批人本应该早就亏光。

我举个例子,美国老百姓现在就爽死了,在低位锁定长期房贷利率,存款拿来买5%以上收益的保本理财,中国老百姓连国债在哪个柜台买都不知道[滴汗],国债给老百姓多增加些收入有啥不好,提升收入,又不是只提升工资收入,卖出去国债,钱不就有了,再帮资产增加点流动性,缓解下负债高居民的压力。

陆家嘴这种企业,非市场化,能拿到很多很赚钱的业务,也得投很多资本黑洞,身不由己,类似城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