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CTA策略与“黑箱理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黑箱理论,是指我们在对某个系统进行研究时,不去解剖其内部构造与运行机制,而是通过观察输入(input)、输出(output)的特点和联系,来得到对这个系统规律的认识。换句话说,我们只把握投入,并观察产出,只要产出和投入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就去利用它,而无需去拆解由投入到产出的运作过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效率,并化繁为简。

生活中的“黑箱理论”到处都是,最容易让人联想到黑箱的就是中医。人体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黑箱,西医通常会以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人体系统的运作机理,然而遇到一些疑难杂症却又找不到其运作机理时,西医可能就会显得束手无策。而中医却不是,中医正是把人体当作一个黑箱来研究。病毒对人体的攻入,或者人体自身组织细胞发生病变,这些就是信息的输入,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会使得病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病症,这些就是信息的输出,在中医中通常用“望,闻,问,切”四诊,来把握病人身体出了什么毛病;同时,中医又对黑箱进行二次输入——开具药方,通过这些信息的输入,来观测药效。药到病除,这就是信息的输出。至于某个药方是通过什么物质,产生了什么化学反应,消灭了什么病毒,却无需过多去了解,而是通过发现规律来解决问题。这样就提高了效率,并化繁为简,同时避免了因为不明运行机理而在治疗过程中遭遇卡壳的问题。

我们不去打开人体的“黑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类的认知有限,我们无法打开黑箱。因为人体系统足够复杂,其复杂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各个系统、器官、组织间的协同效应,有时候我们很难去说明体内是如何一步一步进行传导的。所以与其去纠结其内部机理,不如去把握结果来得简单干脆。

当然,有时候我们不去打开黑箱,并不是因为无法打开。我们对系统的运行机理已经完全摸透,并设定好了内部的运作规则,这时为了化繁为简,我们不必打开黑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抽水马桶,我们知道只要扳手一扣下去,抽水马桶就会冲走桶内废物,并重新注水,等待下一次的使用。马桶已经由专业人士设计好(并同时知晓其运作结构和机理),但使用马桶的大多数群众,并不需要知道马桶是怎么运作的,只要会用就行了。这样就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高效,马桶作为一个黑箱,扣扳手就是输入,而冲水就是输出,我们知道这种非常简单明确的对应关系,就能够每天很好地利用它。

这种不开黑箱带来的便利,在生活中到处都是,各种家用电器、数码产品、手表、手机、汽车等等,只要懂得怎么用就行。

然而,问题也来了,当我们只懂得怎么用的时候,一旦系统发生了故障,我们便会变得束手无策,因为我们不知道黑箱系统里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得知,遇到问题就找维修工——那些懂得产品运作机理的专业人士。对于复杂的产品,我们只能通过寻求外部帮助;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产品,例如抽水马桶,往往我们如果知道自家马桶的习性,可能就会知道经常发生故障的原因——浮水阀易脱钩、或者管道易堵塞等等。我们知道了系统内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就可以打开它,通过解决它,使得系统重新得以正常运作。

这时候,我们就相当于给整个黑箱开了一扇窗口,通过观察某个环节是否出了问题,来断定整个系统是不是又出现了故障。相当于,通过一些观察指标,来判定系统是否仍在正常运作。

对于社会经济体的运行,我们往往也是用这种方式来观察。社会经济体是个极度复杂的黑箱系统,由各种各样的人构成集合体,每个人可能会根据其它人的行为变化,做出一些决策,并最终作用在整个系统上。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和其路径的不可预测性,导致整个系统形成一个混沌系统,但在一个既定规则的约束下,可能又会阶段性呈现有序的特征,并为我们发现和利用。例如,政府政策、市场规则、运作模式,甚至人性,最终都会作用在整个宏观经济上,并呈现出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我们通常称为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我们观察一个经济体是否正常运行的一个观察窗口,让我们对该经济体得以进行监控。然而,一旦经济体内的一些运作机制发生了变化,我们却没意识到,就会产生误判,这时候就需要进行“维修”——研究其内在运行逻辑,努力对观点进行修正。

根据输入和输出的特征,提出对黑箱内部运作机制的推断,被称为模型。模型旨在描述和解释黑箱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何种规律性的联系,并能够进行证实或证伪,但模型只是对黑箱运作机制一种推断,它不一定反映了黑箱内部的真实结构。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人们总是想通过模型,来尝试刻画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即如果发生了什么,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但这往往很难去精确刻画。

在投资领域,量化投资就是这样一个试图通过模型刻画,去分析不同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输入)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输出)。在量化投资中,CTA策略又是特别典型的一大类投资策略,多数CTA策略喜欢采用量化模型的方式构建,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类策略就是黑箱系统。由于量化CTA策略最核心的就是其模型及参数的设定,因此策略开发人不会轻易去透露自己的策略思路及细节。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往往难以知晓自己所投资的量化CTA策略的底层机制和标的是什么,策略开发者何时、何故对模型进行调整,以及执行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风格漂移等等。

因此一旦量化CTA策略亏钱了,由于黑箱系统的存在,投资者往往没法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亏钱的细节,以及未来会不会继续亏钱。金融市场复杂多变,本身就是个黑箱系统,量化CTA策略通过模型刻画,可能本身就存在偏差;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对该模型细节本身不甚了解。因此量化CTA策略对投资者来说,更是属于黑箱里的黑箱

在量化CTA策略模型适应市场且被严格执行的时候,投资者的投资(输入),会得到好的回报(输出),投资者不必过多了解该策略的内在机理;然而,一旦模型不适应市场(可能本质上是模型有偏差甚至是错误刻画了市场特征),或者策略开发者对模型进行调整,又或者知行不合一,此时,投资者的投资(输入),还会不会得到好的回报(输出),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当然,哪怕量化CTA策略开发者把黑箱打开给投资者看,投资者也未必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和逻辑,也无法评估其正确与否。这时,是否继续投资量化CTA策略,投资者就会显得十分尴尬和迷茫。换句话说,当一辆汽车出现严重故障,维修师傅自己都说没有十足把握找到故障点并维修好的话,那你还敢不敢继续开这辆汽车上路呢?所以,当黑箱系统运作正常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的是便利;但是当黑箱系统运作发生故障时,给我们带来的是恐惧。

如果我们清楚地认识一个系统完整的运作机理,并能通过输入准确得到输出结果,那么这就是白箱。白箱和黑箱,各有利弊。黑箱,可以使得我们对系统的研究简化,降低复杂性,但是对于内部的构成和机制如何,却无法准确拿捏;白箱,箱内运作机制变得透明,不确定性降低,但系统内事物之间复杂的关联关系,可能导致系统的复杂性剧增。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投资领域,我们通常面对的不是一个纯粹的黑箱,因为整个系统都或多或少会展现出一些特征被我们发现;却也拿不到一个完全透明的白箱,因为我们无法完全知晓系统里每个部分每个环节的运作机理。我们更多时候是要争取在黑箱和白箱中找到一个平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即“灰箱”:既要适当降低复杂性,提高运作效率,也要适当获得透明性,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