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玻璃」发掘一家闷声赚大钱的公司!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4喜欢:57

福耀玻璃是我认真进行基本面分析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当年刚形成了系统性的价值投资分析方法,拿来练手的就是福耀玻璃。

我记忆非常深刻,当年分析之后,大约在18-19元区间买入,拿了一年多,一直浮亏约15%左右,后来趁着行情起来25元就卖出了,结果卖完股价一路上涨,最高涨到62.81元,这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长期持有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一、个人点评

1.1、综合评价

漫长的磨底,会摧毁你的持股信心,从而导致回本就卖,哪怕确实买在了低位,却拿不到高位,赚不到钱。我相信许多股市新手,也都犯过和我一样的错误吧。最近福耀玻璃又涨回了51元,我们再来分析一波,看看它究竟好在哪里。

1.2、财报数据简表

二、企业质量与财报分析

2.1、汽车玻璃行业特点

我想关注福耀玻璃的朋友都知道,19年奈飞出品了一部纪录片,名叫《美国工厂》,讲的就是福耀玻璃在美国设立工厂的故事,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因为最近老美针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等产业增加了额外关税嘛,本质就是害怕我们质优价廉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所以我也想借机研究一下,福耀凭什么能在美国站稳脚跟。

汽车玻璃是一个进入壁垒极高的行业。首先,由于玻璃属于易碎品,运输成本与运输距离成正比,因此玻璃生产企业会选择在整车制造商的工厂附近布设产能,以降低运输成本,所以头部企业产能布局呈现分散化、全球化的特点,并且新建汽车玻璃生产线的固定资产投入较高,产生效益慢,因此资本不愿进入该行业。

其次,汽车玻璃往往要根据车型设计来定制化生产,这里会要求玻璃生产商有两大过硬本领,第一是技术研发能力足够强,可以快速响应整车厂商的要求,其二是与车厂保持稳定的客户关系,毕竟重投入设立的生产线,一般都是针对客户配套化服务,万一客户流失就会导致投资打水漂。那么无论是技术还是信任关系,都需要时间来慢慢积累,因此同样限制了新竞争者的进入。

所以汽车玻璃行业的特点被总结为重资产、近产能、强研发、绑关系,在这种特征影响下,汽车玻璃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呈现寡头垄断格局,福耀玻璃全球市场占有率超30%,中国市场占有率超65%,竞争态势良好,且福耀玻璃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

反映到财务指标上,福耀玻璃的总资产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这也是为了匹配整车制造客户的需求,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稳定,对于债务比率控制的较好,固定资产不断增长的同时,总占比稳中有降,说明单位资产盈利能力是在提升的。

我简单测算了福耀玻璃每年经营性资产余额情况,度过了前几年周期底部,以及疫情影响后,福耀又开始增加经营性资产投资,那么这也会带动其未来业绩持续上涨。

其他指标方面,公司应收账款增加了19亿值得注意,存货下降了2.5亿,得益于财务费用的大幅下降(主要是汇率导致的),公司费用率保持下降趋势(未来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元开始贬值,这部分成本会反过来侵蚀利润),研发费用稳定增长到14亿,各项指标均比较稳定。

这里我要多提一句,汽车玻璃行业也算是弱周期行业,会跟随上游玻璃制造原材料价格、下游汽车制造行业与宏观消费周期同频波动,从福耀玻璃近6年的业绩就能看出来,18年过后公司经营明显进入一个低谷期,一是玻璃价格处于低位,二也是受了新冠疫情对汽车销售的影响

21年开始,虽然疫情没有消散,但公司业绩快速修复,一是因为玻璃价格不断上涨,二是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升级需求,拉动公司业绩持续回升。

周期性的另一面,体现在汇率上,福耀玻璃在全世界赚钱,自然受到汇率影响,美联储自22年开始大幅加息,使得美元汇率走强,这无形中增厚了公司的汇兑收益。

可以明显看到,公司22年、23年的财务费用为负值,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营收和利润水平。

由于汽车玻璃的强垄断属性,使它不会像一般国内出口制造企业一样,汇率下滑会增强产品价格竞争力,可以提高销量从而以量补价。

所以未来一旦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那么财务费用回正就会拖累公司的业绩水平,这一点要提前做好预期和功课。

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未来行业增速一定会边际下行,同时汽车价格战未来的走向,也会共同影响汽车玻璃特别是高端产品的需求,且公司股价积累了一定量的涨幅,因此从周期的角度来说,投资福耀玻璃需要谨慎

与之前分析过的伊利美的一样,投资寡头垄断公司,真的是可以经历长时间考验的优秀投资逻辑。

2.2、公司发展战略与业务分析

公司的发展战略,就是不断巩固自身在汽车玻璃行业的龙头地位,基本可以总结为:掌控原材料供给、生产成本管控、市场开发与拓展、产品边界拓展与产品附加值提升等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原材料供给,福耀玻璃向产业链上游垂直整合。汽车玻璃的生产原料主要为浮法玻璃,而浮法玻璃由硅砂和纯碱生产而来。福耀玻璃很早就在各地布局了硅砂生产基地,并且配套自身产能建设浮法玻璃工厂,因此浮法玻璃自给率超过90%

从财报中可以看到,汽车玻璃和浮法玻璃是公司最主要的两大业务板块,而每年浮法玻璃、硅砂的营收,大多变成了汽车玻璃的营业成本,集团内部抵消金额很高,产业链整合有利于公司降低生产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降低中间环节的损耗,提升生产成本管控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利润水平。

对于市场开发与拓展,公司不断加强海外布局,比如2022年在美国追加了6.5亿美元的新增投资,提高产能,增设先进工艺生产线,所以一般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较低,福耀玻璃却能占据美国汽车玻璃市场25%的份额,这与其持续高投入是分不开的。

这里多说一句,我个人判断,美国打压福耀的可能性较低,原因有几点,其一,汽车玻璃生产技术,确实不是什么高精尖,重资产投入没有大资本愿意参与,这个行业的头部玩家还有日企和法企,打压福耀对美国自身企业没啥好处;其二,福耀这种在美国本土设厂的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税收,纳税人的选票不是闹着玩的。所以从这两点也能看出来,美国制裁中企的大原则和方向。

当然可能性较低不等于没可能,投资在美国有业务的公司,我都建议留足安全边际,降低潜在风险,谨慎不会导致失败,只有盲目乐观才会!

说回福耀,在产品边际拓展方面,2019年福耀收购了德国SAM铝饰条公司,拓展汽车玻璃周边铝饰条业务,由于不同车型的玻璃定制化,因此铝饰条也同样要定制,收购完成后,福耀将玻璃和铝饰一同打包,模块化供货,直接扩大了营收上限。

在产品附加值提升方面,得益于近两年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整车厂商为了满足消费者心理,不断增配的各种花活儿,汽车玻璃从单纯的物理封闭、隔音、隔热、透光功能,逐步向智能化、多功能化衍变,最突出的产品升级,一是天幕玻璃,二是AR-HUD前挡风玻璃。

虽然我个人对于全景天窗是没啥感觉的,以前开车从来不开天窗,落上鸟粪或太阳过晒还得拉上挡光板,但架不住这是个卖点和噱头,好像天窗越大就越好似的。现在全景天窗已经进化成了天幕,我就想问这个天幕真就这么好用吗?

另外一个是HUD抬头显示,也就是将仪表盘的功能和数字,投在玻璃上,甚至将导航图像投在玻璃上,现在中高端车型没个HUD都不好意思开口。我确实没用过这个功能,听起来很实用,就是不知道白天日光强烈时,是否能看得清,有懂得朋友也可以留言跟我讲一下,谢谢。

传统的天窗玻璃也就100元上下,全景天窗就来到了500左右,而天幕进一步上升到了900元一片,传统前挡风玻璃200多,而好的HUD玻璃则要1000元往上,可想而知这些增加的利润空间,大部分落在了福耀玻璃的口袋里。这也是近两年福耀玻璃股价一直保持强势的主要原因,毕竟新能源车厂竞争太惨烈了,各家都在降价增配,不计成本厮杀,而福耀玻璃就坐享渔翁之利。

福耀玻璃的发展战略,主要就是围绕以上几点展开的,可以说公司思路是很清晰的。作为投资者,我认为应该多多关注成本管控与产品附加值提升这两块内容,一个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一个是提升附加价值提高毛利率,我认为这两方面会主导福耀玻璃未来3-5年间的业绩走势(不考虑周期波动的影响)。

2.3、未来增长动力

首先看产能扩张,公司22年公告,将在美国投资6.5亿美元,扩大镀膜玻璃、钢化夹层玻璃、浮法玻璃、太阳能背板玻璃生产线,目前没有具体建设时间计划表(典型的美国效率),23年底公告,将在福清投资32.5亿人民币,建设汽车安全玻璃生产线,24年1月公告,将在合肥投资57.5亿人民币,建设安全玻璃、浮法玻璃生产线。

这些增资扩产的信号,代表公司对未来市场需求保持乐观,重启产能扩张,未来投产后也会相应增厚公司营收和利润空间。

简单测算,公司目前国内年产能大约可以满足3400万辆汽车使用,国外产能大约700万辆,福清和合肥扩产后,大约形成900万辆的年产能,美国暂时未知,就算合计1000万辆,那么产能的相对增量空间约为25%。

之后看成本端,汽车玻璃的生产成本,包括工厂生产线的固定投资折旧、人工、能源以及浮法玻璃、PVB膜,而浮法玻璃需要纯碱和硅砂作为原材料,所以说纯碱、硅砂和能源价格,都会显著影响生产成本,而折旧人工相对固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成长动力,来源于汽车玻璃的销售提升。我们知道总收入=销量×价格,因此单车玻璃用量的上升,以及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直接决定总收入的上升。

现代汽车出于造型美观、智能化、功能化的需要,单车玻璃用量快速提升,相比上个世纪50年代,单车玻璃面积上涨了一倍多,并且随着顶棚天幕化与车门无框化,还在进一步提升。

对于天窗而言,汽车顶部从无天窗、小天窗,进化为全景天窗,再到现在的全景天幕,玻璃面积不断增加,技术要求与配件数量持续增长,集成了电动、调光、太阳能等功能的天幕玻璃,单价也在不断提升。

对于前挡风玻璃产品而言,同样是越玩越花,现在都流行HUD抬头显示,直接将仪表、数字、导航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甚至AR增强版,有点开极品飞车游戏的感觉。

虽然我没见过实车搭载的HUD产品,但看图片就能知道很实用,未来这一发展趋势,很可能会变成汽车标配。

这些高附加值产品,市场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占福耀玻璃的总营收比重也在快速增加,将会形成未来业绩增长的强大驱动力

三、估值分析

3.1、股价与估值走势

福耀玻璃的股价来看,公司始终保持长期上行趋势,且今年以来又开启了主升浪,很有可能突破前期高点创历史新高。趋势投资者可以右侧交易顺势而为,而像我这种价值投资者,还是要按照合理价值和安全边际指导操作,哪怕公司质量再好也不能破例

福耀玻璃同时在港交所上市,它的H/A溢价率算是比较低的,当前只有11%的水平,说明它的价值,也是受到外资的认可的。

从PE角度来看,当前公司估值还是比较高的,历史上15倍PE算是比较好的介入机会。

从PB角度来看,公司估值同样处于高位,2.5倍PB是相对低点。

从分红角度看,公司股息率只有高峰时的一半儿,随着股价上涨股息率明显下滑,这也说明当前不是个好的买入时机。

无论是PE、PB

还是股息,都在强调公司股价相对偏高,不宜介入,虽然中国股市往往不看估值,买涨不买跌,只要有赚钱效应就会吸引资金介入,但为了规避风险,我肯定是不会在当前位置买入。这份儿钱以我的认知和能力是赚不到了,留给更厉害的牛人吧。

3.2 估值探讨

估值部分内容为「zs星球」专享内容。

四、附:年报数据表格

(完)$福耀玻璃(SH600660)$ #汽车整车股午后狂飙,江淮汽车领涨#

全部讨论

06-03 14:17

龙头垄断,需要高投入。资本不愿进入。
近两年受益于:传统的天窗玻璃也就100元上下,全景天窗就来到了500左右,而天幕进一步上升到了900元一片,传统前挡风玻璃200多,而好的HUD玻璃则要1000元往上,可想而知这些增加的利润空间,大部分落在了福耀玻璃的口袋里。这也是近两年福耀玻璃股价一直保持强势的主要原因。

曹德旺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代表,踏实做事。但万一哪天福耀玻璃也被美国制裁呢,那么多投入不就都打了水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