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赛福天(SH603028)$ “我认为转型不是在市场高热度下冒进,而是根据对现有业务的市场分析,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优势,充分调动股东区域资源,将光伏电池作为赛福天转型的落脚点,通过不断加大技术研发,保持行业竞争力和话语权,通过不断引进人才、延伸产业链,让上市公司参与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太阳能发电产业体系。”赛福天董事长范青女士说。
  数据显示,申银万国光伏设备二级行业(含硅料硅片、光伏电池组件、光伏辅材、逆变器等)下有上市公司52家,申万光伏发电三级行业上市公司12家,而根据业内数据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有超过6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包括通过收购光伏产业公司股权、设立光伏业务子公司或直接投资建设光伏项目实现跨界。
  A股光伏赛道从未如此拥挤。在现有共计超过100家涉足光伏的上市公司中,赛福天究竟是哪一路“神仙”?
  选赛道:城市赋能与产业链红利
  赛福天自从2019年完成实际控制人变更、2020年形成电梯起重钢丝绳和建筑设计两大主业以来,一直面临行业发展瓶颈的烦恼。
  “现有的两块业务小而美,劣势在于受行业周期性影响较大,过去20年享受了房地产行业的红利,目前到了市场周期的低谷,但在现有的产业链上下延伸的空间十分有限。我们需要找一个足够大、有更多发展机会的新赛道。”范青表示。
  一个转型方向是借鉴金属制品同行经验,切入作为光伏切割耗材的金刚线产品。但在范青看来,目前国内金刚线已是比较充分竞争、形成龙头的市场,而赛福天去转型做这一块既没有技术积累,也因为下游客户群体差异太大而跟现有业务缺乏协同性,经过一番研判之后没有向此方向推进。
  另一个转型方向是深入到光伏电池领域,赛福天选择这一优质赛道有很多理由:产业链长且技术自主可控,受益“双碳”战略保持高景气度,并且当地聚集了众多光伏龙头企业……不过范青最强调的一点是:产业链中游的制造业优势。
  坚守制造业,是因为赛福天被苏州吴中区国资参与控股,而苏州是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4.36万亿元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市,公司所在地无锡也是因先进制造业而闻名。在范青看来,两地的制造业产业优势突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层次的人才,在新兴行业崛起了众多优质标的,正为公司未来转型提供助力。
  选择光伏行业中游,是因为上游偏资源型,非苏锡两地优势,且需要较重的资金投入,而产业中游一方面比较容易切入,另一方面便于未来向上下游延伸,产业协同的空间广阔。范青介绍,公司与吴中经开区创投引导基金等共同成立的赛福天产业投资基金在2023年2月成立,未来该基金围绕公司产业转型方向做技术和市场协同性的布局,上市公司自身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做投资并购,她结合个人的投资专业背景帮助筛选标的,多种方式让公司扩张光伏产业链版图,并且兼顾投资收益。
  范青还提到,技术变革也给了公司比较好的切入机会,可以稳步推进转型。当前,中国引领光伏产业技术的发展,而光伏电池组件朝着越来越高的发电效率发展,正值P型PERC电池技术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以TOPCon为代表的N型高效电池工艺则愈发受到市场青睐,可为下游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
  赛福天正积极规划新型TOPCon电池技术路线,在N型电池市场红利期依托现有的成熟团队及渠道快速占据市场份额,相比传统龙头企业没有P型产线的资产包袱,可以更贴近市场做针对性研发,打出漂亮的后手棋。
  所以,范青总结道:“同样在已经充分竞争的市场里,赛福天有这么多优势,形成了周密的产能和技术规划,无论是P型还是TOPCon电池产能,在跨界到光伏的上市公司中都是比较靠谱的。”
  转型战略定力的要诀:长期主义
  那么,赛福天在光伏赛道的规划是什么样的呢?范青用三个“长期主义”来概括。
  1.借助资源优势,长期保持人才吸引力和高效管理
  “始终充分利用苏锡两地的产业链资源和股东资源优势,这是第一个需要坚持的‘长期主义’,因为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范青说。
  在2022年最后一个工作日,苏州赛福天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赛福天的全资子公司苏州赛福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作为上市公司发展光伏业务的主体。合资公司另49%股权由苏州禾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持有,禾鑫正是赛福天团队在苏州发掘的长期合作伙伴,以周锦峰先生为首的核心团队长期稳定,普遍有着十年以上的光伏产业经验。
  范青表示:“从股比也看得出来,我们绝对控股从而对新能源公司并表,但我们和禾鑫的股比只差两个点,说明双方在合作关系里旗鼓相当。因为禾鑫提供产业资源和成熟人才,而我们提供的是上市公司平台,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广泛的融资渠道,包括未来通过股权激励吸引更多人才的能力,通过合作互相都得到重要的能力补充。”
  据了解,禾鑫团队此前沉淀了多年的客户资源均注入给了合资公司,而合资公司具有上市公司的背书与支持(包括上市公司又具有国资参与控股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