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和理想,从来不是竞争对手。投资人与消费者的理念差异。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0喜欢:11

在股市,永远不要假定自己比别人聪明,凡有这种假设,最后都死的很惨。
在股市,永远不要寻求认知的“一致性”,投资的机会都来自于“反共识”。
——#王三笔记#

上篇文章《赛力斯的两个自创指标》,写作缘由很简单,和网友讨论起赛力斯$赛力斯(SH601127)$ ,突发奇想了“华为高管渗透率”的指标。于是借着一篇文章来理理思路,本就是兼听则明、寻求思想碰撞的引子。

怎奈还是有不少人比较激动,言之凿凿,“看不懂赛力斯就别扯”or“理想$理想汽车-W(02015)$ 才是垃圾股”之类。无意去辩驳,浪费时间。

但是这可以引申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投资人”与“消费者”的视角差异。分享一二。

————

一、理念差异之一:能赚钱就行,与认同感无关。

消费者,经过市场营销的洗脑,很容易变成“通过购买商品来复现认同感”。例如,即使同等财力,买LV的和买优衣库的,彼此看不起,前者觉得后者没品味,后者觉得前者不务实。

但是,投资人看来,LV和优衣库都是伟大且优质的企业,价格合适就能持有。他们之间只有商业模式的不同,不存在“认同感”的问题。

做“投资人”,要首先破除的“消费者”理念:任何事物都不是非此即彼的,能赚钱就行。

房地产时代,房子就是各个城市发行的股票,通过持有房产,可以拥有一个城市从公共治理(软性)到基础设施(硬性)提升的全部红利。很多网友喜欢讨论北京好还是上海好,其实无所谓,能拥有核心城市的房产就好。

互联网时代,腾讯阿里在每一个领域都干架,但是不影响市值狂涨,单边下注或两边下注,都能赢。最重要不要错过互联网红利。

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终端制造(苹果/小米/华为/OV),还是应用开发(美团/快手/字节),竞争都非常激烈,但是,只要能押注到好的企业,就有百倍的收获。

AI智能时代来临,无论是AI的基座 算法(谷歌/微软/腾讯)+算力(英伟达/AMD/地平线)+数据,还是AI的移动终端(苹果/华为)+空间终端(特斯拉/赛力斯/理想),或者是AI终端的基础配套设施(宁德时代),只要判断其具备足够的护城河,满足我们所说的三个核心设问:【机会成本、看懂、便宜】。那么,持有、躺平、结束。

发现没,“消费者”的视角是,小米粉就是华为黑,华为粉就是苹果黑,理想粉就是蔚来黑;

“投资人”的视角是,每个时代都有红利,关键是抓住趋势,分享伟大企业(绝对不止一家)的成长成果。

————

二、理念差异之二:客户好不是真的好,用产品而非服务,低成本去运营客户

买股票,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冷血的投资人。

消费者喜欢的,不一定是投资人喜欢的。

我不太看好蔚来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太喜欢”。【用服务去运营客户】本质上是重资产的(牛屋都开到了虹桥机场了),边际成本太高;【用产品去运营客户】才是轻资产的(M9的净推荐率、理想客户的复购)。我买了十几万元苹果的产品了,至今没喝过苹果一杯咖啡,Nio House重要么?不重要。

同样,蔚来刚发手机的时候,我也不看好,别言之凿凿“为蔚来车主打造一款无缝对接的安卓旗舰”,而且“不为了挣钱”。不挣钱的东西就别搞啊。企业多烧的每一分钱是股东的利润。

蔚来需要做的是尽快把换电这门生意跑通。

消费者视角下,我们会错误判断很多企业。因为企业的本质不是服务消费者,而是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挣钱,前者只是手段而已。

————

三、理念差异之三:企业间的竞争,在投资人眼里也许不是竞争

回到赛力斯和理想。

我说理想好,纯粹是因为 1)智能汽车是个长坡厚雪的大赛道;2)理想的财报足够稳健,哪怕从纯车企的角度上也不算贵;3)理想的战略和组织能力能支撑活到2030年,兑现AI智能时代的全新市值。

同时,我从来没有说过赛力斯不好。赛力斯当然是明牌的新势力高端价位销冠了,毫无争议,只是不知道财报会有怎样的反馈。但是,上一篇文章所说的风险依旧存在,需要持续去跟踪,只要高管持续入职(与华为资源深度绑定),且出海的节奏起来(不受限于国内的蛋糕)。赛力斯就会越来越好。(备注,上文说的是长线风险,短期内赛力斯“万事俱备,只差财报”,M9的交付转动起来+M8的发布,中国高端新能源基本锁定第一了。)

赛力斯大概率是能活在牌桌上的,这一点甚至连理想都默认了,“24年Q4,三家新势力瓜分70%份额,问界(华为)肯定是一家,理想希望是另一家。”

好了,买问界M9的人大概率不会买理想L9;但买理想股票的人能不能买赛力斯,可以啊。

消费者角度两家直接竞争,作为投资人则完全无所谓:老大和老二努力干架,把老三老四打死就行了。

————

要知道,竞争分为两种:

一种是【存量时代的竞争】,比如现在的徐工与三一;

一种是【增量时代的竞争】,比如AI智能时代的全面来临。

某种意义上,理想小鹏蔚来赛力斯等企业,真正共同的竞争对手是别人,他们的目标是

1)借助电气化改革的浪潮,干掉BBA等燃油车时代车企份额(现在这些车企的高市值,本质上也是对未来汽车份额的提前奖励);

2)借助智能化的变革,干掉各种跟不上时代的应用/公司。竞争从来都是有维度之分的。这就是我所谓的第二种估值逻辑,从卖车到卖服务/应用,从生产「车」到生产「轮式机器人」。

比如,高级别的智能驾驶更进一步,能替换各种导游+司机的功能(智能驾驶的想象力)。司机的成本一个月至少5000元,如果L3+级别的自动驾驶落地且收费,980元/月的订阅制服务也算便宜。

比如,当汽车的音响+沙发+彩电(VR)全面升级后,赛力斯和理想也许会蚕食传统电影院线的份额(智能座舱的想象力),要知道,大部分人家里的影音设备都不会超过一辆理想L8的水平,且VR的存在使得影院大屏幕成为伪命题,汽车的私密性更适合谈恋爱。别的不说,如果电影院的票房能有20%(中国纯院线票房500亿)被车企拿走,就是100亿了,且该项服务的边际成本极低(几乎为零,意味着毛利率极高)。

这就是我们说的,智能汽车是新物种,因为汽车是唯一拥有复杂工业品和个人消费品属性的物件,AI+智能化应用的落地,会率先发生在车上。

伴随其中的各种智能化变革,会干掉各种企业,这是错位竞争。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饿了么」和「美团」的存在,干掉了方便面;就像「滴滴」和「高德」的竞争,干掉了出租车;

智能汽车,作为未来「移动智能空间」,共同目标是干掉各种具备mobility/space属性的商业模式。

————

四、理念差异之四:互相提升认知,共同挣时代的钱

网络空间,有时候会有些“戾气”存在。主要就在于,部分人买股票太像“消费者”,总是用持仓来寻求认同感,也就对应去攻击不同意见。

其实,股票这东西,大家都是散户,在一个大市场里集中竞价,这是个最公平的市场。故,劝你买,不是为了给我接盘;劝你别买,也不是为了自己去抢先手。平和一点,平和一点。

大家只是共同讨论,一起去寻求更偏向于真实的答案。比如,上一篇文章发完,有朋友给我发了赛力斯的高管入职信息,这就有很大的启发和作用。

在股市,永远不要假定自己比别人聪明,凡有这种假设,最后都死的很惨。

在股市,永远不要寻求认知的“一致性”,投资的机会都来自于“反共识”。

与大家共勉。

投资者只有两个愿望:1)世界和平;2)大家都发财。仅此而已。

————

这两天会陆续买一点赛力斯。然后坐等一季度财报。

毕竟,

老婆只能娶一个,股票可以买很多啊。

还是那句话,别错过时代的红利。

全部讨论

一堆废话毫无逻辑。问界suv和理想suv同一价格区间,是完全的竞争对手。建议读读商业学科再谈。理想注定被问界淘汰。

03-25 11:26

“真正共同的竞争对手是别人”,这点 最近重温了腾讯版《三体》,有感而发,三维的地球看十一维的三体,只能看到和想象三维,而十一维的三体可以升维和降维打击三维的地球。百年前的福特汽车之于马车就是如此。

03-25 10:59

非常喜欢你的文章,观点非常中肯、新颖在股市,永远不要假定自己比别人聪明,凡有这种假设,最后都死的很惨。
在股市,永远不要寻求认知的“一致性”,投资的机会都来自于“反共识”

写的真棒!从新能源汽车到智能汽车,最重要比拼的是什么能力?比如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展开来看——规模优势、网络效应、转换成本、资源独占、反定位、品牌效应、流程优势,理想和赛力斯分别具有哪些?#理想汽车# #赛力斯# 有何异同?

03-25 12:54

写这种文章只会被喷死。自己挣钱就行了。小米现在活的也挺好。

真知灼见

03-25 13:56

写得很好

03-25 11:49

写得好!三观正!学习!

03-25 11:30

这思路和思考,确实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