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审批新规,利好股市限制债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2喜欢:16

今天中午开始,媒体陆续报道:上周五开始窗口指导公募基金产品审核,我一看这就是利好股市,打击机构借助债券基金避税,防范债券基金投资风险。

具体各类基金的要求,流传这样一张图。

我咨询了部分业内人士,得到的答复是:基本上是这样,但是部分细节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

我看了看,这个窗口指导影响就是:利好股市,打击机构借助债券基金避税,防范债券基金投资风险,有利于个人投资者。

为什么这样说?大家看看债券基金是不是得到了重点关照:证金债、普通债券基金、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等等都被限制了?

这个主要是公募基金投资债券相对其他金融机构有政策性的税收红利,当然这是合法的,其他金融机构自己投资债券的话,在税收方面不如公募基金。

大家想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都是985、211,啥双一流高校甚至外国留学的毕业生,都是同龄人中的精英,肯定会通过债券基金参与债券投资,有合法的政策性税收红利,谁不用?

具体来说: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直接投资相比,通过公募基金投资债券利息部分的企业所得税(25%)和增值税(6%),而且交易资本利得部分的增值税(6%)可通过基金分红获得减免,进一步降低投资成本。

下图来自某基金,大家可以看到机构投资债券需要纳税情况,但是公募基金承担的税款最少,那么你说说投资同样的债券,机构为什么不通过债券基金?机构肯定乐意。

现在其他金融机构和公募基金现在属于互相吊打对方的情况:

比如公募基金承担税费就少,但是诸如现金管理类的货币基金受限制比较多,比如久期限制,单日快速赎回只能1万元等等。

反过来其他金融机构投资债券承担的税费就相对公募基金多不少,但是现金管理类的银行T+0理财受到限制就比货币基金少很多。

要不你想大家如果投资一样的东西,受到约束一致,银行T+0理财产品凭什么能比货币基金收益率高0.5%-1%?这显然不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我上一篇文章劝大家考虑一下银行T+0理财的原因——

我个人猜测:监管部门可能未来会互相平衡公募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这样各自在自身优势领域吊打对方,不利于促进竞争,反倒会促进政策套利。

而股市肯定是迎来利好,债券基金被限制,股市大门敞开着,也就是告诉公募基金:别去搞政策套利,老老实实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为投资者带来真正的收益。

其实大家从这两年的爆款基金看出来了:市场不缺钱,缺好产品。

不要争论什么主动基金、被动基金,你先把业绩做出来再说,老老实实为投资者带来收益,在指数基金大发展的当下,不照样有指数基金清盘?

当然这次新规以后,各家基金公司或多或少有影响,比如易方达、华夏、嘉实、招商等等大基金公司因为人才密集,产品布局齐全,投研能力强,虽然也会受影响,但是我个人估计影响不大,小基金公司影响就大一些,而一些这两年打算大力发展债券基金的基金公司,那么不好意思了。

这两年货币基金不参与排名了,个别公司就搞债基冲规模提高自己排名,这样没意思的。

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含ETF)不受限制,这都会促进股市资金流入,现在有些基金审批很慢,这下如果真是一个月内审核完毕,那么真要点赞。

至于科创板基金,很多人说利空,我没有看出来,现在想投资科创板的基金,尤其是老公募基金大都可能直接(或是修改一下合同)投资科创板,能投资,无非是想不想投资的问题。

从这个新规来看,我认为对股市来说利好,对投资者也是利好。

投资者投资债券基金,会发现自己通过公募基金投资债券,还比机构少承担不少税费。而主动基金、指数基金审批流程的加快,促进了新产品的普及,基金公司还必须主动提高自己的主被动管理基金的能力,有利于投资者取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全部讨论

2019-10-22 10:12

正解,机构通过债基避税太普遍了。

2019-10-22 10:05

科创类产品,小踩下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