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再次彰显存储雄心:组建DRAM事业群,时机合适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1喜欢:0

6月30日晚间,紫光集团在官微上发布了《关于组建紫光集团DRAM事业群的决定》,宣布组建紫光集团DRAM事业群,委任刁石京为紫光集团DRAM事业群董事长,委任高启全为紫光集团DRAM事业群CEO。

这则消息很简短,但对于紫光和中国芯片业来说,意义却很重大——目前,DRAM在我国大陆市场几乎是100%依赖进口。中国大陆是该芯片最大的应用市场,目前还几乎不拥有自主产能。

DRAM即动态随机存储芯片,是最常见的系统内存,广泛用于PC、手机、服务器等领域,是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占比最大的单一芯片品类。全球DRAM市场主要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巨头所垄断,合计市场份额占90%以上。

存储芯片是数据的载体,关乎数据安全性,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其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在近两三年,国内市场有紫光、福建晋华、长鑫存储三大“探路者”开始投入力量发展存储芯片。

然而,DRAM在全球发展了几十年,在架构、制程、设计、接口、测试、系统等方面存在很多专利,绝大部分控制在三星、海力士和美光手中。众所周知,对新进入者来说,“造芯”非常之难,是否拥有合规的技术来源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立足发展的关键

从紫光宣布组建DRAM事业群来看,紫光要加码发展DRAM,继续豪赌存储芯片。那么,紫光的底气从何而来?

对了解紫光芯片布局的人来说,紫光宣布组建DRAM事业群,并不突然,可以说是顺利成章的举措。这要从2015年并购的奇梦达(Qimonda)业务说起。

西安紫光国芯奇梦达的重生

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西安紫光国芯”)是紫光DRAM事业群的基础之一,目前主要产品为DRAM存储器芯片和模组。

2018年2月,西安紫光国芯发布了DDR4内存模组,并对外表示:在DRAM技术上,已经达到了世界主流水平。

西安紫光国芯的DRAM技术则源自奇梦达。奇梦达是英飞凌半导体剥离出来成立的DRAM芯片公司。西安紫光国芯的前身为西安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是由原奇梦达科技(西安)有限公司2009年5月改制重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西安紫光国芯的“前世今生”是这样的:

2003年,奇梦达科技(西安)有限公司作为德国英飞凌科技存储器事业部在西安成立。

2006年,伴随着存储器事业部从英飞凌科技全球拆分上市成为奇梦达科技,奇梦达科技(西安)有限公司也随之成立并开始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运营。

2009年,浪潮集团收购原德国奇梦达科技(西安)有限公司进行改制重建并更名为西安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2015年,紫光集团旗下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紫光国微)收购西安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并更名为西安紫光国芯。

不过,去年10月份的一个动作,则已经能让业界对紫光在DRAM领域的布局有所期待。

去年10月份,紫光国微公告,将全资子公司西安紫光国芯100%股权转让给北京紫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紫光存储”)。

对于转让西安紫光国芯的原因,紫光国微解释说:既是为保持和跟进DRAM存储器芯片设计领域的先进技术,持续加大产品开发投入;也是紫光集团在存储器领域总体战略布局的考虑,增强存储器方向的协同作用。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刁石京去年9月在“2018中国芯片发展高峰论坛”上接受采访表示,紫光集团在芯片领域的部署主要有三大板块:存储器、综合性芯片、安全芯片。他进一步解释说:

存储器板块主要由长江存储和北京紫光存储等企业一起构成,包括了存储器芯片的设计、生产以及相关存储产品的开发;综合性芯片主要由紫光展锐承担,面向智能终端;安全芯片则主要由紫光国微承担。

由此可见,紫光集团在整体布局上,已将存储器芯片作为单独的业务板块。

据了解,北京紫光存储是紫光集团于2017年8月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移动存储器、企业级SSD、消费级SSD、存储控制器芯片等,是紫光集团芯片产业存储板块的重要战略部署。

西安紫光国芯纳入主攻存储器板块的北京紫光存储后,紫光存储不仅将有NAND Flash产品线,DRAM业务也将纳入其中。

现在看来,这次重组交易已为组建DRAM事业群布下了重要一步棋。

发力DRAM“正当时”

在芯片业,紫光拥有的芯片雄心众所周知。从2013年收购展讯强势进入芯片业后,紫光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完成了芯片领域的生态布局,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芯”的标杆企业。对于国内基本处于空白领域的存储芯片,紫光更是不遗余力。

发展存储芯片是紫光集团“从芯到云”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目前,紫光在存储产业打造出包括晶圆及控制器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封装测试、SSD 模组制造在内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2016年7月,紫光在武汉新芯基础上联合多方组建长江存储科技公司,进军3D NAND存储芯片产业。

2016年9月,紫光与西部数据成立合资公司紫光西数,布局存储器下游应用的大数据存储。

2016年11月,紫光与台湾地区主要封测厂南茂合作,入股上海宏茂微电子公司,进入封测领域。

2017年底,紫光集团收购矽品科技(苏州)有限公司30%股权,进一步加强封测能力;同时,注资光宝科技苏州子公司,获得55%股权,发展包括固态硬盘在内的存储产品制造能力。

自2016年始,紫光相继在武汉、南京、成都等地投资建设存储器制造工厂。

通过在存储器产业链上不断展开布局,紫光基本建立了存储器IDM的垂直整合运营模式。同时,在存储技术创新上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去年8月初在美国召开的闪存大会上,长江存储获得FMS大会最高荣誉(Best of Show)——“最具创新初创闪存企业”。也是在这次会上,长江存储宣布了突破性的Xtacking技术。

作为国产存储厂商的标杆,长江储存主要生产3D NAND闪存,是唯一一家在3D闪存领域发力的厂商,目前已经开始小规模量产32层3D NAND闪存,64层3D NAND闪存到2019年底也有望进入量产阶段。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填补存储芯片领域空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拥有芯片雄心的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

紫光为何选择优先大力投资3D NAND存储芯片?从赵伟国在去年一次公开发言中可以找到原因:

首先存储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历史来看,日韩的集成电路产业都是从存储开始的;其次,与CPU不同,存储是标准产品,一旦技术实现突破便容易进入市场,而3D NAND增长又高于DRAM;最后,从时间差距上,不同于DRAM,3D NAND至今发展历史很短,实现追赶相对容易。

事实证明,紫光的3D NAND确实用较短时间追赶上来了——已经走向量产,步入发展正轨。现在,到了加力发展DRAM、做全存储芯片的时候了。

一般来说,DRAM和NAND面对共同的市场,是可以配套协同发展的。而且和3D NAND一样,DRAM市场需求巨大。据IC Insights预测,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和AI等应用的兴起,服务器和数据存储迎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2019年DRAM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为新厂商提供了商机。

从当前国际大环境看,国内DRAM厂商依靠与外国厂商技术授权的合作发展模式已经不太现实。比如,福建晋华跟联电的合作,因为跟美光产生了专利纠纷被美国制裁,发展前景很不乐观。

在此背景下,早期并购而获得的原奇梦达DRAM核心技术,成为紫光加码发展DRAM事业的独有优势。只要发挥好好这个独有技术优势,紫光有望脱颖而出成功填补国内DRAM的空白。

董事长+CEO:重量级领军组合

紫光集团DRAM事业群的董事长和CEO,分别由刁石京和高启全担任。可以说,这是业界最强最重量级的“董事长+CEO”领军组合。

刁石京,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分管紫光集团旗下所有芯片相关业务。目前他还兼任长江存储执行董事、紫光国微董事长、紫光展锐执行董事长等职务。

刁石京,是ICT产业中具有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在ICT领域拥有超过 30 年的工作经验。

在加入紫光之前,他先后担任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副巡视员、信息产业部办公厅部长办公室副主任等职位;他曾负责国家电子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制定、基础电子与信息通信行业管理等工作。

刁石京的从业履历、行业经验及业内资源等均十分丰富,既了解政治政策、又熟悉产业,紫光芯片由其掌舵后,将可为紫光芯片发展带来“强助攻”。

高启全,是华人在全球DRAM界最资深的人士之一,有“台湾存储教父”之称。2015年10月加盟紫光集团,现担任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长江存储执行董事及代行董事长、武汉新芯CEO。

在紫光之前,他在全球半导体业从业经历经验相当丰富:

1980年至1982年任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电子工程师;

1982年至1985年于英特尔公司担任研发部经理;

1985年至1986年在韩国及日本当顾问,曾任现代电子(Hynix前身)DRAM顾问;

1987年至1989年服务于台积电TSMC,担任一厂厂长;

1989年至1995年任职旺宏公司,为创办人之一;

1996年至2015年任职台塑企业旗下的DRAM存储器芯片公司,曾担任南亚科技(Nanya)全球业务执行副总与营运执行副总、及总经理职务;

2004年出任华亚科技(Inotera)总经理,2012年担任南亚科技总经理,主导公司策略营运,同时并担任华亚科技董事长职务。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董事长刁石京和CEO高启全两位重量级芯片领军人的掌舵带领下,拥有自主DRAM核心技术+相对完善的存储产业链+资金投入的紫光集团DRAM事业群,有望快速崛起

全部讨论

2019-07-02 08:18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因早期并购而获得的原奇梦达DRAM核心技术,成为紫光加码发展DRAM事业的独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