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分红、回购、留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1 做出选择的根本原则

分红、回购、留存是企业获得利润后,使用这些资金的几种方法。

要想知道哪种方法最有利于股东,就应该将这几种方法进行对比,选择最具吸引力的选项。

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获得最高的长期复合年化收益率的选项最具吸引力。

有时,为了企业或股东的财务健康,较低收益的选项也会极具吸引力。

2 具体分析

2.1 现金分红

现金分红,是指将企业中的部分资金分给股东。

这部分分红资金,失去了被企业使用获取收益的能力。

其获取收益的能力被交给了股东,收益如何就看股东自己的水平了。

2.1.1 企业角度

现金分红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失去这部分资金,不会影响运转。

其次,这部分资金留在企业里获得的收益,不如股东拿到它们、自己投资获得的收益高。

由于不同的股东,投资能力也不同。企业在进行分红安排时,要照顾到所有股东。

如果资金留在企业里获得的收益率达不到无风险收益率——每一个股东都能轻松获得的投资收益率,那么应该分红。

如一些企业将大量资金存入银行做定期存款,则是不合理的。

如果资金留在企业里获得的收益率非常高,能超过绝大多数股东自己投资获得的收益率,那么不应该分红。

如 20%的年化收益率就是绝大多数股东很难达到的。

如果资金留在企业里获得的收益率在两者之间,即大于无风险收益率,但又达不到非常高的程度,那么则可以根据当时的市场环境、企业与股东的情况酌情进行分红安排。

如牛市投资机会少,应该少分红;熊市投资机会多,应该多分红。

如企业运营急需资金,应该少分红。

如果企业获得的利润很多,而企业运营只需要使用一部分利润资金就足够了,那么也可以留存部分利润进行有效利用,将其它部分进行分红。

对于很多股东来说,分红是其重要的资金来源。为了满足股东所需,即使将利润全部留存更有利,企业往往也会适当安排一点分红,供股东使用。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分红安排大都不是最理性的,这有很多原因。

有些企业应该不分红,但却进行了分红。

一些企业是因为,如果不分红,可能会被怀疑财务造假。为了避免怀疑所以分红。

还有一些企业,是大股东为了获取资金,推动企业在不合理的情况下大幅分红。

比如恒大集团通过分红使大股东获得了大量资金,但其自身却因资金链断裂面临严重危机。

可见,这种情况在大股东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应该分红,却不分红的原因。

有些管理层对企业发展过于乐观,过高的估计了留存利润可以获得的收益。

还有时,为了保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哪怕留存利润的收益低,也要保留大量资金。

比如格力账上的现金非常多,而且很多现金都是在做着低收益的定期存款。但为了扩大规模,仍然持续留存大量利润。

一般来说,国企的管理层常常有追求规模的思想,这可能有政绩考量的原因。而私企应该完全站在股东的角度考虑,一般不会过于追求规模。

另外,还有些情况,是受政策因素制约,需要保留现金。

比如茅台账上现金非常多,但这些现金可能需要存在贵州的银行里,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因此茅台的分红常年保持在 50%左右,账上现金持续增加。

2.1.2 股东角度

对于小股东而言,不能左右企业的分红政策,只能接受。

如果自己的投资能力强,可以获得比企业留存利润更高的收益,那么对于现金分红应当是欢迎的。

股东在收到分红后,应该在当时的价格下,选择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选项,将分红资金投入进去。

分红资金的投资逻辑和大笔资金的投资逻辑一样:长期复合年化收益率最高的投资选项往往最具吸引力。

如果按当时的股价,提供分红的企业的吸引力最高,那么可以用分红资金再买入这家分红企业的股票。

分红再买入,买入的是其他股东的分红后股票。这就意味着,分红再买入是用资产中的部分现金,换来了其他股东手里的,除这部分现金外的其他资产。(通常需要用多股的分红现金,来换一股的其他资产)

另外,股东个人的财务需求也是考量的一方面。

生活需要、补充流动资金等虽然收益率很低,但也都是具有吸引力的选项。

2.2 回购

回购是指企业出资买入正在出售的股票,然后把这些股票注销。

虽然也可以不注销,用于员工股权激励等使用。但这种操作也相当于先注销再增发。

2.2.1 企业角度

回购是企业出资买入自己的股票,这是相当于对自己企业做出了股权投资。

这笔股权投资的收益率,就是以回购价格购买自己企业股票,可以获得的收益率。

企业在有回购打算时,应该将投资自己企业的收益率,与投入经营、对外投资等其他选项进行比较。只有投资自己企业的收益率很有吸引力的时候,才做回购。

虽然我们看到,回购往往是在企业价值低估的时候进行的,但低估并不是回购的原因。低估时投资自己企业的收益率通常较高,这才是真实原因。

另外,将资金用来回购有一个优势:即使是一笔盈利颇丰的回购行为,也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而且,企业管理层通常更了解自己企业的价值,所以对于投资自己企业的时机,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但在实际情况中,管理层也有可能作出不合适的回购决定。

比如有些管理层能力不足或不理性,高估了自己企业的内在价值。

还有些管理层为了一己私利,故意作出不合适的回购决定。

例如为了提振股价,在不合理的情况下进行回购。

尤其是大股东有大额质押股票,而股价下跌导致质押可能不足时。回购很可能是大股东为了保护自己的质押股票不被强行平仓,而推动企业进行的。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由于回购需要花费资金,所以回购之后,企业的规模减小了。

2.2.2 股东角度

回购,买入的是部分股东的股票。由于回购是由企业出资的,而企业代表着全体股东的利益,因此,这就相当于是所有股东(包括被收购股票的股东)共同支出的回购款。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考虑:被收购的股票中,等于回购款金额的那部分现金,由被收购股票的股东支付回购款自己买走了。除去这部分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由全部其他股东共同支付回购款买走了。

也就是说,未被收购的股票,共同用参与回购这部分现金,与被收购的股票的资产(资产要扣除参与回购的现金部分)做了交换。

与分红再买入的原理对照可知,回购与分红再买入几乎是一样的。那么,回购和分红再买入获得的收益率也几乎相同。

回购,就相当于企业替股东做了分红再买入的决策。

但回购与分红再买入也有些细微的不同。

分红需要交红利税,回购不需要。不过目前 A 股对长期投资也减免红利税。

分红是一次性大额操作,回购可以少量多次长期进行。

换来资产的存放位置不同。

分红再买入换来的资产,是以增加股票数量的形式存在的。因此股东持股数量增加,每股资产是进行分红后的资产。

而回购注销则比分红再买入多了一个资产合并的步骤。回购后注销前,股东持有资产的情况与分红再买入相同——持股数量增加,每股资产是进行分红后的资产。而注销这一步,就是把回购获得的新增股票注销掉,将其中的资产,按比例分配给股东持有的原有股票。因此当整个回购注销的流程完成后,股东持股数量不变,每股资产由扣除回购款后的原有资产和新分配来的资产相加组成。

在不考虑税收情况下,两者的总价值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两者只是新获得资产的存放位置不同,分红再买入是将其存放在新增股票里,回购是将其存放在原有的股票里。

分红再买入的话,股东还可以选择投资于其它标的。而回购只能选择该实行回购的企业。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情况,在回购注销后,每股股票持有的现金减少了,其他资产增加了。

这是因为回购时往往 PB > 1,所以每股净资产会减少。

但回购往往发生在股价低估时,也就是用现金换来了内在价值更高的资产,所以每股股票的内在价值增加了。

而内在价值增加的同时,每股净利润很可能增加,股价很可能上升。

但是不要指望一次回购就明显提升股价。因为一般来说,单次回购的股票数量占总发行股数的比例很低,所以提升的幅度不会很明显。只有长年累月的回购,才会带来较明显的价值提升。

2.3 留存

留存,是指企业将利润保留在企业中继续使用,并用其获得更多的收益。

2.3.1 企业角度

企业打算将利润留存时,应该与分红、回购等其他选项进行比较。只有当留存是对企业、对股东最有吸引力的选项时,才做留存。

一般来说,能够获取最高收益率的选项往往是最有吸引力的。

但留存的收益率并不要求达到企业之前的水平。

比如企业的 ROE=30%,而留存利润可以获得 25%的收益率。虽然留存部分达不到原来的盈利能力,但 25%的收益率也明显优于分红的效果,因此应该留存。

另外,在企业有保持竞争力、实施战略、财务健康等需求时,低收益率的选项也是有吸引力的。

2.3.1.1 一美元原则

关于留存,巴菲特说过一个“一美元原则”:企业如果留存利润,每 1 美元的留存至少要创造 1 美元的市值。

在我看来,巴菲特说的 1 美元留存要创造 1 美元市值,是和分红比较的。

同样的 1 美元利润,如果分红给了股东,那么股东收到了 1 美元现金。

而如果企业决定将其留存在企业里,那么市场会通过市值对这个行为进行评价。

如果市场认为这 1 美元放在企业里和分给股东效果相当,就会给它 1 美元的市值。

这种情况下,股东持有的股票增加 1 美元的市值,与股票市值不变但获得 1 美元的分红相比,总资产是一样的。

如果市场认为企业可以高效利用留存资金,比分红给股东更好,那么会为留存赋予超过 1 美元的市值。

如果市场认为这 1 美元留存在企业里不如分红给股东,则会给它不足 1 美元的市值。

那我们看一个留存不如分红的例子——中国神华

2017 年 3 月 17 日,中国神华宣布派发特别股息现金 2.51 元/股,随后下一个交易日 3 月 20 日一字板涨停 10%,3 月 21 日涨 6%开盘。开盘价 19.50 元,比 3 月 17 日的收盘价 16.69 元高 2.81 元。

以 3 月 21 日的开盘价计算,实施分红之后,股东将可以得到每股 2.51 元的现金和 16.99 元的除权后股票(19.50 元的开盘价减去 2.51 元分红)。也就是说,除去 2.51 元分红资金后,每股股票的市值是 16.99 元。

而特别股息消息公布之前的 3 月 17 日收盘价为 16.69 元。也就是说,包含这些分红资金时,每股股票的市值是 16.69 元。

用包含分红资金的股价 16.69 元和不包含分红资金的股价 16.99 元对比,可以得出,这每股 2.51 元的现金留存在企业里,会让其每股市值减少 0.3 元!

也就是说,留存的资金创造了负的市值?!

虽然这个荒谬的情况是受了市场情绪的影响,但它也很清晰的显示了,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留存资金,市场就会给这些留存资金赋予很低的市值。

另外,由于企业随时都可以决定进行现金分红,所以这个一美元原则也是可以随时使用的。

通过随时将留存资产与分红的效果进行比较,得出这部分资产应该继续留存还是分红。

2.3.1.2 留存投入运营

留存投入运营,是指企业将留存利润投入到主业的运营中,用于扩大规模或提高效率等行为。

理论上说,应该在留存投入运营的收益高于其他用途的时候,才将其投入运营。

由于企业对主业最为熟悉,因此将留存利润投入主业比较容易获得稳定的回报。

一般来说,在企业经营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利润留存可以获得的收益率,与企业原有资产的 ROE 相差不会太大。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企业不擅长扩大规模,所以很难有效利用新增资本。

另外,留存收益率要以长期的复合回报率为准。

有些投入可能会出现短期没有回报,但长期回报很好的情况。比如花费数年时间新建产能。

有些投入可能本身的回报不高,但可以提高原有资产的经营质量,这也是一种隐晦的收益。

即使有的时候,留存投入运营的收益率不如其它选项,但为了保持企业竞争力、实施企业战略等目标,往往也应该将其作为首选。

2.3.1.3 留存进行投资

留存进行投资,是指企业用留存利润进行理财、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等行为。

一般来说,企业在投入主业运营之外剩余的资金,才会用来投资。(当然,如果投资收益率远高于主业运营,也可以将投资作为首选。)

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与将它们分红给股东,让股东自己投资相比,应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因此这些投资的收益率至少需要超过无风险收益率。

如果与股东相比,企业做投资并没有特别的优势,那么由于税收因素,企业应该将资金分红给股东,让股东自己去投资。

因为对于大多数投资,企业与个人股东相比要多交企业所得税,这会减少实际盈利。

除了有这么几种特殊情况: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区设立的企业可能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有些企业会将投资标的以股票形式直接分红给股东,这样可以免缴企业所得税;企业投资免税债券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如果企业做投资比股东更有优势,那么可以留存利润做投资。

比如腾讯投资有微信流量、品牌背书,可以获得更低的投资价格;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有巴菲特高超的投资能力,可以做到更优的投资选择;还有些企业对所在领域有更专精的理解,可以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

另外,回购自己企业的股票也是一种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因此将留存进行对外投资时,还应该与回购自己企业的股票进行对比,选择更有吸引力的投资选项。

而且,为了保证企业的财务健康,做一些流动性好的低收益投资作为类现金等价物也是有意义的。

2.3.1.4 留存保留现金

留存保留现金,是指企业将留存利润以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形式存放在企业里。

这样做,并没有让这笔资金获得好的回报;但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健康度。

尤其对于有现金流动性问题的企业,通过牺牲一点收益来换取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值得的。

2.3.2 股东角度

芒格说过,长期来看,投资企业的年化收益率将趋近企业ROE。

也就是说,即使一笔投资最初买入的价格过高了,但如果企业能将利润留存,并取得优秀的收益率,那么这笔投资的回报也会逐渐变好的。这就是所谓的“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

另外,对于小股东来说,既然无法左右企业的分红政策,自然也左右不了留存政策。甚至,企业对留存的使用方法,小股东也同样左右不了。

但股东可以通过管理层对留存的使用,判断管理层的能力及对股东的态度。

比如管理层是否会努力提高留存部分资金的收益率;是否在无法取得高收益的时候减少留存、增加分红。

比如股价长期低估,而回购又是最优选项时,管理层是愿意为了股东利益大量回购股票,哪怕企业规模因回购不断减小;还是宁可留存资金只能取得低收益率,也要保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营收、利润不断增长?

这些可以说明管理层是以完成华丽表现为目标,还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3 疑难点

有两个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

3.1 利润留存的收益会因成倍体现在股价上,而高于分红的收益?

3.1.1 存疑观点

当利润留存在企业里,与分红给股东自己投资获得的收益率一样时,对股东来说,两者的最终收益情况应该是一样的。但是留存在企业里获得的收益,是通过乘以市盈率成倍体现在股价上的,而分红给股东自己投资的收益是以原数值体现的。那么看起来股价会上涨的更多,留存带给股东的收益会更大。

比如利润 1 元,留存与分红都可以获得 10%的收益率,即 0.1 元收益。

留存在企业中时,假如这部分收益可以获得 25 倍 PE,即 4%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则 0.1 元的新增收益可以让股价提升 2.5 元。

而分红给股东时,1 元分红 + 0.1 元收益 = 1.1 元,股东共获得 1.1 元的资产增加。

看起来留存比分红给股东带来的资产增加,多了 1.4 元。

3.1.2 分析

这样的比较是有问题的。

留存在企业中时,25 PE 代表这部分收益类似于一份永续债券,即预计在未来的每一年都可以收到 0.1 元的收益。而 2.5 元的股价提升,代表着这份永续收益的内在价值。

而分红给股东时,1.1 元的资产增加,只说明了分红 1 元和获得 0.1 元收益的事实,没有对未来的预期。

因此,比较的两边是不同的内容——一边是内在价值,一边是净资产,而且比较的两边有不同的假设——一边是永续的每年收益 0.1 元,一边是一次性的收益 0.1 元。这样的比较违背初衷。

如果给两边调整成同样的比较条件,例如分红的资产也做了一笔类似的投资,可以永续获得每年 0.1 元的收益,那么其内在价值是 0.1 元 ÷ 4% = 2.5 元,与留存的股价提升相等。

也就是说,分红给股东自己投资的资产,也是能以 2.5 元的价格卖出的。

而如果将留存的资产调整为一次性的收益 0.1 元,那么它就不值 25 PE 了,它的内在价值可以用现金流折现值计算:0.1 元 + 1 元 = 1.1 元。仍然与分红相当。

3.1.3 结论

所以说,股价只是内在价值的一种显性体现;而在其他投资中,我们往往没有注意到内在价值,而错将净资产当成了内在价值去做比较。

其实,只要收益率相等,那么无论是利润留存还是分红给股东自己投资,股东获得的收益和拥有的资产价值都是时时刻刻完全相同的。

当然,在实际中,价格可能表现为价值的高估或低估,导致不同投资的资产价值相同但价格不同。但价格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另外,这里的利润留存,不仅适用于投入运营,还适用于对外投资、回购,都是同样的结果。

3.2 留存利润进行投资常以高价买入,而投入运营是以净资产买入,所以投入运营更好?

3.2.1 存疑观点

即使收益率一样,但留存利润进行投资常以高 PB 的价格买入,而投入运营是以 1 PB 的净资产价格投入,所以进行投资不如投入运营。

3.2.2 分析

这是一个错误的感性想法。

没错,以高价进行的投资,会让企业不能完全得到投资标的的收益率。比如,以 2 PB 的价格买入一家 ROE=30%的企业,这笔投资实际获得的收益率不是 30%,而是 30% ÷ 2 = 15%。

但在进行投资与投入运营进行比较时,是要用实际获得的 15%的收益率去和投入运营比较的。假如投入运营只能获得 12%的收益率,那么高价进行的对外投资也会比投入运营更有吸引力。

另外要注意的是,进行投资与投入运营之间的收益率比较,不能只看一年的数据,而是要考虑长期复合年化收益率。

3.2.3 结论

虽然高买入价格给人不划算的感觉,但进行比较时,还是应该客观的以投资收益率为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