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要回来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33喜欢:50

近期的想法,做一些分享。

最近,港股接连大涨。

26日,恒指再次“暴涨”2.1%,来到17600点,过去一周涨幅达到8.8%。

26日一天,流入A股的外资达到创纪录的224亿。

这个点位的香港市场,当然还谈不上有多少热度,距离恒指高点31000也还差得很远。

如果单纯地观察北向资金,统计过去一年时间,累计流出还是负值,-635亿。

但是隐隐感觉,这次有点不一样了。

钱可能要回来了。

1、乱象

现在的外部环境是,周围一圈所有市场的估值,都是高高在上的:美股、欧股、日股,甚至是澳洲、台股、印度、越南、巴西股市,无一例外。

注意,是无一例外,几乎所有市场,全部的高高在上。

这个时候,如果硬要找一个价值洼地的话,只有一个,内地股市。当然了,再加一个香港,因为香港市场上本质都是人民币资产。

以上诡异的情形,发生在美元指数105的时候,美国三十年国债收益率涨到4.8%的时候,美国国内通胀率极高的时候。

现在的道指是38000点。

假设你穿越回2018年,当时的道指是18000点,当时的三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3%。

当时的美国投资者们都在讨论,股市已经有泡沫了,已经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低谷涨起来很多了,可能马上要崩盘。

你对他们说,6年以后,三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涨到4.8%,道指将涨到38000点。

他们会觉得你疯了。

他们会说不可能。

传统金融学、投资学教科书上可不是这么写的。

传统金融学最经典的理论就是,利率过高,股票投资者就会要求更高的贴现率,也就是投资回报率,这会压低股票的估值。其实不只是股票,也包括房地产、债券等一切资产。

加息,股票、债券跌。

降息,股票、债券涨。

但到2020年,那件事情发生后,一切都变了。

投资者发现,央行竟然可以直接下场买指数、买证券。

而且,现在的央行,竟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心指数的涨跌。资本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释放鸽派言论把指数托上去。

联储和政治的关联度,前所未有的强,联储的信誉,前所未有的低。

很多公司不再着眼于经营主业,而是开始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玩起了回购股票又注销的游戏。

无人敢看空,做空。

所有养老金、资产账户的钱,都在无脑买入股票。

由于美国市场的高利率,所有新兴市场的钱,都在加速回流美国,这些行为可以继续推高资产价格。

只要资产价格能一直涨,美国居民就会感觉更有钱,消费支出就可以继续提高。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财富效应。

消费数据不错(虽然美国目前的生产力拉垮,供给存在巨大缺口),企业的报表财务报表好看,企业就可以扩大支出,提高薪酬待遇,失业率稳住了,经济数据看起来蒸蒸日上,这又进一步推高了股市。

通胀刚有熄火的迹象,就又燃起来。经济在通胀和滞涨的边缘反复横跳。

一直喊衰退,衰退,衰退。

但就是不衰退。

以上所有流程再来一遍,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正反馈循环。

但,树真的会长到天上吗?

一个超高利率,超高汇率,超高通胀率,超低失业率,高经济增长,超高资产估值,超级景气繁荣同时存在的世界,出现了。

所有的金融学、投资学理论,都失效了。

本来这些金融学、投资学的理论,就是前人根据过去一两百年间资本、货币、经济、外汇市场上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本来也只是一门“统计学”,没有科学依据,逻辑不严谨,经不起推敲。

现在,因为理论和实际已经完全脱节,我怀疑那些经济学、金融学教授们讲课的时候,也开始深深地怀疑自己。

最近这几年,你还看到有人敢于预测世界经济周期,预测涨跌,预测汇率波动的吗?

没有了,越来越少了。

因为经济学家们被反复地打脸,脸肿成一坨,被打怕了。

以前那些大家公认的投资家们,都沉默了很多,比如巴菲特,比如达利欧。

为啥?

我猜,很可能,他们全都看不懂了。

我们急需要一个比“礼乐崩坏”更严重的词来形容现在的状况。

如果你是一名国际投行的管理人,或者是基金经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迷茫不迷茫。

做空人民币资产,做空港股,做多日股,做多美股。

坚持这个策略,过去几年他们赚了很多钱,但是这个策略会永远有效吗?

需要打个问号。

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

有些聪明钱一定会开始提前布局,至少可以锁定收益,规避风险。

我们知道很多“外资”,其实是内资包装的。

2020年到2022年之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的市场环境对于资本,确实不友好。

标志性事件是,对以前称呼为“某爸爸”的资本家的批判。

业内人士很清楚,很多资本,其实是被吓跑的。

这两三年间,我新开了两个香港银行账户,新开了两个香港证券账户,跟风搬了一些钱出去。

这两三年时间,汇率一直跌,大家的动机有时候很单纯,就是简单地分散风险。

那么到了2024年的现在呢?

一些极端的风气开始被遏制。

标志性事件是,某爸爸回国了。

2、产业升级

世界的魔幻之处还在于:

一边儿是制造业如火如荼,产业持续升级,高喊自由贸易,高喊不要对抗要发展,呼吁大家一起和气生财的某姓社大国,东大。

一边儿是受金融资本和战争机器裹挟,造船能力衰退得仅相当于东大的二百分之一,高喊贸易保护和脱钩,闭关锁国,高墙紧筑,四处煽风点火的某姓资灯塔。

除了这两家,剩下的全是些渣渣:

有汇率跌到158,跌得妈都不认识的东瀛国;

有制造业PMI跌到42的严谨国;

有过去一年食品价格涨了19%,只有工资不涨的带嘤国。

经济不景气还是其次。

最关键的是,这几个国家曾经赖以安身立命的制造业优势,全部出了问题,现在竟然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拿得出手的,有竞争力的产业。

如果灯塔尚有人工智能、芯片、医药生物等高技术产业支撑,还说的过去,那么对于东瀛国、严谨国、带嘤国,用来继续维持发达国家地位的产业,到底是什么?

与之相反,看东大这边儿。

2023年,东大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一季度,又出口了132万辆,同比增长33%。世界汽车市场的大盘子总不可能增长33%吧?可想而知,哪些国家的市场份额又被挤出去了。

中国车企们都在疯狂购置滚装船,准备拉开架势,大干快上,只比亚迪一家,就砸了50亿购买8艘滚装船。对于日德车企来说,最艰难的时刻远远没有到来。

造船方面,东大造船能力持续超越日韩总和,2023年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全球的份额都超过了50%,好多国内船厂的订单交付时间都排到了2027年以后,有的甚至“非高价值订单不接”,LNG船、大型邮轮、汽车滚装船等高技术含量船的占比不断提升。造船以前是日本的优势产业,后来被韩国超越,近三年中国又反超韩国,市场份额持续挤压韩国船厂,军舰更是被网友戏称为下饺子。

光伏、锂电、储能、面板产业方面的领先优势不必多说,大家已经习以为常。

雅万高铁的示范作用明显,好评如潮,南边的小兄弟越南回过劲儿来了,放弃日本,回头找中国建高铁,从胡志明到河内,一路北上直通广西谅山,加速融入中国的产业版图。

生物技术、制药是我最近深研的领域。很负责任的说,我国的创新药集群,几乎在所有前沿的靶点,所有前沿的研究方向上,都已经深度布局,可以称得上是跨越式发展。这一块儿单纯地谈技术,普通人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困难,我讲一个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以前治疗一个罕见病、癌症或者自体免疫病,使用生物药创新药,一年的费用可能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未来三到五年之内,更新、更好、更便宜的国产药绝对可以大面积铺开,不少药物能进集采,医疗成本将大幅下降。

目前还能真正卡脖子的产业,最难突破的似乎是芯片半导体。

我观察到的产业趋势是,2024年一季度,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融资额达到299亿,依然能达到第二名新能源产业(143亿)和第三名生物技术产业(131亿)的两倍以上。举全国之力,得到所有的政策、资金、技术、市场支持的工业制造业产业,我们国内发展不起来的概率基本为0。

这个产业的现状是: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半导体采购经理,以前是排斥使用国产芯片的,因为质量差价格可能还贵,但现在完全反过来了,只要可以上国产的地方,没人“敢”用进口的,注意这个“敢”字,使用进口芯片蕴藏了巨大的断供风险,以后一旦断供,做决策使用进口货的人,首先就得承担责任,这锅可没人敢随便背啊。

由此形成了一种可怕的全民共识,懂的都懂。在这种全民共识的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在快车道上极速狂奔,加速国产替代,加速自主可控,成熟制程已经完全拿下,先进制程的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曾经工业上的明珠越来越少了。

3、汇率

现在假设,你是那些伪装成外资的内资中的一员,展示在你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场景,你会作何选择。

2022—2023年,很多外资、内资跑到了新加坡、日本。

跑到新加坡的,还情有可原。

但跑到日本去的,是什么脑回路?

2023年,日本的贸易逆差,又是高达372亿美元,已经“实现”了连续三年逆差。这可是工业立国的日本,曾经的制造业强国日本呀,连续逆差是什么鬼?

日本的产业竞争力正在急剧下降,日本货越来越难卖出去了。

就我们身边来说,还有哪些工业品是日本产的?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怕不是拥有“五大核心竞争力”的凯美瑞。

我随便一查,2024年3年,靠大降价卖出去6800量:

这个去年月均销量20000台的车,目前被国产车打得找不着北。凯美瑞的销量现在只能排到全部轿车的第75位,这可是曾经B级车标杆啊,曾经的销量榜前三啊。

崩盘的速度,已经超过所有人的想象。

而这一崩,马上就是4S店的大面积亏损、倒闭、关店。这又会进一步带来整个品牌的销量下滑,加快经销商的破产、关店速度,进入螺旋下跌通道。

汽车产业的特殊之处是,一旦趋势形成,就变得不可逆。

凯美瑞,就是日本制造的缩影。

而产品竞争力差,贸易持续逆差的国家,汇率崩盘,本币贬值是迟早的事儿。

这种状况,为什么会有资本从国内跑到日本避险?

我是一百个想不通。

到现在这个阶段,跑去日本的钱,是不是该认错了?

是不是该回来了?

很多人说啦,我们的人民币也在贬值呀。

那么我们重点谈谈汇率。

对于汇率,其实很少有人能讲得清楚的。

内地股票市场的投资人,容易受短期汇率波动影响。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期内从7.0跌到7.25,这件事在投资人心里投射出巨大的阴影,触发外资出逃的联想,导致他们的卖出行为。

但我们拉长周期来看,过去十年,汇率是如何波动的?

这是一张以十年前的2014年为起点,美元指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人民币兑欧元汇率走势的对比图。

十年时间,美元指数,从80升到106,升幅33%。

十年时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了12.6%。

而人民币兑欧元,则升值了10.89%。

说明什么,说明其他非人民币货币兑美元大幅贬值,远远超过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烈度。

2014年,一欧元可以兑换1.39美元,现在只能兑到1.06,贬值幅度24%。

2014年,1人民币可以买到9.6印度卢比,现在可以买11.5卢比。2014年,1人民币可以买到3350越南盾,现在可以买到3500越南盾。

这两个,是媒体们经常鼓吹的,发展前景好,制造业将要取代中国的代表性国家。

土耳其、阿根廷等货币彻底崩盘的国家,我都懒得提。

人民币只有兑美元小幅贬值,兑其他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在升值。

对日元升值,对欧元升值,包括对其他发展很快,发展势头很好的国家。

要我说,人民币长期的升值过程,还远没有结束。

支撑汇率走势的唯一真锚是什么?

其实就是贸易。

短期是资本项目的跨境流动,你可以理解为热钱,但长期来看,一定是贸易相关的,工业产品的绝对竞争力。

一国的产品竞争力强,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物美价廉,在全世界范围内供不应求,持续的创造贸易顺差。

这种情况下,这个国家的货币就会受到追捧,有巨额贸易顺差,说明东西卖得太便宜了,币值低,应该升值。

在货物贸易方面,近十年,中国都保持巨额的贸易顺差,尤其是2021年以后,贸易顺差突然暴增。

这是产业结构升级成功,产品竞争力吊打其他工业国的典型表现。

人民币一波波澜壮阔的升值行情,可能即将展开。

4、钱要回来了

美元的高利率不可持续,美元加息周期终将结束,无论是今年九月,还是十二月,还是明年,这都不重要。

流出去的热钱,外面溜达一圈儿,发现也就是那么回事,他国币值贬值的速度,比中国快多了。

典型例子就是日本,崩盘的时候你根本来不及反应。

这个时候,钱怎么流出去,还会怎么流回来。

一部分聪明钱已经在行动了。

上一轮,钱是从香港这个口子出去的,现在,还得从这个口子进来。

所以,行情演绎的过程,先港股,后A股。

港股已经开涨,A股还会远吗?

关注我,分享更多投资干货。

我写的其他内容,直接点击阅读:

银行篇:

1、兄弟们,杭州银行业绩有点炸裂

2、杭州>成都>江苏

投资理念篇:

1、又亏麻了

2、黎明前夜

白酒篇:

1、白酒投资札记(四):行业的竞争格局

2、白酒投资札记(六):春节市场很火爆

医药篇:

1、从零开始学医药投资(一):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2、从零开始学医药投资(二):医药行业全景图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港股大涨腾讯美团京东等集体新高#

#牛市来了#

精彩讨论

夏至198704-28 22:57

我观察到的现象是,比这还要惨,我说保守了

石头山人04-28 22:22

十分赞同

全部讨论

鸡血打的很好,鼓动性很强,虽然港A目前都不错,但别人也没你说的那么惨……

04-28 22:22

十分赞同

难得看见雪球的好文章,赞!!!
语言清晰易懂,逻辑事实确凿,一口气看完,受益匪浅。
本来,俺确实有点迷惑,这样搞下去,人民币会不会也崩溃?咋办?
现在看,正确的结论是恰恰相反。顿时,信心倍增。
不过,唯一俺持保留态度的是最后,关于港股,俺同意。关于A股,俺否定。
原因非常简单,这个A股的股价,全世界最离谱,最畸形。看看什么圣龙股份、深中华、高新发展。。。等等一个个妖股,再看看同股同权下,和港股巨大的价格差,
哪里有一丝一毫理由看多A股呢。
所以,哪怕之前的结论再正确,国家前途再光明。
唯独A股,依然不可能走牛。

04-28 22:56

雄文呀

04-28 22:27

写的真好

04-28 22:53

巴菲特买日股是错的?

04-29 10:37

热钱回来前必须把核心资产拉起来让这些热钱高位接盘!而不是回来抄底!

04-28 23:00

大格局下的大趋势!。

04-29 00:00

厉害厉害

04-29 00:03

2024年一季度,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融资额达到299亿,依然能达到第二名新能源产业(143亿)和第三名生物技术产业(131亿)的两倍以上。
——请问这个数据哪里查的?我看最近的年报和一季报,医药产业投融资 23 年可谓萧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