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老的安全边际到恒大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5喜欢:12

个人周末无意中翻开了《聪明的投资者》,在作者序言处直接推荐看最后一章,安全边际,看完后感觉醍醐灌顶。

刚好和目前地产甚至家电,特别是恒大相关事件有着很微妙的联系,只差一层窗户纸了,那么本篇就先来聊聊安全边际的问题,然后再来说说关于恒大的一些事情!

1.安全边际到底是什么?

说实话,本篇文章中安全边际的思想全部来自《聪明的投资者》,如果有时间和精力看聪明的投资者的话,就自己买上一本,直接看第二十章的内容,这里的解释其实还是有点狗尾续貂的嫌疑。

但是没办法,一方面是还是有一部分朋友不愿意去看书,还有就是个人希望把这层思考和记忆进一步加深,以便未来可以快速领会到安全边际的核心点,所以还是考虑记录下这么一个随笔。

在我们真正来学习安全边际之前,我们先来随笔说几个问题,来聊聊我们的痛点。

1.1.安全边际是低估么?

在我们第一次听到安全边际时,或者别人随手经常举出安全边际就是一座可以载重10吨的大桥,一辆大卡车要过桥,肯定不能刚好以10吨来过桥,因为10吨过桥一方面会对桥产生很大的压伤力,另一方面即使设计者设计的是10吨的大桥,但是如果我们刚好满载10吨,可能此时可能顺道载一个朋友过桥,或者甚至我们肚子饿了,多吃了点饭。总之就是有了不可避免的多了些额外重量,此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桥毁车损人亡。

合适的方式是我们应该载重5-8吨的车过桥,问题还是可控的,当然最好是5吨以下,那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这么一看,如果照搬到投资上来说,一家企业内在价值是10元/股,我们应该在打4-6折,即4-6元买入时才是有很明显的安全边际,这里不去讨论市场会不会给到4-6元价格的可能性!只讨论4-6元是远远小于10元的价格的,所以我们对安全边际的第一层印象即为低估,甚至极端来说,安全边际就是低估,这没毛病吧!

1.2.安全边际是不是不能碰高估的企业?

如果说对于拥有安全边际就是低估的话,那么拥有安全边际是不是就是不要去碰高估的企业,即永远远离高估的企业,此时就会遇到市场的一个悖论,即优秀的企业为什么优秀,它是要和平庸的企业享受同样的估值来展示自己的优秀么?按照常识来推理也不是如此的吧!所以如果我们真的远离高估的企业,甚至极端认为高估的企业都没有安全边际。那么在我们的股票池中就只剩下一些要么被市场“错”杀(注意这里的错是我们认为的错,而对市场,对社会来说也许是真的错),要么是一些内在价值稳定不变的企业,要么是一些苟延残喘死不了,但是要等所谓牛市来临的时候才能嗨一把的企业,而我们也没有逃顶的本领。

如此来看的话,我们投资的企业会不会有几个loser,甚至绝大多数都是loser,loser大多数情况下没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危机来临之时,首先带走的就是这些loser。(注意这里的 loser没有贬低蔑视的意思,而是表达其相比其他企业来说,特别是从企业经营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方面是一个后进者)。所以至少来说,安全边际并不是只有低估,也不是完全抛弃高估!

那么安全边际到底是什么呢?

注意,这里写的每个字都没有一点点个人的语气,如果说过去所建立的优秀企业平庸收益时,还是有点不服气的意思,此时写的这些文字并没有不服气的意思,毕竟是格老对我们的教诲,还有近几年市场的表现和个人思考点也会自觉不自觉的会有这么一种判断

但是这样的判断不会让投资者为自己买入几百倍估值的企业找借口,除非他真的能预测到企业未来20-30年的自由现金流,而且他没有骗自己,是真的预测到了!到底骗没骗自己,只有自己知道!

1.3.安全边际From America to China ,到底一样么?

在进入格老安全边际思考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来聊聊安全边际in America and in China,到底是否一样呢?

安全边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全球适用,但是有那么一点,也是本文要讲的重点方向,即企业足够低估时,安全边际在中外还真的有那么一些不一样?没必要讲太深,只需要举一个小例子,够用就行。

in America,如果有人有足够的资金把美国银行给收购了,虽然过程很难,但是是有这样的可能性的,特别是在企业极度低估的时候;而in China,如果有人想在极度低估时收购如工商银行,或者民生银行,有没有这种可能,别说这些国营大企业了,就是原来宝能收购Vanke时,就出现了被叫野蛮人这样比较尴尬的事情!

这样,当然从社会角度来说,in China is very Right,但是从市场,股东角度来说,可就不一样了不是!就此打住,再说就涉及其他了!

这里专门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说明,in China 企业的低估,并无法形成真正市场形势的低估恢复高估的循环之路,可能会永远低估,低估到你无法想象。


2.格老的说法与我的思考

这里以摘抄语录的方式把格老的原话适当部分摘抄下来,并附上我们的一点点思考。

2.1.可是付太高的价格购买优质股的风险(尽管是实际存在的),并不是普通的证券购买者面对的主要风险。多年的观察结果告诉我们,投资者的主要亏损来自于经济状况有利时期所购买的劣质证券。

我们的思考:格老已经明确说了,付太高的价格购买优质股虽然有风险,但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风险。因为只要企业足够优秀,我们付出价格过高的话,企业内在价值提升会不断推着企业到应有的合理附近。可能获得的是若干年后微弱的亏损或者是平庸的收益。

但是其提到经济状况有利时期所购买的劣质证券这才是亏损的根源。其实这个和今年的市场刚好类似,即这些周期股突然的表现很火爆,以钢铁为例经历了6年才即将突破2015年高点,但是距离2007年的历史新高还有一段距离,而且很现实的问题是,在2021年之后接盘的投资者站的一个高点未来又需要多少年才能突破呢?

2.2.有利条件下的大多数投资,即使是按有利价格购买的,也必然会在不利条件下经历令人不安的下跌(而且,这种情况经常是在不利条件出现之前就已经发生了)。投资者也不能满怀信心地指望最终的反弹,尽管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安全边际来保证他度过这一困境。

我们的思考:

这个地方是我们最大的感悟,特别是括号中的格老的描述“而且,这种情况经常是在不利条件出现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就像格力电器这样的企业,是不是在渠道改革问题出现之前2018年(虽然有大盘的影响)就有了一些明显的回调,只是后来在高瓴资本入驻之后有了很明显的反弹,然后不影响现在继续下跌;还有南极电商分众传媒万科等都是这样的情景,当然要抬下杠,对于宋城演艺上海机场,在不利条件出现之前是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跌。但不影响不利条件出现后发生严重的下跌。

那么我们的主要思考点是就像格老说的,我们在买入时一般情况下可能是在有利条件下才去购买,那么就要尽量想到不利条件的存在,因为它早晚会来。哪怕我们想不到这块,我们就要把自己的买入理由罗列一下,当未来不利条件出现时,我们可以适当预测企业未来可以活的十分好,哪怕我们受情绪或市场先生,或自身仓位影响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时,我们还有有利条件买入理由这一防火墙,此时就可以拿出来比照一下,是不是我们当初买入理由不存在了,如果不存在的话,就需要果断清仓,如果还存在的话,就可以相对淡定一些,或持有不动,或继续加仓,这些就取决于我们当时现金流状况以及手中是否有更合适的企业。

而且文中的一些话的严厉程度,有利条件的购买,必然会有不利条件的下跌,我们平时会提到比如新能源汽车现在很火爆,大家都知道高位,还都去买,此时是有利条件,大概率未来会有不利条件的出现,而格老的措辞是必然有不利条件的下跌,所以这些企业只要经营时间足够久,是的必然会有不利条件的存在。

2.3.成长股投资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安全边际原则,又在一定程度上与原则相抵触。成长股的购买者所依赖的预期盈利能力,要大于过去的平均盈利能力。

我们的思考:

赤裸裸的纠结,完全的纠结成长股投资既类似于安全边际,又一定程度与安全边际相抵触。而且还有一个层面是成长股的预期能力要高于过去的平均盈利能力。也就是比如以我们持有的伊利股份为例,其过去10年年化盈利在8% -10%,那么如果我们要把它当做成长股来对待的话,我们要预测其未来盈利年化在15% -20%才算差不多对吧!

我们可以罗列出诸如企业三大业务线的逐步深入,国际化步伐的逐步推进,企业资产质量的稳步提升,与竞争对手差距逐步拉大,品牌和奶源控制的逐渐加强,最终让企业护城河逐渐加深。但是在常识状态思考的情况下,企业也不是处于一个特别快速成长的行,同样企业的体量在逐步加大,那么未来大概率增速维持可能也有一些困难的。当然我们对伊利股份未来的增长预期也不会是按照成长股来预测的,而是当做超级稳重的中军大帐来配置的。

此时,举这个例子,主要说明,虽然历史数据不能完全照搬,但是想从历史数据中预测企业未来有更强的成长能力真的不是一般的难。

2.4.因此,与普通投资一样,成长股的分析方法得出的安全边际也是可靠的——只要对未来的计算是稳妥的,而且只要相对于其购买价而言存在着令人满意的安全边际

我们的思考:

格老对成长股投资也是至少不反对的,只要自己的判断是足够稳妥,那么适当相对企业购买价有安全边际即可。

2.5.成长股投资计划的风险也正是表现在这一点上。在广受欢迎的情况下,市场一般使成长股的价格不能得到稳妥预测未来利润的恰当保护。(谨慎投资的基本法则是,所有估算出来的结果,如果与过去情况不同,都必须至少稍稍偏保守一些。)……

聪明的个人投资者需要有相当高的预见和判断力,才能通过选择来克服这种股票的一般市场价格总体上所具有的风险。

我们的思考:

成长股因为广受市场的欢迎,所以成长股的价格一般无法得到安全边际特别大的保护,所以投资者在预测成长股企业未发展时,要尽可能的保守一些,再保守一些,因为格老说了,聪明的个人投资者需要有相当高的预见和判断力,才能通过成长股较高价格所带来的安全边际不足的风险。

简单来说就是,既然是成长股,那么投资者就需要对安全边际有一定的折让,即此时对于如普通企业来说,格老建议以4-6折价格买入是有安全边际的,那么对于优秀成长股企业来说,就可以适当比如以6-8折买入也不是不可以,但要有着未来企业成长不达预期时风险,具体表现在若干年后还是亏损或者平庸收益的可能。

2.6.廉价证券的购买者尤其重视其投资能够抵御不利影响的能力。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不会对公司的前景抱有实际的热情。是的,如果前景肯定不好,那么无论证券价格多么低,投资者最好还是不要去购买。可是,被低估的证券都来自于许多这样的企业(这种企业或许是大多数):该企业的未来既没有明显的吸引力,也不是明显没有希望。

我们的思考:

这个地方是我们第二大感悟,即如果一家企业价格再低估,如果是坏的前景,我们也应该果断放弃,甚至来说,所有的企业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为了最后的消亡,只要时间足够长,没有永远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另外一层格老也提到了,即对于全体上市企业来说,被低估的证券,绝大多数买入时都不要对企业未来有过高的期望,正如他原话说的,该企业的未来既没有明显的吸引力,也不是明显没有希望,这就是平庸企业存在的现象。即比如以中国建筑,中国神华这样的企业为例,你说这企业未来没有吸引力,企业经营每年基本都是400 -500亿,也可以正常活着,你要说这企业十年内要倒闭,很明显也是看不出来的。当然格老是比较喜欢这样的企业,

但是正如文章开篇提的3个问题,这样的企业in America可以,in China 再低估,也很难出现市场低估转回高估的循环,个人认为还是要谨慎入这样的企业。

其实资本市场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是这样的状态,真正的的优秀企业是很稀缺的。

其实,以上说了那么多,此时你会发现,还是老巴总结的,优秀的企业,不那么贵的价格是我们目前来看最好的投资。这句话说起来很普通,其实第一次听说后就感觉很靠谱,并且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做,但是同样的这句话,现在我们在看完格老对安全边际的分析和分享之后,其实理解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的。

不信,你品一品,细品一下,不然把老巴的致股东信再拿出来,看看1972年收购喜诗糖果之前的哪些言论,个人觉得还真的不是太一样,但说实话,有点说不上来!


3.一点点感悟

以上关于格老的一些发言是来自于遥远的1972年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的原话,不得不说格老真的是超级有大智慧的人。其实这么来看,现在很多个人投资者流行出书的事情。其实在我看来大多数投资者出的书不能说没有价值,其实可能在其出书过程中的自律控制行为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书籍中的内容主要是其个人经验的汇总,先不说对还是错的问题。

就像资本市场中有1W家企业,真正优秀值得投资的企业是非常稀少的,可能100家不到,那么出书的人中,真正有价值值得阅读的也是非常稀少的。

如果用一个东西来检验这本书到底好不好,我觉得就是时间,

就像格老这样的书,那可是真的宝贝,因为它说的一些话,可能开始看的不是太懂,也许要多看几次。但真正看进去的话,会发现就像这次格老的说法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原来成长股,如果真的能窥探到其未来的大致自有现金流的话,适当贵一点买入的话问题也真的并不大。

你想想这样的话竟然出自格雷厄姆,它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就是捡烟蒂的么?为啥会有这样的独到判断,而且纵观大部分优秀投资者的收益时,真的会发现他们的组合中贡献最大的仓位真的是成长股带来的。不愿意相信的话,大家可以翻翻自己所关注的一些投资者,重点关注什么呢?

即他们的组合中第一大仓位的原始仓位是多少,即组合中的企业是如何拉开差距的,其实除了一些以指数类配置的组合,大家随手翻翻,其实真正优秀的组合中都多少有一些成长股,但是话又说回来,有的成长股会一直成长,而有的在你买入之前一直成长,你买入后成长就停止了?

这是运气还是能力,还是人品啥的问题?

只能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了,到底什么是成长股,什么才是成长股最大的安全边际!


4.案例应用

最后这点安全边际的应用,说是应用的话,其实有点扯淡,主要是个人对安全边际所带来的案例的一些思考和主观判断逻辑,权当一个普通群众的业余思考吧!

4.1.恒大事件的结果预测

关于恒大近期事件的情况,其实在自媒体泛滥的时代,我们不想知道都不行,翻翻过去对恒大这家企业的判断,还是去年这篇文章中在恒大欠金融贷款的额度时所发表的一篇文章:从中国恒大到万科的选择看企业家长期眼光

当时的文中提到关注点是今年1月,甚至前半年投资者要密切关注恒大事件,但是其实从普通投资者身上来看,大多数人都无法及时关注到企业的发展,比如7月1日建党时,恒大领导层还被邀请参与各种活动,很多投资者可能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但转眼就这么2个多月,恒大各种事件就一股脑的出来了。

咱们就直入主题的话,即恒大这个事件和我们本篇中安全边际有什么关系呢?我个人倾向认为,如格老所说的廉价证券的购买者如果前景肯定不好,那么无论证券价格多么低,投资者最好还是不要去购买。这就是我们的态度。

那么对于恒大事件的处理情况预测呢,如果真的发生如PC,CZ类的事件的话,如我们之前文章所说,如有ZF接盘是最稳妥的方案,那么会如何接盘呢?

其实就像当前恒大市值大概300多亿港币左右,我们就按300亿人民币来算,可能比如有ZF下的GZW投入1000亿,解决短期危机,占比1000/1300 = 75%的股份,原来的股东股份稀释到只有25%左右。即如果你原来拥有恒大下跌至300亿附近的10亿股份,占股3.3%,而在有ZF拯救的情况下,你的股份占比直接从3.3%下降到不到1%,缩水70%附近。

这还是比较好的结果,至少投资本金还剩一些。前提是企业能以300亿来估值,ZF投入1000亿可以挽救,如果股价继续下跌,可能估值更低,如果1000亿解决不了问题,投入更多,那么股份缩水会更加严重。

所以这就是如果作为企业的一名股东,企业可能因为所谓大而不倒不会PC,但是持有者的股份可以逐步缩水,

以上,我们知道这样的预测是大概率不准确的,但是人人都有好奇事件的初心,在此我们就说下我们的思考逻辑,简单分享说明一下!

4.2.JR危机是怎么造成的?

恒大这件事情的发展和推演,其实我们可以从微观细节上理解JR危机的产生是怎么来的,其实简单来说我们的理解是所谓多米而骨牌效应。

比如就以房地产为例,假如恒大经营相对比较激进,紧随其后的是融创碧桂园等,那么如果按照其短期偿债有大约2000亿左右,而目前所有的银行几乎停止对恒大的续贷,那么假设融创现在短期偿债是500亿(这边没去看其财报,只是随口写的请注意!)。银行停止了恒大的贷款,自然会适当缩减融创,碧桂园的后续续贷,甚至相对保守的万科保利也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些融创确实需要这500亿,可能恒大事件出来后,融创知道自己去要求续贷,大概率会被拒绝。所以一直撑着。

那么假设恒大事件哪怕PC到后面真正社会影响逐步减弱时,银行愿意给其他房地产企业续贷的信心恢复之时,需要比如2年,但融创就需要这500亿来还短期贷款,可能后年的期房一销售立马到账,但现实是真的未来2年没有这么大资金可以到账还贷,此时可能就会有其他的注意,比如过桥资金了,类似恒大内部的员工理财了等等手段。

但其只会治标而治不了本,因为其债务依然存在,而且理论上债务成本比银行还会更高,那么就这么硬撑着,要么撑到后年然后企业经历生死后,赶紧把债务降低下来,要么就奔向恒大的后尘!

之后其他房地产企业呢,如多米而骨牌一样,是不是也是如此,如此情况下JR危机就逐步出现了。

直到有形的手干预或者长时间市场信心的恢复,经济就会继续向前发展。

所以说,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现金非常重要,可以在市场先生报出极低价格时,同样的钱买入更多优秀企业的股权,但是对于企业经营也非常重要,特别是以前依靠银行输血,银行由于失去信心之时就会由市场来寻找财务最脆弱企业清扫出去,这是对持有这些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割肉也是,不割肉也不是,是很棘手的问题,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要尽量避免去做这样的2难抉择,而唯一能够避免的方案就是按照格老的建议,如果一家企业前景肯定不好,那么无论证券价格多么低,投资者最好不要去购买。

4.3.灵魂一问

最后在此资本市场震荡波澜壮阔之时,我们面对一些企业的持续下跌,如果投资者要去加仓,需要自问自己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形如XX会倒闭么?

我们拿出几家企业来说:

恒大会倒闭么?

这家企业,其实我们对企业基本面了解的不是太多,但我们拥有常识,即如果有一场危机来临的话,它大概率是最先倒下的,因为其自身财务是不够健康的,所以倒不倒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万科呢,保利呢?

由于这2家企业我们持有少量的仓位,所以我们的思考是这样的一场危机来临的话,特别是这2家企业也处于危机的旋涡之中,虽然不是最中央的位置,但我们知道房地产不会彻底消失,所以这2家企业大概率是可以活到最后的,而悲观来看,哪怕房地产行业不会消失,有新的商业模式出现,把原来买地卖房的策略给打乱了,那么这2家企业大概率也是最后倒下的一批,我们持有时刻见证了整个行业的落幕,在仓位上全部损失不影响我们的大局,我们也值了!

格力电器会倒闭么?

格力电器大概率是不会倒闭的,虽然企业遇到了一堆问题,在不断解决过程中。

但是我们会在等待我们关注的一个事情发生,当它发生的时候,我们会适当的加一点点仓,真正要加大仓位的时机必须等到格力电器有明显问题解决了,其内在价值变化时才可行动。当前唯有呆坐,无论市场先生让其继续下跌也对,让其反弹回升也对,我们只是静静等待2个时机,一个是我们认为的一个事情的时机,一个是企业真正的转机。

中国平安会倒闭么?

对于中国平安,我们不知道,对这家企业我们可以说一点也不太了解所以其会不会倒闭我们真的不知道,可能会,可能不会。

招商银行会倒闭么?

招商银行虽然我们对其财务方面数据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们不能说彻底了解,但是我们持有招商银行的逻辑在于一个常识,首先这个常识是中国不能没有银行,甚至可以没有房地产,但不能没有银行,这个判断逻辑是绝对的。因为各行各业都与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招商银行作为其中最优秀的银行,无论哪怕说银行业整体账面坏账或者各方面数据有瑕疵或者问题,但是招行永远是最好的银行这是现实,何况招行也并不高估,所以我们可以安心持有招商银行。

什么时候可以考虑卖出呢,只说极端情况下,即有某家大行,突然爆出无法解决困难的危机(小的城商行,区区几百亿资产的不算),可能会考虑降低一点仓位,

最后,必须要严正声明,以上的思考全部来自个人在格老的安全边际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思考,特别是对于当前处于疯狂旋涡事件中的恒大来说,也许,而且是肯定不一定会按照个人的思考所去发展,也许恒大就突然有白衣骑士入驻然后起死回生了(当然这是极小的概率)。

这边考虑的意思,投资需谨慎,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点思考。

 @今日话题  

 #大跌行情该如何应对#  

 #港股全线走低多板块大跌#  

 $中国恒大(03333)$   $万科A(SZ000002)$   $格力电器(SZ000651)$  

全部讨论

2021-09-21 15:20

什么公司都不了解,还谈个P啊

2021-09-21 14:01

2块到80 有什么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