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本化,投资方向两种极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这是时空复利的第1733篇原创

银发经济写过两期,还会继续更新。
现在看到很多现象,越来越像日本。
比如拼多多,第一季度营收868.1亿元,预估768.6亿元,同比增131%;调整后净利润306.0亿元,预估155.3亿元。调整后每ADS收益 20.72元,预估10.54元;研发支出29.1亿元,预估33.1亿元。
现在拼多多已经进入50多个国家,15倍市盈率,未来5年预期增速30%,炸裂。
拼多多崛起在中国,就在阿里的眼皮子底下。
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用户导向,足够便宜。
而足够便宜是拼多多上市就伴随的争议,分期巨大,山寨,知识产权。
那时的阿里张勇作为老牌电商一把手,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便宜的价值,令人唏嘘。
零售业,最大的竞争力不是多快好省,是便宜。
拼多多,像极了日本的优衣库,抓住了消费降级大潮。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日本人收入降低,低欲望,宅男女,不混更不育,年轻人都不想谈恋爱,整个社会死气沉沉。
所谓的极简主义,本质就是消费降级。
优衣库应运而生,品牌?不重要,极简包装,便宜才是硬道理。
由于优衣库为用户创造了极致性价比,创始人成为日本首付。
拼多多也是这样,消费降级,并且席卷全球,愈演愈烈。
早晚有一天,拼多多的业绩增速会下滑。
那是因为攻城略地已经完成,已经是世界级企业,业务国际化,遍布全球。
从拼多多的角度看,投资只选两类:
(1)极致低价。
亚马逊,优衣库,小米造手机造车,拼多多,本质都为客户提供了极致性价比。
无论什么行业,谁能提供极致性价比,谁就是王者。
可能日子会苦些,利润率较低,比如制造业小米。
但消费者买账,更没有品牌降级风险。
(2)价值高端。
真正的顶级奢侈品,站在金字塔尖的那种。
爱马仕,LV,茅台,均在此列。
经济周期,消费降级,有影响,但有限。
因为顶级奢侈品的真正用户不是大众,而是顶尖的一小撮富豪。
富豪遭遇经济周期,财富当然会缩水。
但任何富豪从财富200亿缩水到100亿,会影响消费水准么?
(3)次高端最尴尬。
实际上任何品牌都想升级,就连极致性价比起家的小米也不例外。
因为高端赚钱太容易了,低端赚钱苦哈哈。
如果有机会,谁不想做高端呢?多少消费企业为了能做高端打的头破血流。
再比如芒格的爱股开市客,仓储零售超市,极致服务与性价比,护城河比肩茅台,开的每一家店都能持续赚钱,但是开店速度很慢。
是不想迅速开店么?
芒格是这样说的:
“这需要非常好的执行力。你真的必须下定决心去做,然后每天、每周、每年都充满热情,这样做整整40年。这并不容易。你认为Costco的成功在于商业模式和文化的魔力吗?是的,是文化加模式。绝对是这样,而且Costco可靠地、勤奋地把这一切做了40年。”
所以坚持极致性价比更不容易。
如果转型高端,成为次高端,只有两种结局。
一是商业模式直接崩盘,因为用户基本盘不匹配。
二是遭遇消费降级后,还是会被打回原型;比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
综上,买消费类股票,只认两种。
一是极致低端,二是极致高端。
次高端伪高端也不是不行,如果价格足够便宜,不会破产,遭遇品牌降级也没事,那也能买。
比如洋河一只资产主要是现金的低估值食品股,正在豪赌一个未来
账面现金多的花不完,十年之内,大概率不会破产清算。

$洋河股份(SZ002304)$ $伊利股份(SH600887)$ $贵州茅台(SH6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