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股的浅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16喜欢:58

17-19年,地产股是整体涨幅较大,静态估值仍然是最低的板块,

给地产股普遍最低的估值,简单看PE都在8倍以下,原因不外乎两点:

1 地产行业的峰值已到,未来行业持续走下坡路;

2 地产股的是高杠杆的行业,经营不善,或者行业环境变化,分分钟都有破产的可能。

以上都是合理的逻辑,面对共识,若要坚持不同的看法,需要往深看,往远看,从不同角度看。

1 行业走下坡路,不代表行业完结了,还有长尾部,也不代表个体企业走下坡路,有一些企业会不退反进,

2 如果对经营和环境的敏感而压低估值,一旦证伪了推理,就会带来较大的机会。有没有这种机会呢?

事实上,在高杠杆的生意里,地产是个好生意,特别是在中国。

一 行业展望

1 从需求来看,未来可能高位趋下。

衣食住行都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非常刚的需求,这种需求如果不被限价,常常就是暴利。

中国的国情现实是过去二十多年从集体房转到商品房,走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爆发性增长的阶段。这个过程进行的如何了?未来如何变化?分别从长中短期来看:

长期的视角,房屋需求一定被人口和收入决定,有人没钱不行,就像三十年前的中国,有钱人口不增长也不行。人口可以推演,未来大体上增速下行,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收入却不好判断,取决于长期经济发展,可以先假设后跟踪,但是有一个统计,人均GDP从4000美元到一万美元,收入增长快速拉动居住面积,GDP一万美元以上,整体会停滞在30-50平米。截至2018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米,人均GDP8千美元,从这个视角看,房产需求总体处于峰值,高位持续几年,逐渐下滑。

中期来看:

1定性的看,在中国,除了满足基本住的需求,结婚,上学,改善,投资买房已经形成一种观念,一种惯性,一种文化。这种惯性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下去。

2 补差距,按统计局公布,2018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米,而1978年只有6.7平米,已经达到了世界较高水平,发达国家30-50平,可以说补差距的过程这一块已经基本到位了,人均居住面积的提升没有多少空间。

3 城镇化,从农业国家往工业国家转变,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城镇化率不断攀升,截至2018年约60%,相比发达国家70%-90%还有距离。当然也不能简单类比,中国幅员广阔,以后一定会出现区域分化,一些地区城镇化率高一些,一些地方低一些。总体上如果按每年1%的增长, 每年约新增1400万人口进城,新增每年4亿平米。

4 补质量,中国基础差,90年代以前的破旧要全部更新。这部分叫棚改也好,城市更新也好,100多亿平,10年更新掉80%,每年也要8亿平。

以上两条构成近十年的主要需求。

5 以后存量房屋的正常折旧,按存量400亿平,2%的更新率,大概每年8亿平。也就是住宅建设S型曲线的长尾部,大概8-10亿平米。

2019年销售17亿平米的房子。从中期视角看,需求已处峰值,未来逐步小幅下滑。

短期:政策和环境影响

虽然过去房地产处于高增长发展阶段,但也有不时倒闭的企业,房地产生意难就难高杠杆经营,经营的,环境的稍微波动可能使得现金流断裂。这种短期波动可以产生毁灭影响的情况,使得判断难度加大。求稳的企业活的长,进取的企业长得快。在长与快之间权衡,难上加难。

房地产的短期波动,或者说短周期,首要是政策影响,呈现出短期的繁荣-调控-修养-放松-再繁荣的波动。截至2018年底,房地产投资在GDP占比约15%,卖地及相关税收占财政收入40%,房地产融资占社会融资存量总额35%,对经济影响太大,因而政策之手深度介入市场。

过去两年房价涨的厉害,限购,限售,限贷,限价,政策之手直接把价格管的死死的,同时房地产融资从严从紧,逼的企业去发高成本的海外债。而每每经济下行的时候,又会适当放松。

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房地产的阐述是“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在最后一句,平稳健康发展。当然这是政策的态度,不是事实的结果。

短期被多因素左右,很难预测,重点关注政策,盯住销量变化。

从以上长中短来看,需求上目前处于S曲线的峰值,高位持续几年,未来逐步下滑,10年后处于长尾部区域。

2 从价格来看,未来大体上以稳为主

影响价格第一因素是供需关系,如前所述,未来将趋向扭转,当然这是长期的过程。但是土地资源关联教育、医疗、治安、交通、卫生、环境等等周边资源,由历史路径形成的稀缺资源差异很大,一城一地都不同,价格会分化。

第二是货币超发,这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帮凶,也就是通胀,房地产作为主要的财富载体,事实上吸纳了超发的货币。以后的状况会怎么样?金融政策难以预计,往往是面对问题应对问题。从近几年央行的提法看,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健中性,“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与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从近三十年M2增速与GDP增速看,M2增速长期两倍于GDP增速,近几年两者剪刀差持续收窄,已基本匹配。

第三是政策管控,直接限价,价格还能怎么涨,只能画平线。当然非市场化的手段处理,可能扭曲真实的供求关系,埋下地雷。

总而言之,未来房地产量上高位趋下,价上平稳为主。房地产迎来新时代。

3 房地产新时代的发展

第一个是分化,有产业,有人口流入,有收入增长的区域还会持续的增长。

目前已经形成优势的五大都市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成渝还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前两个区域,优势明显。同时短期内城镇化率低的二三四线也有补短板的快增长期。

第二个房企集中度的提高,从2016到2019,Top10按权益金额市场占有率从15%提升至20%,Top100从38%到53%,大房企由于规模化的优势,融资能力,相对成熟的管理机制,还将继续强者恒强的趋势。但是要注意这种提升不是均匀的,和市场环境、经营状况、企业能力相关。

第三,继续增长的房企必然要有所特点。

组织力强,积极进取是基础要求。在此之上,要有独到的能力,在后房地产时代持续成长。

第四, 后开发时代,房企一定会探索长期商业模式的突破。新的模式一旦清晰,可能就会重构估值。

二、公司评估

评估房地产公司,还是要围绕行业特点和竞争上看。地产行业政策敏感,资本密集,杠杆高,周转快。

着力寻找有独到能力,能逆势前进的企业。

从以下六个方面看:

1 组织力,充分竞争的行业里,有组织力才能跨越式扩张,组织力体现在领头人的精神,团队的激励与进取,公司的文化。这始终是公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2 拿地能力,拿地的成本,布局,土储的质量基本蕴含了未来利润的丰厚程度。拿错了地,是地产企业最大的风险。

3 融资能力,房地产开发也是玩钱的生意,如何把握负债与增长之间的权衡,流动性与债务结构的管理,融资成本的控制。

4 产品力,房子也是消费品,消费品的重要经营手段是打造好产品,塑造品牌。好品牌是销售的重要因素,也是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5 快周转,中国房地产特色是快周转,谁快谁就能跨越发展。快体现在方方面面,设计,建造,销售,能做到快需要综合能力,是企业管理能力的体现。

6 长期逻辑,谁能具备长期持续发展的逻辑,解决后房地产时代发展方向问题。

三 市场逻辑

1 低估值,普遍给予低估值是市场共识,因为行业趋势高位趋下,高杠杆商业模式脆弱性。

2 脆弱,政策和环境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暴跌。

3 必须关注市场环境,17-19年板块上涨背后是一二三线房子量价齐升促进的,这是大环境。

4 折扣,投资地产股要求安全边际特别足,折价足够大,由于市场认识特别脆弱,股价波动幅度特别大,因而不太适合高杠杆。

四 投资逻辑

虽然市场不是非常待见地产,但是地产企业也有价值所在。

1 大行业,虽然量上趋向下降,但是行业仍然是十万亿以上的大行业,永续行业,足够产生大公司。

2 集中度,行业门槛越来越高,对资本要求越来越大,一些企业难以为继,卖项目退出或合作开发,从而促使集中度提升,有一些优秀公司能不退反进。

3 高成长,高杠杆和快周转的模式,使得股东投入资本回报率极高,甚至大于50%。资金快速滚动开发,可以产生跨越式增长的结果。有很多家企业近五年的销售复合增长率大于40%。

4 政策的态度,地产企业对经济影响巨大,又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力军,因而政策始终的态度都是平稳发展,旺了要压弱了要扶,用心呵护。

5 低估值,高杠杆下商业模式有内在脆弱性,对环境敏感,这是事实,但是在长期增长市场,杠杆是快速发展的结果,除了一些作死的和时运不济的,稳健的企业都能活得不错。低估值和持续稳定发展之间是有预期差的,就算销量增速下来了,负债率也下来了,对比香港地产公司,估值也能因此提升。

6 房地产后时代,地产企业并不会坐以待毙,也会积极探索长期增长模式,当然这是双刃剑,需要谨慎评估。但是谁摸到了长期增长的门票,要高度关注。

$中国恒大(03333)$ $碧桂园(02007)$ $融创中国(01918)$

精彩讨论

渔翁1392020-02-08 09:53

持续贬值的货币推动房价持续上涨,几乎是一定的。这是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模式,注定持续下去。为什么我们货币可以贬值,而美帝不行,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专门收割资本主义。我的制度就是收割有钱人的,自建立时就是这个样子的。不断增发,不断贬值,工资上涨,房价上涨,已经几十年了

全部讨论

2020-02-08 09:53

持续贬值的货币推动房价持续上涨,几乎是一定的。这是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模式,注定持续下去。为什么我们货币可以贬值,而美帝不行,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专门收割资本主义。我的制度就是收割有钱人的,自建立时就是这个样子的。不断增发,不断贬值,工资上涨,房价上涨,已经几十年了

写得非常不错。再分析点个股就更过瘾了。

2020-02-08 08:55

用pe给房地产企业估值本来就是错误的方法,要你这么算,煤炭更便宜

2020-02-08 03:51

说得好!再说个简单的,2017年开始房住不炒,大部分城市跌了20%,工资每年涨10%,八年翻倍,那么2024年房价相对2017年应该翻倍,只有五年了,到时候业绩加上pe到15,头部房地产公司都有四五倍利润

2020-02-08 01:11

高屋建瓴

2020-02-08 18:49

好文

2020-02-08 11:41

不要再幻想地产股爆发,包括万科

2020-02-08 10:41

股票投资毕竟风险比较大,而且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及精力。长期的收益很难持续保持,我们需要做合理的理财规划 考虑选择网页链接

2020-02-08 10:36

为什么会涨,是老百姓钱多的没地方用吗?

2020-02-08 09:50

本文从宏观层面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分析。房地产长期看优质人口,中期看核心土地量,短期看货币和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