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公告转发:9回复:24喜欢:1
春光科技:春光科技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公告 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春光科技(SH603657)$ 很多人看春光科技连续涨停,因为他们看不懂 所以就觉得是无脑炒作.作为春光科技小股东 持仓和跟踪了快2年,我试着模拟下春光科技东北证券给估值 按计算器拍脑袋的流程 解读下里面的逻辑有多少合理性成分:
总经理陈凯先生于 2021 年 5 月 12 日参加东北证券组织《东 北证券 2021 年北京上市公司交流会》,在会议上的发言提到吸尘器整机业务国内工 厂预计 2021 年能完成 100-150 万台左右,越南工厂预计能完成 150 万台左右,整机 业务营业收入目标是 5-8 亿元。同时,公司关注到东北证券于 2021 年 5 月 17 日发 布的《并购切入整机制造行业,步入快速发展通道》,文中提到“根据假设,2021- 2023 年公司可实现营业收入 19.76 亿、32.43 亿、41.13 亿,同比增速为 131%、64%、27%。公司 2021-2023 年可实现利润为 2.3 亿、3.54 亿、4.34 亿,同比增速为 62%、 54%、23%,对应 2021 年 20-25 倍 PE 较为合理”。经公司核实,上述内容不能准确、 全面地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现说明如下:
上述观点不代表公司对业绩及吸尘器整机业务的盈利预测,总经理发言中所 引用相关数据是公司努力的目标,不是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这个里面的假设分为两部分:
1.吸尘器整机业务国内工 厂预计 2021 年能完成 100-150 万台左右,越南工厂预计能完成 150 万台左右,整机 业务营业收入目标是 5-8 亿元“根据假设,2021- 2023 年公司可实现营业收入 19.76 亿、32.43 亿、41.13 亿,同比增速为 131%、64%、27%。公司 2021-2023 年可实现利润为 2.3 亿、3.54 亿、4.34 亿,同比增速为 62%、 54%、23%,需要讨论下实现这个业绩规划的合理性.
2.对应 2021 年 20-25 倍 PE较为合理.按照这个净利润和PE倍数 (21 22年期间增速高 空间大按成长股25倍来估值,23年属于成熟期按照20倍来估值)三年依次对应的市值为:57亿 88亿 88亿.这个估值我觉得不需要讨论什么,一方面估值属于艺术层面的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讨论再多也无用,另一方面如果能完成上面的业绩假设,20-25倍估值真的不贵 按照成长股来对待还便低了.
这里重点要讨论的假设1 我试着把公司业务按照不同的营收结构进行分拆 稍微整理下:
1.软管业务 目前已经建好的产能在满产满销的情况下每年能贡献6-7个亿营收,稳定的贡献净利润1–1.2亿.根据之前公布的毛利率38% 净利率计算为17% (另外软管这一块没有考虑越南工厂在建工程22年投产能够带来效益)
2.整机业务 这一块公司还是很诚实,没有好大喜功 吹牛的说要推出自己的品牌 对外也说了自己是制造业公司主要还是以代加工 ODM为主(推出自有品牌阻力 难度太大)我把软管业务贡献营收和净利润扣减 测算下代加工业务的利润是否合理,营收:19.76-7=12.76亿 净利润2.3-1.2=1.1亿.代加工根据公司公布的数据毛利率空间为12-22% 比其他外面代加工企业都要高很多 原因是配件大部分自己生产)大批量的客户可以接受最低毛利12%的订单(薄利多销)意味着低于12%可能公司无利可图,净利率为8.6% 按照以上数据算下来单台整机代加工的带来的营收为510-425元(算上了各项成本投入)单台政绩为公司贡献净利润为44-37元.
可以看出在软管需求量 越南软管工厂投产之前产能稳定的情况下营收想要取得大突破只能靠清洁电器代加工业务来拉动,这一块业务营收决定了公司未来3年的营收目标.
对于券商给出的业绩指引,应该是根据下面这段话里面的代加工最终生产能力测算出来的:越南8条生产线年产能400万台 苏州海立现在年产能150万台 最大年产能也有400万台.如果根据这个来测算规划最大可以产能为800万台,需要产能400+150=550万台 (越南是新加大投资的项目 苏州是即将要开启的 这两项应该是根据目前业务量来设定的)目前21年能启用250-300万台.
参照这个产能情况 按照单台贡献净利润37-44元来计算 加上软管方面业务贡献的净利润 公司整个净利润数据如下:
1.达到最大产能800万台:800万*37+1.2=4.16亿(体量大按照12%毛利 单台37利润来测算)
2.按照需要的产能550万台 550*40+1.2=3.4亿(体量中等按照单台40来计算)
3.21年的产能250万台 250*44+1.2=2.3亿(体量小可挑选毛利高的订单做 按照单台44元来计算)
按照上面的预测方式 差不多可以得出券商给出的净利润数据.
按照3档的目标来测算未来3年前营收和净利润,对应当前40亿的市值 估值为:9倍 11倍 17倍.算下来的确不高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都是线性很乐观的测算,而企业经营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底线思维:以上这些都算是拍脑袋 按计算器的东西,看你怎么拍而已,我个人觉得第二档代加工550万台的目标对应是3.4亿净利润 还算比较靠谱,这个应该是公司按照实际订单情况设定好的目标.如果届时能完成3.4亿的净利润来 对应现在40亿市值 估值PE11倍 目前持股也还算能接受吧.
最大不确定性风险来自于行业景气度下滑 订单不足导致产能闲置 以及扫地机取代吸尘器(但这个也是局部的取代)
最大机会来自于:洗地机 洗碗机等这些新品的爆发 小米生态链的三个企业,追觅、顺造、云米,这些新势力都同时在合作,做现在最新兴的产品洗地机 这些带来的机会.
附:公司在越南和苏州收购的工厂的产能情况是怎么样的?
当时收购越南工厂的时候,它产线只有三条,那么现在我们收购完之后,我们加大投资之后,现在有8条产线,目前产能是达到了可以达到年产量400万台这样的产能规模。
现在我手上订单目前只占了50%。苏州我们收购的这家企业在吸尘器行业已经耕耘了14年了,它也曾经到达过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它的规模一直是有年产量4百万台的规模。
但是因为工厂以前的管理者有别的发展思路,所以这几年在持续下滑。那么当我们收购完之后,现在订单到今年年底可能我们能做到150万台左右。

2021-05-19 23:17

只怕更加乐观。今年上半年出口吸尘器同比增长80%。春光的配件,软管至少上升100%

2021-05-27 22:58

被迫写潜在的利空1、2、3、4、5

2021-05-19 23:11

一个厂100万台,二亿元,是最保守的估计了。全球产量二亿台。分十个品牌牌,一千种机型。一个型号几十万台。今年新增势力品牌特别想找代工厂。找不到产能。大工厂爆单。没几百万台产量工厂亏本的。。应该是三年内冲刺一千万台第一线阵型。

2021-05-19 22:34

董秘:我们的目标真的是这么多的整机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