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钞机巨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0年,是受到疫情影响的第一年。

在这一年,产生了诸如九安医疗这种利好刺激的大牛股,

但更多,却是对各家公司的经营,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

回顾整个2020年上市公司的业绩黑榜,

各大“碎钞机”,几乎都是大家的老熟人。

排名第一的,竟是海航控股。他的亏损幅度甚至超过前一年的盐湖集团。

要知道,2019年盐湖集团-458亿元的亏损,可是创了A股的记录,

海航控股,更是刷新了这一历史。

海航的亏损,与受到疫情停摆的空运业务有关,但不多。

更多的是因为海航系的全面暴雷,资金链断裂产生的连锁反应,

甚至其他的海航系上市公司,比如海南机场供销大集渤海租赁海航科技、*ST海创,

都无一幸免受到暴雷的波及。

此外,自然还有康美药业

从2018年被监管部门造假查处后,基本上每年都有巨额资产减值,

自然在疫情元年的这个蛇鼠榜上名列第三。

而排名第二的,则是内蒙古的西水股份

光爆出来的亏损就与当年的盐湖集团不相上下,只不过窟窿没海航那么大罢了。

甚至在剥离亏损子公司后,西水股份的经营性收入也不过是480万元,

与上市红线要求的1亿元营收底线,几乎差了20倍。

疫情是一个很好的业绩亏损借口,

比如曾经豫金刚石,就用这个说法来给自己的亏损进行“洗澡”,

海航控股康美药业西水股份这些大佬,如果也把亏损甩锅给疫情,那换谁也不信,

毕竟大家都知道,他们都是因为财务资本游戏玩火,最终所自食其果的。

怎么掩饰都没用。

A1 卖保险的水泥公司

1998年,大西北成立了一家卖水泥的公司,

因此,它的名称就叫做“西水股份”。

本来只是一个做基础建设的水泥公司,在市场上就没什么资本想象力。

但股改后,这家公司迎来了一位新的掌门人,肖总。

肖总可是个极具魄力的大人物,2010年就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

开始入股了一家没那么出名的保险公司——天安财险,

到2015年时,更是直接收购到了51%天安财险的股份,将它变成了西水的子公司。

从此,西水股份的主营业务,便从卖水泥,成了卖保险的,

毕竟天安财险几乎贡献了西水股份90%以上的营收。

这种操作模式,叫做“重大资产重组”,

而保险公司更是当时市场上的稀缺概念,直接导致西水股份“乌鸡变凤凰”。

2014年到2015年,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西水股份的价格就从8块多,直接翻了5倍,

成为了市场上当之无愧的保险板块大牛股。

而天安财险,也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生命人寿保险公司,

它主营的时高利息的理财险,受到客户追捧,甚至进军了千亿保险俱乐部。

2016年,正是各路险资的高光时刻,

比如宝能恒大,利用自身万能险接入万科A控制权的争夺,

安邦保险,更是疯狂扫货金地集团、金融街等公司的股权筹码。

这种无限子弹的乱象,反而引来了当时刘村长对野蛮人“害人精”的论调,

国家对险资的整顿,就像对房地产三条红线的约束一样,随之而来。

2017年,保监会直接下发了134号文,要求保险公司进行自查和整改,

甚至对天安保险擅长的“理财险”,直接给叫停了,

这就导致天安财险当年的净利润直接减少了90%,

而此时的天安财险又面临着各种兑付的危机,看似现金里暴雷一触即发。

预估短期需要偿还的现金流就有100亿以上。

为了不连累母公司西水股份

天安财险还是认真努力在还债的,为了筹措现金,他们不仅卖房卖地,

甚至还把自己持有的优质股票给卖了。

除了理财险外,天安财险最有价值的一项资产,其实是兴业银行的股票。

2019年初,西水股份持有兴业银行1.26亿股,

天安财险持有8.46亿股,合计持有总股本的4.68%。

但后续通过各种大宗减持的手段,仅用了半年时间,

他们所有的份额就降低到了1.81%,按当时的市值算,预估套现了100多亿。

恰恰也刚好能覆盖此时天安财险的流动性危机。

股民们也相信,只要多给一些时间,西水股份肯定可以东山再起。

B2 精准踩雷100%

然而,2021年1月的一则公告,击碎了股民们的幻想。

西水股份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扣非净利润亏损271亿元,

亏损幅度仅名列海航控股之后。

要知道,从上市到2019年,西水股份23年的总利润也不到19亿,

这一把亏损梭哈,把裤衩老底全陪没了。

人们不仅要问,不是已经套现股票还债了吗?怎么又来了一波新的债务洪峰?

亏损的271亿,换算成百元人民币,重量可是有311吨的,

简直就是一台碎钞机巨兽。

随着审查报告的进一步披露,

人们竟然发现,天安财险一共投资了28笔信托产品,

仅本金就高达284亿,而这28笔竟然全部来自于与新时代信托的合作。

而这些信托,几乎全部都逾期了,

保险公司成了信托公司暴雷的牺牲品,因此这部分不得不计入上市公司的亏损。

这28笔信托,占天安财险56%的金融投资,

如此大的规模,从任何险资的角度出发,都不可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更何况是越亏越买,越买越亏,公司的风控意识几乎等于0。

蹊跷之下,必然是有顺理成章的隐情。

原因很简单,因为西水股份、天安财险、新时代信托,都有一个相同的老板——肖老板。

因此保险的资金,直接认购了自己家的信托产品,

然后信托的钱,再回流到肖老板自己的关联公司,主打“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本质,就是关联公司之间的自融,钱都被轻轻松松的套走了,

更何况这条产业链的上游,相关银行的大股东,也是肖老板自家人。

C3 明天后遗症

对于老股民来说,提到内蒙的上市公司,大家都会想到肖老板。

肖老板不仅控制了明天科技、华资实业西水股份、爱使股份四家上市公司,

更是拥有包商银行、太平洋证券、新华人寿、华夏人寿等金融机构,

在资本市场上,可以说是滚雪球的老玩家了。

年仅30岁时,就已经参股了44家金融机构,

管理的资产规模就高达3万亿,成立了后来大家众所周知的“明天系”。

而随着明天系的崩塌,肖老板远走HK,

大家对于西水股份的亏损都是有所预料的,但谁都没想到,这个雷竟然这么大。

面对天安财险带来的巨亏,西水股份在回复的监管函中表示,

未来将把天安财险踢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从而减轻自身的经营负担。

但实际上,享受了多年保险红利以后,西水股份主业早就不是水泥了,

如果不再并表天安财险,此时的西水股份旗下的老水泥厂早就都停产了,

自然各种乱七八糟的营收加起来,一年也不到500万。

西水股份目前相对有价值的资产,竟然是仍未套现的1.26亿股兴业银行

从理论上说,这部分资产还是很值钱的,特别是兴业银行一直都是高分红股,

仅2021年,持有的这部分股票,给西水股份仅分红就分了小一个亿。

因此,在许多股民眼中,剥离了天安财险后的西水股份

虽然很烂,但是至少还有这部分家底,退市应该也不至于。

退市新规,却改变了游戏规则,

如今并不是是连续亏损会被强制退市,财报不合规同样也得退市。

随着2021年西水股份的财报披露,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那一栏,

写的是“无法发表意见”,统称“非标意见”。

加上2020年,已经连续两年意味着,会计师无法确认这家上市公司年报的真实性。

之所以会出具非标意见,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天安财险已经被接管了,

所以会计师事务所。无法进场进行审计,自然也就无法审核所谓的资产真实性。

所以散户们对于触底反弹的幻想也是破灭了,西水股份剩下的只有退市一个结局,

陪同一起退市的,还有6万多名执着坚守的散户。

2024年5月29日。

声明:本人并未持有或与文中所涉及股票存在利益关联,以上仅为文章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转载,请标明作者并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