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动的印钞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4

大学时上国际贸易学,为了说明上海城市地位的重要性,

教授打开了一张上海地图,在东西两边各画了一个大大“圈”。

他说,东边的那个圈,是浦东,

作为金融中心,是沟通上海与世界贸易往来的核心枢纽;

而西边的那个圈,则是虹桥,

它快速连通了整个包邮区,让上海能带着这群小弟一起打天下。

而打开这两个圈的“窗户”,就是“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两大交通要塞。

因此,浦东机场以国际航班为主,虹桥机场则是以国内枢纽为重点。

反观国内几个大型经济体的机场。

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机场,广州白云机场,面临到的是许多同质化的竞争,

比如周边紧邻的深圳机场、珠海金湾机场,甚至还有实力更强劲的香港机场。

而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随着雄安新区规划的落地,部分功能也逐渐被大兴机场所替代。

反而是上海,作为江浙沪的老大,

除了周边无锡、扬州等军民两用机场外,要前往长三角的重点城市,

乘坐上海机场的航班几乎成了不二之选,然后再就地便捷换乘高铁。

如果以产业经济基础论,苏州理论上也应该配置机场,

然而苏州本地的机场,叫做“苏州梅友机场”。

A1 机场微信平台

捧红上海机场这个股票的,是知名基金经理张坤。

在公开场合,张坤说,上海机场是他最成功的投资。

事实上,在张坤正式买入上机之前,

上机确实是穿越牛熊的代表,历史上只有6次年度K线收阴,

如果按年化收益率来换算的话,长期持有的收益率高达年化16%,

堪称“稳稳的幸福”,也可见张坤的眼光多么犀利。

然而张坤并不是因为安稳选中了上机,

而是以一套独特的见解,将上机变成了人们口中的“机场茅”,他说,

当他在研究互联网时,一下子就明白了上机真正的商业模式。

许多人都认为,上机是低估值的公共事业股,

但张坤认为,上机把所有基础配套设施都建好后,作为基础平台,

每天在这个平台上产生的众多客流量,都是可以变现的,

变现的形式可以是商业,也可以是广告,

因此,他认为上海机场更像是“微信”。

这套逻辑,用大家最熟悉的案例来说,就是“苹果Apple”,

作为IOS平台,所有在它上面产生的交易,都必须给它缴纳“苹果税”,

也就等于是“包租婆”。

上海机场内,张坤核心看重的资产,是机场内开设的日上免税店。

彼时,免税概念龙头“中国中免”,名字还叫做“中国国旅”。

当时张坤却认为,真正的免税概念龙头,应当是上海机场

他认为,买入一个公司,要看清楚这家公司真正的护城河是什么。

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谁更敢于掀桌子,谁更不怕这个生意谈不成。

因此,中国国旅可以是变现方(日上免税),但真正的话语权却在流量方上海机场(浦东机场),

因此国旅的日上免税,注定大部分的利润收益都会被上海机场拿走,

而持续增长的客流量,确保了这门生意旱涝保收。

因此,上海机场成了易方达基金的重仓股,

也成了众多基金抱团的标的,

最终大家也一起被迫吞下了这只黑天鹅。

B2 免税黑天鹅

张坤的理论本质上并没有错。

上海机场的核心资产标的,是以国际航班为主的浦东机场,

而它的主要收入来源,70%都来自于国际旅客在机场免税板块产生的交易。

彼时国内,最大的免税店,也就是浦东机场里的日常免税。

因此,上海机场确实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2018年,上海机场中国国旅签订的老协议中约定,

利润的扣点率是42.5%,也就是中国国旅的日上免税店每卖出一件商品,

就必须把利润的一半,交给几乎什么都不用做的上海机场

而且这个老协议作为长约“卖身契”,几乎锁定到了2025年底。

看起来,上海机场似乎有非常充足的安全垫。

然而一切的变化来得都非常突然。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基于当时国内的防疫措辞,公共交通人流量极度下降,

特别是以国际运输为主的浦东机场,几乎完全陷入的停摆的状态,

不仅空姐面临到失业裁员,更是让日上免税店的生意一落千丈,

这个“微信平台”几乎没有流量了。

而这个时候,中国国旅也更名为了“中国中免”,

随着海南封关政策的正式推行,海南成了中国中免的免税贸易主场,

浦东日上免税,对他们而言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居民想要购买免税品,再也不必出国,只需要去海南玩一趟就可以了。

因此,中国中免上海机场提出,要求重新签订一份补充协议。

此时的绝对话语权,来到了中国中免

两家公司在新的补充协议中约定,合作模式从“租金+提成”改成根据客流量调整租金。

简单理解,就是过去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新的协议却是”下不保底,上有封顶”,

而且这个顶,几乎就是之前老协议的“保底”。

这份新协议,毁灭了上海机场在2025年前所有的估值想象空间。

上海机场也知道这份新协议弊大于利,但基于流量锐减的现实,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

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疫情退去后,国际客流量能够恢复,

流量平台恢复了,上海机场就能够重新拥有话语权,

自然也可以再把这份协议“谈回来”,小不忍则乱大谋。

然而股市的反应却是很剧烈的,

随着协议公布,上海机场股价暴跌,甚至一度腰斩,张坤也变成了“菜坤”。

但实际上,张坤管理的易方达基金,并没有因此估值暴跌,

因为作为“世界第三大酒庄”,张坤持有的洋河股份贵州茅台等白酒股,

活生生的托起了当时易方达基金的净值。

C3 被抛弃的机场茅

在A股所有的机场类上市公司中,

上海机场的市值,几乎是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加起来的两倍。

这并不代表着,上海机场就那么值钱,

而是对于这几者的估值判断逻辑远远不同。

深圳机场白云机场,本质就是运输业的公共事业类型股票。

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停靠机场的航班所缴纳的费用,跟宁沪高速、赣粤高速也差不多,

分红可能很高,也很稳定,但缺乏市场的想象力。

上海机场,却依靠张坤所描述的免税概念,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消费股

利润重点来自于日上免税,不仅蹭上了热点,更是可预见收益曲线增幅夸张,

因此被当时被称为“机场茅”也并不为过。

然而,随着疫情的爆发,

为了能快速扭转公司股价的暴跌,没多久上海机场又公布了一则新的公告,

就是准备将虹桥机场作为重组标的,注入到上海机场之中。

自此,上海东西的两个门户,都归入了一个上市主体。

主要原因,或许在于随着股价的暴跌,G资终于能够以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

终于来推进这一次的增发重组了吧。

虹桥机场,同样作为庞然大物的标的,自然也不便宜,

估值规模达到了200亿,几乎达到了上海机场的20%以上,

因此,注定了各位原本上海机场股东的权益,会被进行稀释。

这次大型重组案,市场的反应并不热烈。

上海机场认为,将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同时纳入,可以进行主业的加码,

确保未来整个上市公司主题的营收得到提升。

但事实上,等于也变相承认了,上机在免税消费领域的失败。

因为未来免税收入,在总营收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下降,

毕竟虹桥机场还是以国内航班为主。

甚至不排除降低到与深圳机场、白云机场同等的状况。

倘若真的如此,市场又如何能支撑得起如今,上海机场的高估值。

丧失了议价护城河以后,

苦守了一年的张坤,最终还是在2020年年底,减持了98%的上海机场,

不再等待不知何时能到来的黎明,认赔离场。

事实上,即使到疫情放开的今天,这家公司的情况也并没有好转。

不仅股价都没涨回到张坤减持的那个价格,

甚至所谓的报复式旅游,也仅仅只是昙花一现,

根据野村证券的评估,2024年跨境乘客,也仅仅只能恢复到2019年的73%。

海南免税依旧火热,

但世间已再无机场茅。

2024年5月22日。

声明:本人并未持有或与文中所涉及股票存在利益关联,以上仅为文章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转载,请标明作者并后台联系

全部讨论

06-11 17:55

学习了,写的挺棒

06-13 13:27

赞👍,两个不同观点
1. 合并虹桥是解决拖了十几年的同业竞争问题,是一项长期承诺。不认可文中的认输的观点。
2. 不认同境外旅客37%的恢复。

06-12 15:55

但是中国肯定是越来越开放,消费长远看也只会更加旺盛,困难是暂时的就看能不能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