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凋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在中国证券史上,有许多眼花缭乱的前缀。

1998年交易所颁布的上市规则,才正式明确了“ST(特别处理)”的制度。

目的在于针对这些亏损的上市公司,给股民提供风险提示和保护。

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演变,这些风险提示又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品种,

ST、PT、SST、S*ST、*ST ... ....

基本上,只要公司连亏2年,就得戴帽ST,特别处理。

而最初公司连亏3年,则是戴帽PT,特别转让,寓意着等待退市,价格清算。

当时第一批被冠以PT的退市股票,则是“PT双鹿”,“PT农商社”,“PT苏三山”和“PT渝太白”。

但事实上,大部分PT退市的股票并不是真退市,

而是给予缓刑,转入三板交易,企业扭亏后还是可以回到主板继续交易的。

原因在于,当时的公司壳资源可是非常宝贵的,不可能轻易舍弃。

比如PT苏三山,回来后就是如今的四环生物

PT农商社,则是借壳成为海通证券;PT双鹿,重组为浙数文化

而PT渝太白,虽然也曾资产注入为攀渝钛业,但最终还是逃不了二次退市的命运。

因此PT的说法名存实亡,几年后也就被废止了。

后来则是被“*ST”所替代,仍旧指连续三年亏损,但不特指“特别转让”。

而SST,指连续两年亏损,但未完成股改;

S*ST指连续三年亏损,但仍未完成股改。

这些风险提示,本质是为了保护投资者,

但却也有不少投资者勇于火中取栗,像王多鱼一样,越垃圾的股票越买,

只为博一个“富贵险中求”。

而在A股市场中,我印象种能收集齐全以上这一套“警示”盲盒的股票并不多,

印象最深的,是已经退市的大东海A,和依然活跃的妖股百花医药

可谓是垃圾股中的常青树,反复横跳于退与不退之间。

A1 卖凉面

在央视的天气预报中,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存在。

所有城市都播报完后,都会特别报一个新疆建设兵团。

这其实并不是冷知识,如今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

在特殊年代,在解放新疆的过程中,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子弟兵来到这块热土,

扎根建设自己新的家乡,这便是建设兵团的由来。

因此,在乌鲁木齐,兵团为了解决众口难调的吃饭问题,

在1958年,决定成立一个兵团餐厅,主营内地省市的菜品小吃,

从而侧面解决大家的异地思乡之情。

正式因为菜系丰富,特意取“百花齐放”的美好寓意,命名为“百花村”。

当时的“百花村”知名度极高,甚至在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庆功大会上,

首长都特别指名到,要用“百花村”的厨师来进京来做菜。

然而在在十年动乱期间,“百花村”也未能幸免,不仅名字被改为“革命村”,

甚至整个餐厅都被迫停止了经营。

四人帮粉碎后,百花村虽然得以恢复,但次年的一场大火又将这里烧成了废墟。

乌市人经常说,对百花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凉面”。

因为当时师傅们因为赶不上饭点吃饭,经常吃到的都是凉掉的面条。

于是大师傅们自主创新,武汉师傅加了麻酱、山西师傅加了醋、四川师傅加了辣椒、新疆师傅加了大蒜,

结果这么大杂烩以后,反而创造除了美味的“麻酱凉面”。

乃至后来大火后,师傅们为了维持生计,

就在废墟周边搭了个大棚,以售卖“麻酱凉面”为生,因此形成了几代人的记忆。

而90年代初,重新修建的百花村饭店终于正式落成,也成为了乌市最高的建筑。

1996年,改制后的百花村饭店成立了公司,

没多久就上市了,也成为了新疆第三家上市公司,也是兵团第一家上市公司。

当时“百花村”的上市,采取的还是申购制的新股发行制度,

锁定了当时最高的申购资金,190亿元。

并也创造了当时最低的中签率,0.61%。

要知道,这个数字在1996年,几乎相当于几个大城市的GDP总产值了。

而上市后,百花村更是做大做强,尝试转型了高新信息技术产业,

百花村饭店周边,开设了软件园、电脑城等上市公司副业。

B2 挖煤碳

随着市场经济的放开,国营餐饮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为了遏制业绩的下滑,2010年,百花村通过收购等形式,转型进行了煤炭化工行业。

但好日子也没过上几年,2012年时,煤炭行业也不景气了。

导致2014年和2015年公司连续两年亏损,直接变成了“ST百花村

所以,在转型6年后,百花村决定退出煤炭业,二次转型。

剥离了鸿基焦化、豫新煤业、天然物产3家相关公司,

并以19.45亿收购了南京华威医药,进军医药行业。

但很不幸,这次他们又准确的压中了错误答案。

在退出后,煤炭价格直接翻了好几倍。

远在新疆兵团的百花村,为什么会不远万里跑去收购南京的一家医药公司?

这可不是战争时代的白求恩精神。

作为资产并购的条件,百花村将自己的三家煤炭企业作价2.55亿,

置换给了自己的收购对象南京华威医药,

而华威医药,则是大方的将这些资产,二次无偿转赠给了准噶尔物资。

换句话说,准噶尔物资这家公司,免费获得了后来几年翻倍暴涨的“煤母鸡”。

可见这家公司能量之大。

事实上,通过天眼查进行层层历史穿透,可以发现准噶尔物资这家公司,

背后的控股方就是建设兵团和国开行。

从上市公司免费转到了体外。

2018年时,叶檀评价过百花村

除了1997年分过红利外,长达20年的时间,这家公司都一毛不拔。

相反却通过不断的融资从市场抽血,直接融资29亿,间接融资了53亿。

因此这家上市公司,既不是做餐饮的,也不是卖煤炭的,而是来融资的。

C3 搞医药

2016年的这次转型医药,

百花村以19.45亿元收购的华威医药,而当时华威的净资产仅有1.69亿元。

整整溢价了10倍以上。

因此,也形成了百花村17.04亿的合并商誉。

这也为后面的商誉大雷,提前埋下了伏笔。

收购后,控股股东仍没有发生变化,

而华威医药的老板张孝清则成为了百花村的二股东,持股仅比国资少1%。

当然,溢价收购的同时,少不了需要签订补充协议进行说明,

约定了在未来三年(2016-2018),华威医药必须为百花村贡献3.7亿的利润。

2016年,华威医药虽然未能达成业绩承诺,但并表后的利润确实也为百花村扭亏了,

从而顺利实现了这家上市公司的摘帽。

显然,华威医药无法兑现当初的业绩承诺。

于是,在2017年时,张孝清又整了一个大活,通过关联交易,来虚增华威医药利润,

想借此达成当初三年期的业绩承诺。

然而这个小算盘,却被审计机构给驳回了。

希格玛事务所认定,这些交易不具备商业性质,因此需要在年报中冲回,

最终调减2017年净利润3813万元,而审计机构的作法,也获得了百花村的认同。

大股东认了,但张孝清可不认。

于是控诉审计机构的不专业,并在次年,把希格玛给换掉了。

既然你不配合我,我就换一个更听话的来。

未能达成三年赌约的张孝清,

这时候也终于下定决心,抓紧套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

毕竟从审计事件,可以看出百花村内部跟他并不是完全一条心的。

于是在2018年他宣布,准备减持掉3.88%的股份。

然而仅仅半个月后,张孝清就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了。

百花村也顺势宣布,因为董监高涉嫌违法,根据规定,不允许张孝清进行减持。

你想跑路,我不同意!

D4 会洗澡

这还不是百花村管理层最厉害的操作。

前面说了,2016年,收购华威医药,百花村形成了17.04亿的商誉,

这个雷,早晚都要爆的。

但2017年,百花村就迫不及待的计提了6.23亿的减值,

2018年更是大方的计提了9.08亿。

看起来就像在收购之初,早就预料到了会减值一样。

前两年的大额计提,自然导致了公司陷入连续亏损的泥潭。

2019年,这部分亏损显然也没剩多少可以减值了。

于是,百花村竟然神奇的因此扭亏了,

前两年的财务大洗澡,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简直是财务上的神技。

至于其中的详情,自然也不可细说,自行领会。

2023年时,不甘寂寞的百花医药又整了个新花样。

可能是觉得股价长久没动了,于是在市场热炒减肥药概念时,

百花医药宣布,自己研发的产品中也有减肥药,可以为客户提供减肥服务。

公司的股价也随之收获了四连板,成为了当时的明星个股。

但随后,监管部门核查后,马上就给他们开出了罚单。

因为实际上,百花医药并没有开展减肥药“GLP-1”的任何研发工作,

只是进行了前期的小规模试验的准备工作。

而且也并没有任何客户委托他们进行试验,自然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有业绩产出。

所谓的这则公告,目的自然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这家距离百年企业还差30年的公司,如今早已初心不在,今非昔比了。

2024年4月7日。

声明:本人并未持有或与文中所涉及股票存在利益关联,以上仅为文章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转载,请标明作者并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