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中特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8喜欢:0

什么是长期主义,举例来说,

"如果坚持36525天,每天都早睡早起,那你一定可以活到100岁

但如果你每天都呼吸空气的话,那就很危险了,

因为100%去世的人,生前都呼吸过空气"

在我看来,所谓的长期主义,就是一句无用的废话,

这就像Chatgpt上给你的答案,看似正确,却对你一点实际帮助也没有。

随着种业巨头央企"先正达"IPO顺利过会,

大量的资金抽血,引起了市场的恐慌,担心带崩股市,

但也有人认为,先正达作为新中特估的代表,长期依然看好。是这样的吗?

A1

在中国股市,具有典型性的巨无霸央企IPO,非"中国石油"莫属。

更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的金句。

但在2007年大牛市的行情下,中国石油的IPO却是给市场打下了针强心剂。

当时股市的新股发行,采取的是"申购制"而非现在的"配售制",

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提前预缴冻结资金,根据资金量进行摇号中签,最后再解冻。

一般都要5-7天左右的周期,这对市场资金的活跃度影响巨大,

特别是中国石油这样庞大的吸血机,但市场情绪却不受影响,申购热情高涨。

在我当时看来,这是一件非常反常理的事情,

朴素的来看,作为股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IPO,发行定价高达16.7元/股,

当时已经上市的另一只石油股,"上海石化"的股价的股价不过是个位数

在我过去的观察周期中,上海石化股性并不活跃,而且市场资金也不愿参与这种大盘股,撬动股价需要的资金量太大了。

当时,我正好拜访了深圳红岭中路国信证券大户室的一位前辈,

聊到中国石油时,他自称是巴菲特的忠实追随者,在他看来,

中国石油是一家好公司,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而且作为央企,每年都会进行高额持续分红,有着强大的安全边际。

更重要的原因是,历史上发行了那么多的股票,只要上市时买进,哪有亏钱的。

这句话在当时确实也没错,新股都是有大肉可以吃的。

而且对于16.7元的发行价,前辈也认为是合理的市场化行为,

过去中石油港股发行时定价1.1港币,到2007年已经涨到了20港币左右

中国石油在A股上市后,基本也可以高看到20倍左右的价格空间,毕竟这是市场的热点。

赚钱的故事人人爱听,

过去在中国股市低迷的时候,巴菲特以1.6港币大量购入了H股中石油,成为他在亚洲的第一笔投资,而中国石油在A股上市的前两个月,巴菲特就已经全部清仓了,盈利277亿港币,足足10倍

这种赚钱效应,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通过电视电台股评添油加醋的片面传播给了大众,

人人都想成为巴菲特从A股中国石油大捞一笔,

但电视电台里没有说的,是巴菲特早已恐高套现离场了,毕竟人人都想爱自己爱听的话。

中国石油如期IPO了,中签的喜不自胜,没中签的摩拳擦掌,

上市的当天,中国石油跳空高开,一路走到了48.6元的高点,相当于发行价的3倍,最终收盘于43元。

这一天,中国石油的总市值相当于同期44个贵州茅台,或67个腾讯控股

相信在这一个晚上,也有188万户卖入中国石油的股民兴奋得夜不能寐。

但谁也没想到,开盘当天的48.6元已成为了中国石油的历史高点,从此一路暴跌。

十年的时间之后,股价更是仅剩当时的零头。

而这188万户股民,只有45%选择割肉离场,仍有100万户依旧深套其中

而此时,中国石油只等于0.64个茅台、或0.28个腾讯的市值了。

如果十年的长期主义还不够长,

那么即使到了今天,虽然中国石油每年都有高额分红,

但如果2007年,你有幸打新以16元发行价中签中国石油

分红加权计算,你仍然亏损了30%。

B2

2007年大牛市,让大家追捧央企中国石油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

当年市场炒作的第一牛股,名字叫"沪东重机",

可能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为庆祝8月1日建军节,他重组改名成为"中国船舶"

那是中国首次尝试央国企改革,将中国南船的资产,注入亏损破产的沪东重机,用现在流行的概念来说,这就是一次"中特估"。

股民炒股这么多年,第一次听说还可以不讲规矩这么玩,

以前都要破产的"ST重机",摇身一变成为国字头,那别的央国企还不是一样土鸡变凤凰,更何况是中国石油这种根正苗红的凤凰。

其实早在2007年,中国股市的第一高价股,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没错,就已经是"贵州茅台"了,也是两市唯一的百元股。

但"沪东重机",却轻松将老茅台斩杀于马下,一路暴涨,以111元绝对股价成为两市第一股。

在更名为"中国船舶"的3天后,中国船舶成功突破200元,十月更是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股价站上了300元的高峰。

当时在股吧流行着这么一个段子,

有个上海老太太,在邻居的怂恿下跟风在沪市开了个户。但她不知道买什么,就想着买个上海便宜的股票,于是她用养老钱买了2万块的"ST重机"。

后来牛市,股价翻倍了,邻居让她抓紧把股票卖了;但她忘了密码,要卖股票要带身份证去营业厅。她嫌麻烦,因为别的事情耽搁就忘了。

一年后,她儿子结婚要买房,老太太才拿着证件去营业厅,一问,中国船舶已经涨到了280元,她卖了后直接到手52万。

她感概的说,一年时间挣了自己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但如果放到今天的眼光来看,她儿子的确继承了她优秀的基因,

2007年在上海买房,想必到现在已经财富自由了

但我万万没想到,在我身边却经历了真事,

2007年清明节,我在湖州和家族的亲戚们聚餐,那天我大伯喝开心了,

脸带潮红兴奋跟我吹嘘,说他发财了,以前买的一个股票现在涨疯了。

对,就是沪东重机,现在都50多块了,不过他绝对不卖,准备留给女儿出嫁。

国庆节聚餐的时候,我问大伯,你买的中国船舶(原沪东重机)卖了没,现在都200多了。大伯摇摇头,不卖。

然而几年后,我在我堂姐的婚宴上大吃着银鱼炒蛋时,大伯已经再也闭口不谈令他自豪的中国船舶了。是的,他依旧没有卖出。

而这时候的中国船舶也没能逃过"茅台定律",股价已经"腰斩",然后"膝盖斩",接着"脚踝斩"

最低点几乎跌到了等于打了一折。

哪怕到了现在,大伯跟我说,他仍然没有选择卖出中国船舶。

留在账户上,只是为了给自己买个教训

而我感叹的却是,我堂姐为啥不早点跟姐夫结婚。

C3

过去"中特估"的第二次真正的狂欢,来自于中国神车,同时也是中国灵车。

2014年,中国股市历经了几年的阴霾,终于再度迎来了牛市,

而在这波财富神话中,最耀眼的两个股票莫过于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

当时国有资产面临资源优化配置,有小道消息传出,南北车、南北船等巨无霸央企都将进行合并,因此带动了央企股价的价值修复。

特别是中国南车,股价一路从3块钱起步,这个涨幅龙头整整持续霸屏了半年,

直到6月,南北车才正式宣布停牌,进行资产重组,12月官宣合并为全新的"中国中车"。

复牌后,中国中车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依旧上涨到39元的最高点。

因此,被大家高兴的称为"中国神车"。

与过去不同的是,大家有了历史的经验教育,也都知道终有一天神车会跌落神坛,

但谁也不觉得自己会是接到最后一棒的那个。

当时证券化工具已经普及,各个券商都主动给想借钱给客户,都会打电话询问是不是要开启配额融资服务。

许多人为了赶上神车一夜造富,满仓梭哈也就罢了,更是加杠杆上融资。

中国中车,创造出了一位著名的人物,也就是如今知名游资"赵老哥"。

赵老哥在中车一战中,满仓在十个教育日中吃到了八个涨停,

资产立即从2个亿翻倍到10个亿。当时,赵老哥在股吧写下了著名的帖子

《八年一万倍》,并晒出了自己的交割单,吸引无数散户蜂拥而至。

然而,就在赵老哥卖出的第二天,中国中车便开始了跌停之路。

在这条跌停路上,大家的心路历程是,

中国神车——》中国破车——》中国翻车——》中国灵车

而腰斩之际,大家更是开玩笑,"中国中车宣布更名为中国南车,因为市值已经跌没了一个中国北车"

然后,笑中不仅是带着泪,更是带着血。

中国中车的股吧里,有人说到自己融资持仓成本在35元,并且写到,

"愿赌服输,没有埋怨谁"。

当天晚上新闻报道,长沙一位32岁男子,从自家22楼坠亡,

据调查,其投入170万本金及四倍融资买入中国中车,在两个跌停后血本无归

此时的股吧,弥漫着哀伤的情绪,

股民们纷纷讲述着自己融资买入中车被套的故事,或真或假,

中国中车的微博留言也不断被攻击,导致不得不关闭评论功能。

因此,融资问题也开始被证监会重视,叫停了超额配资,

配资的结束,让股市推高失去了增量资金,从此这轮牛市结束了。

最终,中国中车跌到了10元左右,跌幅75%。

所以,在我的投资铁律中,永远不配资,也永远不借钱,

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愿赌服输。

D4

我从来都是否定长期主义的,

所谓长期主义,不过是给套牢的自己提供的借口。

投资是一件平静的日常,我们无法判断今天股市的走向,又怎么去相信长期的行情,

如果要,一定要加上明确的底线期限。

长期主义应当是这样,

当身边的中年人都在喝枸杞水养生时,

你要坚持每天都吃一勺黑火药;等你过世的那天,就能给这个世界留下巨大的惊喜,

到时候,默哀的大家都会对殡仪馆被炸出的大坑感到一脸发懵。

这就是长期主义所谓的,默默的惊艳所有人。

2023年6月22日,端午二更,

此刻,就坐在中国中车的车厢里。

声明:本人并未持有或与文中所涉及股票存在利益关联,以上仅为文章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转载,请标明作者并后台联系。

全部讨论

2023-06-29 11:12

太阳底下无新事,前赴后继,一遍又一遍而已

2023-07-02 07:38

中国中车继续持有,等下个7年…

2023-07-01 14:17

只要我不割,我就不亏,我就是长期主义

2023-06-29 17:15

辛苦你了,写了这么多,我想你炒股能力一定也很强吧?

2023-06-29 11:02

写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