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豆粕是国内饲料中氨基酸的主要来源,消费体量接近菜粕的7 倍,是其他粕类和鱼粉的数十倍。制约杂粕广泛使用的两个主要因素有:杂粕中含有饲料源毒素, 杂粕中的抗营养因子。饲料源毒素如棉籽粕中含有的棉酚、环丙烯类脂肪酸, 菜籽粕中所含的硫葡萄糖甙、芥子碱、单宁,花生粕中含有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黄曲酶毒素等。这一因素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或者通过培育无毒或低毒的品种解决。例如通过培育低芥酸和低葡萄糖苷的“双低”油菜品种降低饼粕毒性, 通过用氨加热处理或用苏打水煮沸降低菜粕芥子酸毒性等。

抗营养因子主要指杂粕中含有粗纤维、果胶、乙型甘露寡糖等抗营养因子, 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影响杂粕作为蛋白质饲料应用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含量较高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在杂粕型日粮中添加酶制剂是目前解决杂粕抗营养作用的唯一办法。使用酶制剂可以破裂植物细胞壁, 释放营养物质, 提高养分的可利用性;降低食糜黏度, 提高养分消化率;补充内源酶不足, 提高内源消化酶活性;改变消化道菌群分布, 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生产性能等功效。

额外添加氨基酸弥补豆粕减少带来氨基酸降低量。常用添加的必需氨基酸主要包括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三者的生产方法也有所不同。赖氨酸和苏氨酸采用生物发酵法生产,以碳水化合物(玉米等)做为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以及产品的碳源,以氨水、氯化铵等做为产品的氮源,微生物做为“细胞工厂”,类似于化工厂的不同车间,得到单一的L 构型的手性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