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赞、拼团、诱导分享的微信读书,微信还在纵容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狠起来连自己都打!

这句话放在腾讯身上,再恰如其分不过了。近日,我们发现,微信朋友圈屏蔽了微信读书诱导分享链接,理由是:“网页存在诱导或误导下载/跳转的内容”。

看来,对于10月28日开始执行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微信是非常认真了。

虽然《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升级内容多围绕拼团等玩法,但诱导分享一直是微信的“大忌”,因为其对用户体验的破坏着实威力巨大。

早在今年5月,微信发布了一则公告:“禁止公众号、APP软件等主体通过以返学费、送实物等方式,利诱微信用户分享其链接(包括二维码图片等)到朋友圈打卡。”

微信还公开点名了薄荷阅读、英语流利说等,腾讯没有“护短”,因为腾讯的被投企业百词斩也赫然出现在点名中。但当时微信读书并没有在列,很多开发者对此不满,如今微信读书也被封禁,可见微信对整顿外链的决心有多大。

事实上,微信读书一直被公认为是“进场较晚,但发展迅猛、用户规模激增”的教科书级典范,其裂变玩法,同样也被各个应用奉为做用户增长的宝典,目前已经囊括超亿用户。

但这一次,教科书也要面临“大考”了。

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决定带大家好好解析一下微信读书的运营玩法,以帮助大家了解哪些玩法不能碰,哪些玩法可以好好用。

换个马甲就不是诱导分享了吗?

在讨论微信读书时,我们先来看看微信发布的公告是怎么说的:

根据《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微信禁止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包括但不限于:以金钱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包括但不限于红包、优惠券、代金券、积分、话费、流量、信息);声称分享可增加抽奖机会、中奖概率、成功可能;通过签到打卡、邀请好友协助(包括但不限于助力、砍价、加速)、设置收集任务(包括但不限于集赞、集卡、集福、集碎片)等形式利诱、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

带着这个标准,我们来看看微信读书里现在还存在的3种裂变玩法。

1、分享换免费读书天数。

用户将微信读书链接分享到朋友圈,可以换N天无限卡,即免费阅读天数,微信读书时不时就会为用户推送这一活动,频率较高。

2、集赞领书玩法。

用户将微信读书链接分享给好友,好友点击后跳转至App里进行点赞,集满了2个赞后,用户便可获取该书及2天无限卡。

3、组队抽奖玩法。

用户发起一个组队,共5个人组成,奖品为无限卡,每周六开奖,整个团均会获得奖励,但奖励有高低,团长奖励一般会更高。值得注意的是,该团成员只要有新人在,奖励便会更高。

比较鸡贼的是,当用户领取奖励的时候,页面会提醒再开团,以此,实现组团抽奖的无限循环。既可以实现不断以老带新,又可以刺激老用户促活。

以上每个玩法,都基于用户必须先做出分享的动作,才会获得相关福利。分享领无限卡、集赞、拼团,这些熟悉的字眼无不挑拨着运营者的神经,难怪会被封禁。

为什么屡禁不止?

有运营者笑言,看来即便是微信读书也得和创业者们一样,日夜研究微信规则,只求一招破解,流量红利从此滚滚来。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现在微信已经进入一个成熟期,“良性的社交关系”是其赖以生存的核心基石。微信明令禁止的玩法,从本质上是对良性社交关系的破坏,被禁止无可厚非。

微信读书的分享玩法亦是如此,像第一个玩法中,点击分享后,会自动跳到发朋友圈的界面,链接文案是“送你一张无限卡,全场书籍免费读”,具有较强的营销意味,价值很低。

不过,从我们的角度看,微信读书作为一款在App Store评分高达4.9分的应用,上线3年,下载量就破亿,它的崛起肯定并非单纯来自于依靠玩法薅微信的流量。

所以我们试着从其产品思路中,寻得一些借鉴之处。

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有人说,读书是一个人的事,其实不然,微信读书就成功地把读书从“一个人的寂寞”变成“一群人的狂欢”。比如:

1、在熟人圈,好友就是你的“灯塔”

如果你是新用户,还茫然无所适从时,微信读书会先送书,让你体验产品。

同时,在「发现」页面,微信读书会根据你的微信好友,同步他们阅读的书籍,以及显示全网阅读人数。作为新用户,看到好友都在这里读书时,必然会对产品大有好感。同时,看到这本书竟然有这么多人阅读,那么肯定是志同道合之人,本书必定值得一看。

2、在陌生人圈,思维碰撞才是真理

即使是一个人读书时,微信读书也不让你有孤独感。

在阅读页面的右上角有个按钮,能显示本书目前在读人数、阅读进度以及笔记数量。同时在一些文字底部,也会显示该段有用户笔记,点击可查看。

当看到一些非常好的解读或焕然一新的观点时,总会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这是你可以评论、互动,点击该用户头像了解详情,甚至可以关注他,进行私信互动。

这样的形式,打通了陌生人之间的隔阂,大家可以用思维碰撞的方式结交到有趣的灵魂。

3、游戏化玩法,满足用户“炫耀”的本质

在微信读书里,有个「读书排行榜」,你的阅读时长会公布在排行榜内,实时更新,刺激着你不甘落后的神经元。

排行榜在享受了荣誉光环与确定性认可的点赞之后,时长兑书币更是一项“爽”到人心的功能,每阅读30分钟就可以换取1个读书币,每周最多可兑换10枚,通过你读书的时间就可以换取到需要用钱充值的读书币,通过阅读来赚钱。这样的行为会大大的刺激用户多读书,多占据排行榜,多兑换,积极的多兑换。

除此之外,微信读书也有摇一摇功能,摇一摇就能发现一本好书(根据你平时阅读推荐)。当没有看书计划时,摇到一本书,比自己去找书的门槛低得多。

正是有着这些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玩法,微信读书才能从铺天盖地的读书应用中脱颖而出,即使在春节这种没人想学习,只想出去浪的日子里,从除夕至初五,微信读书全体用户也共同阅读了1510万小时,这个成绩,足以让很多读书应用眼红。

由此可见,回归到产品的本质,以产品来驱动增长才是王道,毕竟微信读书分享获得的是无限卡,用于全场免费阅读,如果大家觉得阅读体验糟糕,也不会愿意分享。

但这一次,产品体验良好的微信读书还能力挽狂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