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魅族发布会看手机与汽车“融而未合”的发展现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集微网消息 “新四化”加速渗透让汽车与智能移动终端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建立起以“人、车、手机”为一体的交互场景也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因此在手机产业链业务版图向汽车领域拓展的同时,车企也在加速对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链的整合。

近日,魅族举办了被吉利收购之后的第一场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上,魅族正式发布了20系列、Flyme 10、以及车载人机交互软软件Flyme Auto。这场发布会不仅意味着魅族这个品牌重新回归手机市场,同时也是汽车与手机产业融合过程中颇具代表性的事件。

新路径的利与弊

之所以说颇具代表性,是因为吉利与魅族之间的公开合作是先完成了股权变更才有产品面市,而其他车企与手机品牌的联动则多以普通合作模式出现。例如:问界汽车全系搭载的华为HarmonyOS,以及不久前OPPO发布的智慧跨端系统潘塔纳尔,而小米则是造车和系统两手抓。

对于手机品牌向车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模式,行业人士对集微网指出:“其实整套系统都由手机品牌提供,对车企来说肯定是有一定顾虑的,所以可以看到,华为的鸿蒙系统在汽车市场渗透得并没有那么快。反观魅族与吉利的合作,基本就能避免这个问题。”

“因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了,未来汽车驾驶、车内娱乐、与其他设备互联等场景都需要操作系统调动,所以这套系统确实是核心,如果车企失去对这部分的话语权也就大大削弱了对整车的把控力。”

正如此前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所说,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的第三方公司成了汽车的灵魂,车企反倒成了躯体,上汽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4月1日举办的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高层论坛上,华为余承东在谈到车厂之间的合作时也表示:“在中国车企中,李想、李斌这样的新势力,有他们的追求,也不会选择华为。能选择华为的,一般是传统车企,但是害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择华为。”

不过上述行业人士还谈到,虽然控股的方式于吉利汽车本身而言,大大削弱了失去“灵魂”的风险,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魅族产品的可能性。“其他车企与吉利本身就存在竞争关系,把整车中的重要环节交给竞对的概率其实很低。”

有意思的是,汽车与手机产业链之间的业务整合并不仅限于品牌与品牌之间。3月29日,电动车品牌立马在天津召开“立马2023品牌元年战略发布会”。

立马在发布会上还针对控股星星科技之后的“智能化战略”布局进行了解读,相关负责人表示:“立马在控股星星科技后将会向‘小微出行’的方向进行转变,核心在于未来立马的全球化布局。过去立马的产业模式是整车制造厂,包括核心零部件的工厂,如今立马对于初级产业链的整合已经完成。”

值得思考的是,直接将对方纳入麾下的方式是否真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一加一能否大于二

一名手机产业链厂商对集微网表示:“如果站在手机厂商的立场来说,不论是华为、OPPO还是小米,以他们现如今的市场地位,不可能把自己‘卖’掉去成全一项汽车业务。但对于在手机市场失利的魅族不同,这次合作也给了魅族一个改变现状的机会。”

不过就眼下智能手机市场整体的环境来看,魅族想“一鸣惊人”的概率很低。

首先是导致需求低迷的宏观因素影响并未消退,经济复苏的速度也没有大家预想当中快,因此包括手机在内的整个消费电子市场行情并未出现明显改善;这个背景下,几家国际一线品牌都在承受着极大的出货压力,其他品牌可想而知。

其次再来看魅族发布的产品,不论是差异化创新、规格参数以及售价方面的优势都不够突出。

“几家大厂在近十年内已经塑造了很强的品牌影响力,沉寂已久的魅族在方面就已经输了。另外现在的终端厂商为了刺激销量,都在强调产品差异化和性价比,这是现阶段能够吸引用户的条件,我认为魅族20系列不具备。”上述厂商指出。

事实上不论是魅族还是星星科技,在原本的手机行业竞争中都不是“胜者”。

回顾星星科技近年来的盈利情况,该公司自2018年以来已经连续4年出现亏损。在越来越固化的产业格局中,这两家企业似乎很难凭一己之力找到新的突破口,眼下搭上车企终端这趟“快车”,或许蓬勃的新兴市场能够带来转机。

虽然在手机产业链缺乏竞争力,但这样的整合显然也有其优势所在。

正如所有产业链整合的案例一样,力度越大就意味着这家企业对产品设计、生产成本、整体良率等方面的控制力越强。虽然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是个新兴市场,但近两年的价格竞争激烈程度也有目共睹,对同样面临销量和成本压力的车企来说,巩固自身各个方面的竞争力显然是非常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