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陈昌华:两难之际更需定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金羊毛工作坊

投资者的私人订制

导读:决策者应对各种信号保持敏锐和清醒,综合研判经济形势,保持定力而非匆忙掉头。只要不出现大规模失业或通缩信号,增长慢一点不是问题,盯住GDP无异于刻舟求剑。政府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应是确保增长虽然放缓,但不致扰动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

原标题:陈昌华:两难之际更需定力

来源:瑞信CreditSuisse

作者:陈昌华

决策者应对各种信号保持敏锐和清醒,保持定力而非匆忙掉头;只要不出现大规模失业或通缩信号,增长慢一点不是问题,再盯住GDP无异于刻舟求剑。

随着去杠杆的深入,市场日益忧虑融资回表不畅,经济增长缺乏资金支持。

上半年社会融资存量同比缓增,6月增速9.8%,达历史最低;新增社融中,人民币贷款占比由去年底的71%升至96%,表外融资则累计萎缩1.2万亿元。据瑞信测算,包括出口、零售和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总需求不容乐观:上半年仅增长6.9%,低于去年的8.5%,也低于瑞信预测的8.2%。地方政府债务是去杠杆的重头,因此上半年基建投资明显下滑,名义同比增长从去年的14%骤降至5.2%,实际增长则近于零,除非政策遽变,趋势很可能延续。受去年土地成交驱动,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至7.2%;受去年工业企业利润回升激励,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2%。但房地产及工业投资由民企主导,其投资意愿受经济周期影响更大,增长态势能否延续至下半年有待观察。总之,目前去杠杆已真正影响到短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决策者似乎进入两难局面。

贸易战增加了不确定性。如果争端止于2000亿美元产品的加税,我们估计2018年GDP将受0.1%-0.2%的影响,2019年GDP将受1%的影响。但争端仍可能升级,至少短期内难以达成和解。

资金紧张最显著的表现在债市。2018年年初至今发生28起违约,涉及10家新增主体(包括5家上市公司),已相当于2017年全年水平。企业债与政策性金融债之间的利差持续扩大,企业债净融资再现负值,份额降至不足1%。

债市之外,资金紧张也时有耳闻。一些地方政府情况不乐观,之前靠激进负债而膨胀的企业,因通道全面受限,不论行业规模,似乎都有断档风险。

尽管困难重重,去杠杆是正确方向,不应轻易妥协。早在2011年,政府就注意到了去杠杆的必要,努力却屡屡半途而废,最终导致非金融部门的债务余额飙升。当然,坚持去杠杆的同时不能低估风险,做好防控同样必要。政府的关注点应放在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上。

可容忍的是,部分前期经营冒进的企业遇困(这正是去杠杆的题中之义);需防范的是,金融系统功能失灵或信用受疑。

银行担心增长放缓对资产质量的负面冲击而不愿扩大投放,这是正常的。政府很难恰好地干预,但可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向银行注资,确保有意愿放贷的银行不因资本充足率而掣肘。一些城商行和农商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较低,地方政府可考虑注资或引进私营部门投资者以多元化其股权结构。二是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和不良贷款核销,尤其是因地方政府基建举债形成的不良贷款,以及短期内偿还可能性不大的不良贷款,这能让金融系统减轻包袱,为新增贷款腾出空间。

严控地方债务、避免无效基建,不能动摇。2012年至2016年,中国基建投资年均复合增长18%,远超GDP增速,但一些基建项目回报堪忧。以公路为例,2010年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总收入约2860亿元,支出约2830亿元,盈余近30亿元;到2016年,支出由于债务偿还剧增到8690亿元,缺口超4000亿元。如今中国的基础设施已相对完善,负债率却处于历史高点,与1998年和2008年情况十分不同,再大搞基建空间有限。

资管新规较讨论稿已有宽限,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不应再放松。据我们测算,2010年至2016年间,表外非标贷款占GDP比例从16%升至33%。影子银行活动中,借贷方、资金投向缺乏透明度,资本金约束缺位,监管当局无法看清这些行为,更无从合理监控与管理,出现大规模违约时很可能触发系统性风险。

房地产市场也没有放松余地。房价取决于当地经济和居民收入,但房子在中国被作为储蓄和对抗通胀的工具,甚至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早已超过合理范围。

当下市场对房价的预期高度一致,单边看涨,一旦调整出现,很可能引起恐慌抛售。

决策者应对各种信号保持敏锐和清醒,综合研判经济形势,保持定力而非匆忙掉头。只要不出现大规模失业或通缩信号,增长慢一点不是问题,盯住GDP无异于刻舟求剑。政府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应是确保增长虽然放缓,但不致扰动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

更多金融市场分析,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