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1

2024开年以来,市场不太友好,我很难找到一些角度去写文章,输出自己的观点;没有动力,想着在投资上躺平;读一些书籍,难以获得投资中需要的自信,怀疑自己围绕在脑海中。
春节以后,学业上比以前轻松了一些,有了闲暇时间可以去观察基金、市场了。
先从自己在韭圈儿做的组合聊起,《现实不如你所见》和《洞见》。三年以来,组合业绩持续低迷,大的方向上,错过了小微盘、周期、红利等策略型的布局,停留在了上一个牛市的思维中,忘记沉没成本,“清零”思考,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现在,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于长债、QDII和红利资产。对于这三类,我大概也会像微盘一样,要信早信,要么“永远”不信。投资者总会为自己买入当下的好资产,提供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接下来,聊一下组合今年来的调仓。

现实不如你所见,2年半的时间,证明了此前对于港股投资价值的误判(兴全沪港深),此次调仓增加了小盘成长风格的指数,东证优势成长,聚焦成长和动量因子。适当减少价值风格的持仓。

< 近日,看到 @莱言维语 的一条帖子,提供了一张近一年维度的基金评分榜,涉及大量的红利/价值基金,成长风格几乎没有。

@大马哈投资文章中所言,现在,成长风格的主动基金选择面临两个难题:在近几年震荡下行的市场下,成长风格的经理,会偏向红利/价值,以应对大幅回撤,影响后市弹性;即使风格保证不漂移,成长风格的业绩本身不好,在配置时会对投资业绩有所顾虑,再加之几乎无路演沟通,没有信任感。

排行榜上,我更多的是从逆向角度思考的。正如在2020年末-2021年初时,有选择性的关注价值基金,从实际情况来看,我配置的时间长度不够,没有完全享受到全部的行情,没有大输。

这就是为什么此次调仓,选择了东证优势成长指数基金。>
洞见,经过多年的验证,港股主动基金很难跑赢指数基金,考虑到港股当下的赔率,选择给予一定的仓位配置(易方达中证港股通100),调低对医药行业的配置(大成品质医疗-邹建)。

港股,依然是心头痛,还是“沉没成本”的思想在作祟。汇添富张韡在医药的投资业绩还是可以的。

总体而言,洞见的风格明显倾向成长,现实不如你所见偏均衡配置。

笔者认同中庚陈涛在2023年报中的一句话:现在权益资产具备系统性、战略性的配置机会,跨期投资风险低,具有很强的右偏分布特征,隐含回报是极高的,是最值得承担风险的大类资产。

所以,个人选择等比例配置两个组合,全仓权益,相信常识。

周期,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待全部年报或者一季报披露后,可能还会有调仓。

面对震荡的市场,每周跑一小会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暂时忘掉一切烦恼[笑]

风险提示:本文的观点和内容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记录个人在投资方面的成长,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全部讨论

03-27 20:05

不知道是因为红利税的问题,还是样本太少缺乏多样化的基金经理类型,港股基本是偏成长或者说轮动型基金经理,这两种基金经理遇上港股喜欢把单向行情推到极致的环境,就很依赖大行情提供个股行情的持续性——偏偏港股这几年没有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