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持仓基金的再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个组合中,我对邬传雁的期望是他能找到未来伟大的公司,现在他遇到了和2018年几乎一样的困境,不知他这次能否判断对?

韩冬,(从目前业绩来看,他对持仓的股票判断是失败的),他与邬传雁的业绩相关性较大,方法论有一定相似性,注重企业家精神,但他更倾向于遇到阶段性困难的行业,目前的持仓的是困境反转,这种方法牺牲效率,也可能落入价值陷阱,从二季度的操作看,他开始了主动判断市场,不知这是否会改善他未来一年的业绩?

王明旭,重估值,使用的也是困境反转策略,伴随着经济慢复苏的预期,航空板块会展现它的高弹性吗?银行股能改变投资者的对它的态度吗?绿电最近比较火。

梁跃军,产业趋势,大仓位在碳中和的方向,这个板块目前进入到了炒小炒新的情况,预示着一定的危险,不知道他能否跨越周期,寻找到真正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公司,穿越周期?

【在梁跃军发行碳中和基金的路演中,我认为这段话是最重要的:(它涉及对未来中国产业趋势的研判) 第一个领域在数字经济,包括半导体、互联网、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第二个领域是绿色经济,包括碳中和、碳达峰相关领域。第三个领域是生物经济,包括农业、生物医药。这和它们背后的科技创新是分不开的。这几大领域推动了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也就是离不开科技创新。

数字经济最核心的是上游的半导体,从全球的产业链角度来看,我们在半导体并没有绝对的话语权,特别是在中美冲突加剧之后。最近美国还在半导体领域对我们进行一些新的制裁。从投资的角度看,这是个风险因素。

生物经济领域,我们过去几年在种子、农业的上游也做了很多的研发和储备,但和全球巨头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生物医药伴随着CXO的大火也有比较大的表现。但在真正的原创性方面,中国离世界巨头还有些差距。

绿色经济应该是产业优势最明显、长期空间最大、面临的投资风险也相对较小的领域。】

陈文,均衡成长,如果未来新能源迎来估值杀,他会这么应对呢?最近,他在支付宝的基金宣传还是很多的,淳厚信睿的规模不可避免的会增加。如何应对突增的管理规模?

林翠萍,我还是信任的,关键是港股的表现?对于港股,我倾向于屏蔽所有对港股的观点,任何市场,涨起来总有很多理由,跌下去,理由也很多。等持有期过后,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