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2022年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布,排名第一的还是它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4喜欢:2

重楼    人民健康论坛    2023-03-26 15:00   

2022年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于日前发布。

结果一点儿也不意外。

2022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怀疑药品218.5万例次,按照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品、中药、生物制品的占比依次为82.3%、12.8%、2.6%。

2022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怀疑药品33.9万例次,化学药品、中药、生物制品的占比分别为87.4%、5.9%、5.0%。

也就是说,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主要为化学药品,其占比远超中药,并且在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占比中,化学药品和中药,一个占比往上走,另一个占比是往下走的。

在“中药监测情况”部分,报告还指出,相比2021年,2022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增长率为2.1%,严重报告为5.8%,低于总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严重报告占比。从总体情况看,2022年中药占总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仍需注意用药安全。

该监测报告,从样本量(202.3万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样本覆盖区域(全国97.8%的县级地区均有报告)、报告单位(来自医疗机构的报告占比87.6%)等来看,是准确的,是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

这就与许多人日常的印象不同了。

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药品的不良反应更多集中于中药,并且聚焦到了肝损。

典型的莫过于刚刚过去的冬天,在11月底12月除时候,某肝病主任直接称吃连花清瘟造成了肝急性肝衰竭,光她经手的就第三个了。

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各种人都有各自的不满,而有些媒体、医院却不辨寒热,一概推荐连花清瘟,甚至某些西医主导的方舱直接给病人一盒连花清瘟且告知爱吃不吃来应付,作为中医药参与治疗的“证据”,自然连花清瘟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这药自然是好药,但是使用的时候一定得辨证,像全民过峰的12月1月,大多数都是寒症——用了连花清瘟只会起反效果。笔者对医药资本在背后的推动以至于有段时间铺天盖地只有连花清瘟,和某些人的敷衍了事同样不满,但一码归一码,得讲道理。

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的监测:

截止2022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械安全警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说明书修订公告”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等药械安全性提示均未曾涉及到连花清瘟。从目前监测情况来看,该品种的风险低,且该品种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用药安全方面的提示已较为充分。

究竟是老太太所在的医院没有上报?还是老太太没说真话?亦或是,上报之后被神秘力量给掐除?

后来,老太太出来辟谣说,自己压根就没发过那篇文章,自己的账号被盗了。

真是奇也怪哉!

这种偏见,在某些人那里根深蒂固。

去年8月份,某诈骗团伙用土豆粉蜂蜜等搓成丸子当中药来骗人,当案情告破后,某知名三甲医院的西医大夫是这么评价的:“有良心的诈骗犯啊,减少了肝肾损伤的风险。”

其背后的意思,就是说,中医是没良心的诈骗犯,中药对人体的益处,连马铃薯都不如。

中医许柏杨也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他的病人跟他说,另一知名三甲医院的医生说喝中药会引起肝肾损伤。这话气得徐大夫直骂,放他娘的屁。

以徐大夫个人的统计,他看了十万以上的门诊量,还没听说有一个病人吃了他的中药有肝损的;有些不孕不育的一吃就是半年一年,检查肝功能也没问题;有几位治好的癌症患者,吃了三年以上的中药,如果有肝损,按他们的身体底子,早就吃中药吃死了。

这倒是与去年7月间,药学学报”公众号那篇《首个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调查报告出炉》的数据相吻合,文章指出:

调查分析显示,在2012~2016年DILI-related ADR(药物性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报告中,化学药占94.5%,中草药占4.5%,生物药占0.8%,其他占0.2%;DILI-related ADR报告频次前50名的怀疑药物均为化学药和生物药。在化学药中,抗生素、心血管药物、抗肿瘤药位居前三位,其中抗生素以抗结核药为主,抗结核药的DILI-related ADR以欠发达地区为主。

中草药连报告频次的前50名都没排进去,并且化学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报告占比高达94.5%.

这份报告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合作,利用信息技术,从2012-2016年600余万份ADR(药物不良反应)数据中筛选出了DILI-related ADR报告(药物性肝损伤报告)94593份,建立了国际最大的DILI-related ADR专业数据库,首次开展并完成了中国大陆DILI-related ADR调查,得出的结论。

同样令人深思的是,在临床上,70%的中成药是西医给开出去的。

这就又回到了本文最初提到的2022年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报告在中药一节是这么总结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中药,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如果不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或者辨证不当、超说明书功能主治用药,可能增加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风险。

一言以蔽之,减少/避免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要害在于辨证得当。

一个例子,可以从侧面印证这意说法。如果辨证得当,中医药的介入可能不仅不会伤肝还能保肝护肝,这事发生在2020年初的上海。

说真的,笔者实在搞不懂,那些为黑而黑的西医医生,究竟是不读书不看报,不追踪行业的前沿动态,还是纯粹是屁股坐歪了,心也黑了?

$同仁堂(SH600085)$ $以岭药业(SZ002603)$ $天士力(SH600535)$ 

全部讨论

2023-03-27 05:22

西医有几个合格的大夫,要不就是无能力无良心的,要不就是有良心无能力的。有良心有能力的人压根不会选择学西医。中医不但讲辨证论治,好的中医还会给你讲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这才是病的根源。让你不生病不长病才是高手。这就是防未病范畴,每一个人体质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天生就是肝火旺,那就得注意相对于的养生手段,有的人天生就肾水不足短命,那也有相应的养生手段。合理的养生手段才能延年益寿,活到120岁都能自理才是每个人的终极目标

2023-03-27 09:09

心黑了,谁也没有办法!

这群吃里扒外的卖国贼中医黑,就该抓去给美国佬德特里克堡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