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摘牌的反思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昨晚,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纳斯达克交易所通知瑞幸咖啡必须摘牌,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暗自庆幸提前抛售了瑞幸的股票,有人马上想起了自己手机里那1.8折优惠券,甚至很多网友都开始“幸灾乐祸”——毕竟割美国股民的韭菜,补贴中国人喝咖啡,这样的“良心”企业现在已经不多了。

可能是康美药业事件让我们觉得,财务造假好像不是个事儿,对于一个曾经的千亿市值公司来说,60万罚款仿佛也就是罚酒三杯罢了。这可就大错特错了,对于上市企业来说,财务造假是一个极其严重的丑闻,一旦曝光会使得企业面临巨大的名誉风险,许多大名鼎鼎的企业也就此轰然倒下。

90年代初的Kidder Peabody公司利用政府债券估值的漏洞,两年内虚增了将近3.5亿美元的收入。导致成立超过130年的公司被收购后在历史上消失;本世纪初轰动全球的安然财务造假事件,不但让这家千亿资产规模的能源巨头宣告破产,更是连累了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直接倒闭——要知道在2000年前,全球有五大会计师事务所,而非现在的四大!

层出不穷的欺诈造假事件,让我们看到了金融世界黑暗的一面。不过也有人为瑞幸咖啡辩解——大量的咖啡补贴,不是从创始人自己的腰包里掏,绝大部分是投资人的资金,投资人当然希望企业盈利越快越好,从而给到创始人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财务造假可能也是迫不得已。虽然这个辩解听上去像是在博同情,但却无意中提醒了我们——欲速则不达。瑞幸咖啡当年的IPO创造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最快记录,谁也没有想到,很有可能如今会以最快速度退市!

瑞幸咖啡的“快”,不禁引起我们的反思。生处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仿佛一切行业都在以快取胜。现在开饭店,老板们最关心的早已不是菜品的质量,却无一例外各个都在研究如何让自己的店搭上“网红餐厅”的招牌——没曝光率,怎么能快速收回成本?;培训行业的老师关心的早已不是学员是否真的掌握课程内容,如何讲段子,如何打造人设才是重中之重——学员开心了才会续费,老师变身网红更能快速吸金;银行理财经理早已忘了自己的职责是为客户做最好的资产配置——哪个产品返点高就推哪个,不然怎么快速升职加薪?

然而,结果却并不如人意。所谓的网红餐厅,存活超过两年的只有10%,新网红层出不穷,老网红只能死在沙滩上;精心打造的网红名师,学员除了段子什么都没记住,考试通不过,自然口碑越来越差;越来越多高返点产品的暴雷也使得理财经理的客户流失越来越严重。金融世界同样逃不出这样的法则,只要看看我们的上证指数就明白了——狂欢之后,总是一地鸡毛。

也许换一种模式,不再那么急功近利,不再大量发补贴,不再涉及各类造假,而是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杯咖啡,瑞幸或许还能东山再起。时间能冲淡过去的瑕疵,也能使得我们再次沉淀,如同最好吃的餐厅从来都不是装修精美的网红餐厅,而是隐藏于各条小巷中经过时间历练的百年老店。瑞幸过去这两年走的太“快”了,只有慢下来,真正提升品牌和产品的内在价值,摒弃过去的贪婪和虚假,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民族之光。

$瑞幸咖啡(LK)$

如果您恰好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财经8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