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国又玩不起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5喜欢:2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1812年夏天,一艘客轮被英国护卫舰拦下,船上的人被临时关押到了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英军基地。

船上的人是美国商人弗朗西斯·卡伯特·洛厄尔,他刚刚访问英国并参观了那里的纺织工厂。

当时的英国禁止出口毛纺织业和丝织业的机器、发动机、工具等,连纸张都不行。

所以他们很少允许外国人参观本土的棉花加工设备,但架不住洛厄尔当时是波士顿布料进口行业的大佬。

他一走,英国方面就收到情报,说洛厄尔有盗窃动力纺织机械设计图案的嫌疑。

英国海军把他的行李里里外外搜了一个遍,也没找到线索,只能放他回了美国。其实,洛厄尔把设计图案记在了脑子里。

回到美国,他设计并建造了美国第一台动力织机。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说过:

一个人在到达伟大的顶峰之后,会采取一种常见的聪明手段,即把自己攀高时的梯子一脚踢开, 免得别人跟着他上来。


当年的英国生怕自己的地位被小弟抢走了,一个劲地防着对方。

当时美国人把英国佬的毛皮制帽改成了宽边海狸皮帽,没想到很受市场欢迎,马上把英国皮帽挤下了架。

这就让英国那些 “高级制帽商行” 很不高兴,后来美国就被禁止出口海狸皮帽。

美国人搞什么,那英国佬都玻璃心。

美国人想搞新轧钢厂,英国佬不许,搞得美国人那时候只能生产低附加值的生铁和条铁。想生产高附加值的钢产品,那就是妄想。

最疯狂的时期,美国人一搞制造业,英国佬就神经衰弱,干脆就一刀阉割了它。

有一阵子,英国佬禁止美国从事一切制造业,哪怕是一颗马掌钉也不行。



别看美国人现在牛逼哄哄,以前也是被英国佬摁在地上摩擦。

回过头来看,它现在动不动朝别人挥大棒的动作,非常像过去英国佬欺负它的样子。

说起来几乎每个国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先是被打压,然后是偷偷模仿。

往上查三代,大家谁还不是靠模仿、山寨、组装起家的?

以前英国品牌比较牛,又不允许别人随便打它的招牌,德国公司就把一些产品的零部件运到英国,在英国当地组装。

一家把大量缝纫机出口到英国的德国公司,就把英国商标标在显眼位置,将“德国制造”几个小字标在缝纫机踏板下面。

没有6个纺织女工一起将缝纫机放倒, 那几个字永远不会被发现。

所以到今天,咱谁也别嫌弃谁,谁也别笑话谁,谁也别不服谁。大家都是产业转移里的玩家,区别只是入局早晚的问题。

二战后,全球又经历了四次产业转移,先是从美国到日德,再从日德到亚洲四小龙,后来就到了咱们内地。

一次产业转移,就会出现一个制造强国。

没有产业转移,新玩家不可能迎来大规模的国际合作,不可能重构与完善自己的产业链。不管咋样,还是应该感谢老玩家们把这根接力棒递给了咱们。

当然,这些如狼似虎的老玩家也不是什么善茬,更不是什么圣母。每一次产业转移,实际上都是老玩家打压新玩家,新玩家完成逆袭的过程。



一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老板曾经跟斯基吐槽,那时候从日本买的设备要是坏了,只能找日本人来修。好吃好喝招待不说,修一次代价惊人。

还有一家公司买国外厂商的数控机床,明明是买方,但机床的安装地点、使用人员、用途,都得被对方限制。

如果擅自挪动机床或生产其他产品,机床就会被厂家加密锁自动锁死。

设备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对方还不用负责,妥妥一个小霸王。


就这种玩法,哪个新玩家愿意一直被打压,一直当小弟?更何况现实条件也不允许。

一开始,大家能合作愉快,是因为市场够大、劳动力够多、人工够便宜,锁定一个行业大多能赚到钱。

但市场会越做越小,人工会越来越贵,这时候的小弟要么被抛弃,要么趟出一条自己的路。

新玩家一旦过于强大,老玩家的安全感就会消失。无论产业转移来回多少次,这个怪圈都是跳不出去的。


其实,比起当年英国连一颗马掌钉都不让美国制造,美国还是愿意把新玩家从青铜带到王者的。只是再往上带,那是不可能的。

用咱们的大白话说:

带大徒弟,饿死师父。


师父留的杀手锏,那是不允许偷学的。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其实也逃不出这种简单的逻辑。

所以,中国能生产全球80%的节能灯,美国不慌;中国能生产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美国不慌;中国能生产全球60%的水泥,美国也不慌。

但中国要搞芯片、搞底层技术,它就慌了。

说到底,这是踩到师父的底线了,再踩下去就够得着师父的饭碗了。



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讲的是利益。

其实,2018年以前,美国还没把火力对准我们。

从数据来看,美国对我们的制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7年至2007年,11年间共制裁了21个实体,平均每年2个实体(其中有8年为0)。

第二阶段是2008年到2017年,10年间共制裁了174个实体,平均每年17个。

第三阶段是2018年至今,近4年间共制裁了431个实体,平均每年108个。

2018年,值得划一下重点。

这一年,华为余大嘴放狠话:

华为将在三年内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并表示在五年内,华为手机将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5%。


没想到这一年夏天,余大嘴的牛皮就实现了。

华为第一次超过苹果,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这一年,中国云计算市场,阿里云一家占了45.5%的份额;在世界云计算市场,阿里云也能排到前三。

美国一家叫“甲骨文”的公司,它的云服务在中国直接排到了十名之外。在世界云计算市场,它只配被归入“其他”类。

对这家过去曾经很辉煌的全球巨头来说,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更强。




以前,有个黄金组合叫“IOE”。I是IBM,O是甲骨文,E是EMC。

这三家美国公司的小型机、数据库和存储设备,曾经垄断了全球大公司的IT基础设施。

中国的很多关键领域,比如金融、电信、能源系统,尤其是各大银行,一度极为依赖IOE。通过IOE,美国可以轻松获得我国的经济、金融、国家安全数据。

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外包员工爱德华斯诺登透露,美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对任何在美国以外使用美国科技公司服务的客户进行网络和电话监听,获得大量关键数据。

阿里是电商平台,手上拿着天量的中国用户数据和交易数据。如果用IOE,这些数据就可能被美国政府掌握。

所以阿里开始了“去IOE”计划,先是自己内部去IOE,完了又帮金融系统去IOE。

这样一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IOE组合元气大伤。

阿里还搞了一个达摩院,一门心思要加强前沿技术和基础科研投入。这对于美国而言,是不能忍的。

美国当年搞农业,英国是不会阻止的;一旦它动了制造业的念头,那就是太岁头上动土,活腻了。




英国人亚当·斯密当时说,美国这种国家,注定要依赖农业,成为一个像波兰一样的国家。

人家就是想劝美国人:

老老实实种庄稼吧,你们粗手粗脚的不适合发展工业。


美国人也一样,咱们老老实实搞加工,他们也会假装很和善;但咱想搞搞底层技术,就犯了它老人家的大忌了,那等于撬了人家的保险柜。

所以,现在的美国人就像当年的英国佬,已经被咱的动静搞得神经衰弱了,安全感全无。

先是把一大批中兴、华为等中国市场化企业,拉入了实体清单;还拉着加拿大,以“欺诈罪”的荒唐罪名,逮捕了华为集团CFO孟晚舟,扣押长达三年多。

2020年3月以来,他们还把40多家中概股企业拉入 “预摘牌名单”。按照它定的条件,很可能所有中概股都将进入名单,引发中概股动荡。

这时候,美国也不装了,打压的动作越来越露骨。2020年3月15日,摩根大通一口气下调了阿里腾讯百度等28只中概股的评级,而且一打就是打“骨折”。

2021年,4名美股投资人还向美国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发起针对阿里的集体诉讼。今年4月,他们还把马云列为新的被告人。

所以,别看大国怎么说,要看大国怎么做。

国与国之间也别谈感情,伤钱。你看蓝翔技校老板那一家子,亲人和亲人之间还互相打脸呢。

人家也是从小徒弟熬成大师父的,咱别开上帝视角,就一门心思、踏踏实实、扎扎实实搞技术。咱就学学当年的那个美国小徒弟。

1930年,美国联邦政府的研发投资只占研发投资总额的16%,二战后,这个比例就蹿到了1/2 - 2/3。

当前,美国在计算机领域、航天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虽有所下滑, 但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如果没有联邦政府的国防研发资金支持,这些产业根本不会出现。

咱的互联网公司虽然一开始毛病也不少,但现在搞底层技术也逐渐成为一把好手。

要不然,美国佬也不至于慌成这样。

全部讨论

2022-05-07 09:33

讲的有些道理,但论据都找有利于论点的史料堆砌,难免有失偏颇。制裁的动因也许是论点所提及的,但不是根本性的原因。

2022-05-06 10:00

真正的玩家都是愿赌服输,老美这是掀桌子输不起了。[好逊]

2022-05-06 09:59

2022-05-05 15:30

为什么这个公众号变成这样了 我真羞愧还向朋友推荐过

2022-05-05 14:51

所以说老美其实也还算可以,不算太坏。起码比起他的前辈。所以我们发展强大的同时,能合作共赢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