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好人,不知道有多么幸福——东方甄选和梁晓声对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3

这篇俞敏洪、董宇辉和作家梁晓声的访谈发生在2022年的10月,我今天有缘,一共听了3遍,其中很多细节让我非常感动,于是手录其中的精彩部分(小标题是自己加的),并用工具做了错别字校对,以示对“东方甄选”的尊重。如下是正文:

1、做一个好人,不知道有多么幸福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在一个时段做了小人做的事情,过程中一定不会特别幸福,不会有快感的。当他的小人行径得逞的时候,有一个时期会是那样,但是以后他会发现身边聚集的都是和自己类似的人,他会发现有那么多优秀的人会离他而去,或者他想接近这些人都不可能。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才情有多少,哪怕这些都很一般,但如果我们是一个向上向善的好人,就会发现,尽管自己很平凡,但是也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和我们成为朋友。生活可以贫困一些,挣钱可以少一些,住房可以小一些,因为这些并不能心想事成。当这些物质条件都不满足的时候,友谊本身也是财富,是不动产。

当然在当今,友谊可能不像从前那样容易固守,但是我们也像古诗中说的“自来自去堂上燕”,我就是我,就是这样的我。愿意接近我的人,你给我温暖,我也给你温暖,这温暖多好,我们很享受这温暖;不久你走了,我祝你到另外的地方,和另外一些人成为朋友。不过我这里还会来人,我也还会有新的朋友。

2、彼此温情,是人世间值得留恋的最后理由

在非常时期,比如我的中学母校,我的语文老师曾经也被剃了鬼头,也会脸上浮肿,实际上我不是他班里成绩最好的语文学生。但那个时候,你所有在书中读到的那些好人的声音仿佛在你耳边说:你应该那样做。那就退后一步,给老师鞠一躬,然后说:“庞林老师,问你好,我们全家都问你好,尤其是我母亲嘱咐我问你好。”这件小事对于当时的他非常重要,他会知道,原来我的学生们不是那样看我的,他们心里依然保留着什么样的对老师的一种关系。直到他退休以后,还说,这件事我一直记得。

而我们自己也被别人这样对待过,帮助过。

恰恰是最普通的人们,我们所说的抱团取暖,并不一定是肢体上像企鹅抱在一起来抵御严寒,也不一定是在物质匮乏的时候所给予的物质,有的时候在特定的时期下,拍一下肩膀,一个我很在意你的感受的眼神,触一下手,那都会使对方感觉到,他对这人世间还有留恋的理由。再进一步说,有时候你这微笑的理解,同情和善意,都会挽救一个人想寻死的念头。

3、小说的的生命力与在于“代入感”

俞敏洪:一本小说的生命力,在于读者的代入感。我读你所有的小说,会把中间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命运,他们的成长历程,他们在那个时代经历的酸甜苦辣,会感觉到这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觉得这就是小说的生命力。哪怕百年千年以后,只要人类还在,读者去读这本小说的时候,依然有带入感。

从这个角度看,读帝王的小说,读者的代入感就会差一些。

备注:怪不得我自己读外国小说没感觉呢,原来是因为没有代入感。

4、梁晓声谈自己学生的故事

案例一:

我也教过几名台湾的女学生,她们写作文要写繁体字。繁体字的笔画比较多,写在格子里会把格子撑满。我有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们,因为她们在写错一个字的时候,不是有涂色笔嘛,她们就会把错字涂的工工整整,像一小块白瓷砖一样。你会感觉到她们对自己的卷面非常认真。

而我们大陆的学生们,尤其觉得和我关系熟了以后,无论是现场考试的卷面,还是作业的卷面,都十分潦草。

所以你会看到在不同的教育下,治学的严谨、认真的程度,都会不一样。台湾同学对自己交的作业有这种认真劲的。

案例二:

有一次我出了一个作文题:雨。

这道作文题是三道题的最后一道,是为了给那些对写作文有逆反心理的同学预备的简单的题目。但是我收到的卷子里有三页纸,潦草到力透纸背。有些字,我不拿放大镜是认不出是什么字的。但是我总归还是把作文看完了,我给了作者99分。

上课的时候我问大家,你们从卷面看应该给多少分,然后再说内容。这个同学一开始就用粗话说“这他妈的算什么作文题?我从五年级就开始写这个”。接下来他讲到之所以反对这个题目,甚至对“雨”这个字都非常的反感,是因为他在高考之前,他的爸爸在园子里种菜的时候,连着旱了几天不下雨,爸爸没有办法就骑自行车到镇上,花200元雇了一辆洒水车。等洒水车来的时候,天阴了,要下大雨。他的200元钱就白花了。

在雨中,父亲望着天空时那种cheng愣的感觉。作者想不就200元钱嘛,至于这样吗?母亲跟他说,孩子你不知道200元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爸爸妈妈摘一手推车菜拉到镇上全部卖掉也只能卖100元,我们就是这样帮你准备好了学费。

从那以后,作者对下雨有了特别的敏感,会引发联想。我觉得这名同学能把这么真实的情感写到作文中,但就这一点,就值得肯定。要知道,在大学里,很多同学不愿意说自己的父亲是菜农。写作本身的这种真情实感,是最珍贵的。

案例三:

我们班里还有一位女同学,姓田,田维,出了一本书叫《花田半亩》。

她每次上课都很自觉的坐第一排,而且没缺课过。她现场考试、还是作业都是工工整整的。但是有一天我去上课,发现她没来,后面连续几次都不见她。后面同学跟我说她得了白血病,已经走了。

正因为她知道自己的生命那么短暂,才对上课这件事是那样的认真,那样在乎。那时候她的生命随时都可能终结。后来她的书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我作为一个老师,和她有师生之情,也是一种缘分。

原始视频在此:

网页链接

$新东方在线(01797)$ $新东方-S(09901)$ 

全部讨论

2023-02-21 13:44

做一个好人,无比的快乐@cowboy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