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炒股生涯(一)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看到雪球上球友讲述各自的股票投资经历,手也有些痒痒。其实我是有过一段靠写字混饭的经历的,但因为好多年都没动笔了([捂脸]懒?or过了不用靠写字吃饭的阶段?),写的有些看不下去,各位球友见谅[捂脸]

掐指算下,从2000到2020年,也有近二十年的炒股经历,算是棵老韭菜了。这中间,关注+操作的“临床时间”约十年,“隔岸观火”或干脆远离股市约十年。

大概分三段,首次入市(2000年到2002年)时,因为本金少,小亏。二次入市(2004年9月-2008年)时,运气好,赶上了百年一遇的“股权分置改革”,引发世纪大牛,狠狠的体验了一把股市赚钱的快感,顺带脱了贫,还掉2000年的房贷顺便又在 08年加了把杠杆加套房并退出股市。原因是08年5月进入一家创投公司,接触一级市场后,开始对浮躁的二级市场感到厌烦。这一离开,就是近十年。直到2017年,创立了投资公司,不得不再次关注股市。这十年,错过了中小板、错过了创业板,错过了2015的杠杆大牛,当然也躲过了大牛之后的股灾。2018年,因为公司业务调整,被迫又重回股市,慢慢地,又回到曾经熟悉的市场……

初入股市(2000年初-2001年初)

1997年7月,大专毕业。家里托远房的亲戚在老家县城一清水衙门找了一份事业编公务员工作。因为挣的不够吃的,又跑回上学的省会城市,找了份记者工作,挣的劬勉强够吃的,熬了一年多,终于在上个世纪还剩三个月的时候,决定南下深圳,投奔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太太)。在经历了一天一夜,闷罐绿皮火车+连空调都没有的大巴后,辗转从中原省城经广州抵达深圳。那是1999年的国庆节的前一天晚上。

因为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加上读的大学太一般(虽然号称省内工科为主综合高等院校,但出了省内无人认识),读的又是一个速成的万金油专业,靠专业找工作几乎痴人说梦。在深圳一晃就到了年底,其间也短暂找到一些正经的或不正经的工作,还被骗了几次。路过宝安北路的某证券营业部,看到红红绿绿的电脑屏幕(后来才知叫k线图),感觉很高级的样子。

挨过千禧年新年后,厚着脸皮拿混报社的经历+发表的豆腐块,找到一份“互联网编辑”的工作,混入一家当时算响当当的证券投资资讯机构。在这里,阴差阳错开始我的第一次炒股经历(根本不能叫投资)。

插播一下背景:我工作的这家深圳公司(北京海融资讯系统有限公司,有兴趣的可以查阅),总部在北京,原本是从事股票投资分析软件的开发及销售的,据说还曾给证监会开发过软件。互联网大热的背景下,开始大举进军互联网行业,公司引入中国证券市场教父级的大佬、第一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先生掌舵出任ceo,上线了“158China.com海融证券网”,并迅速做到证券资讯类网站第二名(记得第一名好象叫“证券之星”)据说还从海外融到了美元资金,一时风头无两。融到风险投资商给的美元后,开始狂疯烧钱:扩容办公室,扩招员工,让我这个证券业小白,借着出作海融证券网“编辑”岗位的机会,成功混入革命队伍,误打误撞进入到证券这个行业。

现在回想起来,我能进入这个行当,还真得感谢上世纪末从美国刮起的互联网风潮。她引发泡沫,开启幻象,一切都美好,一切都那么乐观。关键是,她让我这个当时穷到站在深圳的深南大道上,都感觉给特区抹了黑的二十五六岁小伙子,在新的世纪第二个月,就拿上了近4000元左右的月薪,开始拾起了曾经的自信。当时我在深圳南山核心地段买的房子,不过才4000元左右一平。我真心感谢互联网!感谢泡沫!(两年后,互联网泡沫退去,公司迅速被和讯网收购,则是后话了。参阅:海融前任CEO夏耘:海融“卖身”和讯是个悲剧

由于网站的内容一直由北京总公司负责,根本轮不到我这个深圳分公司的小编。为了留下来,我默许了当时的老板赵哥的安排,调了岗,做起软件销售+咨询客服+软件安装。在这里也顺便感谢一下赵M大哥,让我竞争激烈的深圳,站住了脚跟。

公司原本也没几个人,大家工作内容都差不多。我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所以当时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危机意识+工作需要+年轻,我开始系统学习证券相关知识。从最基础的k线图(哈哈,这下也可以体验一下曾经以为很高级的感觉了[赚大了]),到kdj、macd,布林线、乖离率……一年左右时间,我把股市相关的技术分析指标,从公式原理到运用,全都系统的研究个遍,顺便帮赵总打下手,兼起公司客户培训工作,每周末要给新老客户讲一个小时的技术分析课程。大半年时间,讲义记了厚厚一大摞,感觉自己nb得不行。

试水

股市就象是一扇有神力的大门,一旦打开一条缝,便会让人着魔,欲罢不能,感觉梭一票太对不起自己这份近水楼台的便利。终于,在攒了2个月工资+销售奖金(俺销售业绩全公司第一)大概56千元(这几乎是当时的全部身家了),和老婆简单一商量,借了个证券账户,入金、开撸,完全忘了每个月还有奶粉尿片要买,还有房贷要还。

1999年下半年,股市刚刚经历了“5.19”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1000点冲到1756点的历史新高后,回落到1350点附近。

千禧年的第一个元旦过后,大盘又再次井喷,短短五个交易日即冲到15%的涨幅,短暂休整后,即开始向2000点进发。

听了5.19行表中的太多故事,当时的情形,只要在公司名字后面加上.com,股票就会受到股民的疯狂追捧而翻番,比如明星股上海梅林从2元翻到13元,让无数股民一夜暴富。我入市大概在2000年3月份,大盘尚在1500-1700点之间盘整,蓄势待发。凭着对技术分析和各类指标的“专业研究”的迷之自信,借着互联网泡沫的迷幻,终于第一次出手。

现在回想,因为年轻,无知无畏,因为年轻,做事冲动,连带智商掉线。几科科就是个傻X,虽然最后没有买在山顶,但也差不多是后半场了,赚钱的快感(其实也没赚到多少钱,最多1000多2000?)还没品味明白,市场的鼓点就结束了。当时买过的股票,现在都已不记得了。只记得最后割肉离场,亏了2000多元。毕竟穷,亏不起。不过,这次的失败让我明白了靠股市赚钱不靠谱,还是得老实工作。

一年后,公司被和讯网收购,我也暂时离开了证券行业

结论:以当时的视野和认知,失败几乎必然,不然,那些征战多年的老股民早发财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