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IVD大厂的生死之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2151-2期文章

来源:体外诊断价值圈

作者:陈木荣

疫情后,生化免疫流水线招投标非常多,这场争夺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10年国产品牌能不能从下沉市场全面进军高端等级医院。

天时、地利、人和正在形成

一、未来10-20年,中大型实验室的设备格局已经明确,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成为大势所趋。检验科管理者、医院决策人对国产企业的认知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二、未来等级医院中大型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格局,不会短期内发生彻底的改变,尤其是免疫检测技术。因为利益格局没有被打破,头部企业都还是围绕化学发光、生化诊断、流水线进行市场争夺战。

三、当年化学发光替代时间分辨的技术路径替代,是源于头部外企都在大力发展化学发光和流水线,国产企业在2013年前后也开始加大国内市场化学发光的布局。时间的沉淀、国内检测技术的进步和配套产业链的不断成熟,才有了当下国产企业抢占流水线高地的资本。

四、基于质谱、流式荧光技术的当下市场格局,头部阵营在国内明显没有大松动,化学发光依然是头部企业的大方向。况且化学发光技术在国内还有很长足的发展后劲。

五、生化免疫流水线的装机,不仅仅只是一条线体的事情,对于当下头部企业多产品线发展的格局下,流水线代表了进院的顶层关系,后续的产品渗透也给企业带来想象空间。

六、国产流水线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发光,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提升一个是头部企业砸钱研发,一个是国内CDMO的崛起。目前来看,都和外企有差距。只有国内化学发光技术高质量发展,才会带动生化诊断仪在等级医院的进一步国产替代。

可见,流水线之战,是技术和产业链配套的比拼,缺一不可。从市场端而言,流水线装机可以分担集采背景下企业的增长压力,不仅仅是报量层面的品牌锁定。能装机流水线的经销商,在院端的关系不言而喻。

市场考验正在进行

此外,当下如火如荼的流水线市场,对国产企业的考验也非常大。

一、如何完成真正的国产替代,尤其是集采、DRG、医保控费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上量。这对于市场、学术、销售、运营、售后都非常考验。一条流水线的运行,考验的是企业后端的运营能力。毕竟装机就是砸钱,装机后还要砸钱运营,没有量就是铁疙瘩,有了量就是印钞机。

二、目前国产流水线打头阵的主要还是上市企业,迈瑞、安图、新产业、迈克、亚辉龙、万泰、透景、迪瑞、基蛋、达安、九强、美康等。此外中元、复星、品峰、蓝怡等企业都在布局和加入流水线战场。国产替代竞争激烈,外资防守未松,产品质量、线体稳定性极具考验。

三、外资本土化同样在深度布局,防守高端市场的同时,抢夺下沉市场。

四、单机性能没有经过市场充分验证的企业,加入流水线市场,有利有弊,好处是可以通过流水线验证仪器的作战能力,还可以吃掉检验科的生免检测板块。缺点是仪器性能优化速度太慢的话,影响口碑,对后续开发没有积极作用。

流水线,有未来

对于渠道商而言,在国内企业纷纷布局流水线的大背景下,在医院高质量发展追求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前提下。渠道商借势很重要。

这几年,生产企业在大力推广流水线,有能力的渠道商何不在政策最好的时候借势布局流水线市场?同时,如果渠道商能降低国产流水线进院的交易成本,这部分省出来的钱,就能进渠道商的口袋。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流水线,有未来。

---The End---

欢迎扫码添加编辑微信号,加入行业交流群

欢迎点击关注

喜欢就一键三连,点赞,在看,分享!